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节气与养生
11121000000009

第9章 清明时节话养生(1)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

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养生重精神,神清气爽身体壮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已升到12℃以上。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淮南子·天文训》中这样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农历书上说:“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时节,杨柳泛青,桃花初绽,天地之间是一派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自古以来,清明节都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虽然各地清明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中国人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却是一脉相传的。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神惩罚的说法。事实上,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但由于二者相距很近,人们干脆把它们合二为一,把寒食当成了清明的别称。

传说,寒食节原本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的。介子推本是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子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子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子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子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子推的影子。他想,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子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件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来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子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清明节的习俗很丰富,除了扫墓、禁火,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等体育活动。这很可能是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人们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特意进行体育活动以健身的。

就养生而言,清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过后,天气转暖,人体循环加快,动脉压不断增高,容易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机体容易出现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现象。

春季养生与人的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精神不爽,喜怒太过,影响肝木的疏泄和肾水的涵养。因此,清明养生,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调和阴阳,扶助正气。

空气潮湿人体倦,谨防寒暖疾病染

清明时节空气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而乍暖还寒的天气又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水痘,流脑等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预防。

宜防水痘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在孩子们中间,很容易流行水痘口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在整个发病期间,都有传染性,而且传染性很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水痘的潜伏期多为半个月。其主要特点是:起病较急,先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乏力不适、四肢酸痛或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通常说来,发热在39℃以下,一般经过2~5天消退。在发病24小时内会出现皮疹,由躯干向头面部和四肢蔓延,起初为针尖大小的散发性红斑,迅速变为丘疹,在数小时至1天内,发展为绿豆样的水疱,周围可有红晕。水疱开始为清澈的水珠状,以后逐渐浑浊,疱壁薄而易破,常伴有瘙痒,2~3天后干燥结痂,随后痂皮脱落,2个星期后愈合,不留疤痕。

病毒不仅引起小“豆豆”,而且皮肤瘙痒,抓破后还会导致皮肤黏膜的继发感染,甚至会出现急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脓毒血症和败血症。同时,情况严重的,还会并发肾炎、心肌炎。

在春季生活中,预防水痘首先要做患儿的隔离工作。要从发病到皮肤完全干燥结痂,才可解除隔离,而接触过水痘患儿的易感儿童,应观察3个星期。患儿每日要更换内衣,清洗干净后,煮沸30分钟消毒。房间可以用阳光或紫外线消毒。

此外,除了按医嘱服药外,还应注意家庭护理,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蛋白质。如果皮疹瘙痒难忍,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再涂些红汞(红药水)。皮疹痂皮未脱落时,可用温水擦洗,但不可洗澡。

宜防“流感”

清明时节,气候变化无常,稍有不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很容易乘虚而入,使人发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排出,污染空气和生活用具,并传染给其他的健康人群。它不同于俗称“伤风”的普通感冒,其传染性很强,可以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春季患流感的病人主要症状有:病人突然发烧并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8℃~40℃,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无力,不想吃东西。身体健壮的病人,一般7~10天可恢复。身体差的孕妇、老年人、儿童,很容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如孕妇容易发生肺部炎症,或导致胎儿死亡;老年人和儿童,易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病症。

另外,由于病人抵抗力差,也很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的感染,后果很严重。

那么,在春季的生活中,怎样预防流感呢?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措施。

2.采用药物预防。如果当地已经有流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也可采取药物预防的措施。既经济又可靠的便利药物有中成药板蓝根,每日早晚各冲服1包;西药有金刚烷胺,成人每次口服100毫克,日服2次,小儿按医嘱服用。

3.调整工作的节奏,减小压力;不要太劳累,保证睡眠时间,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4.注意冷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5.随时洗手,降低流感病毒的传染性。

6.加强锻炼,增加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冷水洗脸,加强人体抗寒防病能力。

7.开窗睡觉,让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病毒的污染。

8.勤晒被褥,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毒。

宜防“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末春初,2~4月份为流脑发病的高峰期。流脑病菌主要栖居在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当病人或带菌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菌随飞沫喷出,人们一旦吸入了含菌的飞沫,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

由于儿童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发病。6个月到两岁的婴幼儿“流脑”的发病率最高。有的暴发型病人,其病情发展极快,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有生命危险。

“流脑”的起病虽然急骤,但如果注意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早期发病迹象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婴儿可能有哭闹、烦躁、不肯吃奶或昏睡等表现,还有些患儿的皮肤、口腔黏膜或眼结膜等处往往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家长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情况,则可视为“流脑竹的“苗头病人”,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病情发展和恶化。

春季的“流脑”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如下。

1.及时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要增强卫生意识,注意自我保健,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晒衣被和枕头,经常让孩子到向阳无风的户外去活动,以减少或避免发病。

3.在“流脑”发生的地区,儿童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去,以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

4.注意早期发病。

春愁非春困,不可一概论

从表面上看,春困与春愁的发生都与春季的气候变化有关,而且所出现的症状也有相似之处:均有情绪抑郁的表现。只是前者是困倦引起的精神症状,后者是精神障碍所表现出的困倦。所以说,春愁绝非春困,二者应区别对待。

春愁,是精神障碍的一种症状。春季气候多变,总有一段阴雨绵绵的时间,极容易引发“季节性抑郁症”。其实,这是在人体中有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在作怪。

现代医学证明,松果腺体对阳光极为敏感。当阳光强烈时,松果腺体受到阳光抑制,分泌的松果激素减少,而阴雨天时分泌的松果激素则增多。松果激素具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由于在阴雨天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从而导致了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这两种物质是促使细胞积极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使人情绪低落。

防治季节性抑郁症的关键是:要努力使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格和愉快的情绪,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进一步转化这种不良的情绪。

春困,是季节交换带来的一种生理变化反应。寒冷的冬季,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体表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则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是睡不够。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调摄,加以消除。

宜调整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