书城励志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
11122800000058

第58章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从理论上讲,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照顾他到老,所以身为父母的您,要懂得适时放手;放手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并且能够为自己负责,这样的爱才深具意义。孩子将来要独自面对人生,他有他该负的责任,我们要学习放手让他自己去承担。

洪达先生的儿子以前常丢公车票,他和儿子讲了许多方法,但仍无法防止儿子把公车票遗失,后来洪达先生想出一个方法,只要儿子再把公车票丢了,就从他零用钱中扣掉。此后,儿子变得非常小心谨慎,衣服要洗以前,一定先看看车票有没有在里面,从此洪达先生也比较轻松,不用老是替他担心车票遗失的问题。有几次,洪达先生接到儿子从学校打来的电话,说他忘了带东西,要爸爸赶快送去,否则老师会处罚他。洪达先生并没有帮孩子送,因为他认为只要孩子忘了带东西,每次都帮他送去的话,他不会记住自己忘了带东西所带来的后果,为了让孩子对自己有责任感,他宁可让孩子被老师处罚。自从那次以后,洪达先生的儿子再也没落到家里过什么东西。

洪达先生的做法显然是明智的,因为当他替儿子把东西送到学校时,自己已经进入了因果律,他要让儿子为自己所种下的 “因 ”,去承担那个 “果 ”,否则他将永远学不会对自己负责。

当然,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并接受失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和一群年轻人去传教,回来时有个年轻人说:走这条路比较近,另一个说:走那条比较快,还有一个很坚持地说:不,应该是这条才对!结果他们就在那些路绕来绕去,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正确的路,而这条路传教士已经走过无数次,却从头到尾都没有讲过一句话。他允许孩子去探索那个过程。还有一位父亲,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他对父亲说,他想先当完兵再回来念书,这位父亲和孩子谈完后,还是尊重了孩子的决定,他认为毕竟是孩子要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要给他这样的机会;自己作为父亲,还是该适时放手,授子以 “鱼 ”不如授子以 “渔 ”,让儿子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扮演成人的角色,这是他应该且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其实,家长担心孩子,是一种焦虑,一种以 “爱 ”为名义的控制,这种 “假性的为他 ”,归根到底是 “利己 ”,也就是说父母的担心其实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 “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 ”。

相反,假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一方面,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却会越来越低。

心灵物语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襁褓中的婴儿,温室中的花朵,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才能彰显生命的顽强。对于子女的教育,家长还是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吧。当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萌芽,总盼望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胆识、能力。父母若能顺应孩子的 “需要 ”,大胆地放一放手,给孩子多一些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可能比一味地呵护、监控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更能赢得孩子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