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节气与养生
11121000000039

第39章 小寒时节话养生(1)

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

故云。

月半则大矣。

小寒时节天最冷,注意保暖乡运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月5日至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冷暖变化的节气。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之后,我国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左右,极端最低温度在一15℃以下;东北地区北部的平均气温在一30℃左右,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一20℃上下;北纬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一10℃上下。秦岭、淮河一线的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但亦有冷空气南下。

一般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都是最冷的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关于小寒大寒,单从字面上理解,给人的感觉是,大寒要比小寒冷。而气象观测资料却表明,小寒冷于大寒。可以说小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与民间“冷在三九”的说法也相吻合,因为“三九天”都在小寒节气内。

那么,为什么此节气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当时的黄河流域,大寒要比小寒冷,又因为小寒节气后,过几天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在物候上,小寒三候(每候5天)所反映的物候特征分别是:“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鸣。”大雁是顺阴而迁移的,此时“雁北向”说明阳气已动。当然,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而已。二候是说,喜鹊此时也已感觉到阳气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开始鸣叫。

可见,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阳气正在缓慢的积攒、上升,正是饮食进补的大好时机。各种药膳火锅成了消寒的美味佳肴。正因好吃又暖和,很多人就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自恃体强饥饱寒热无度,这很容易埋下后患。

一般说来,年轻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相对较多。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所以,年轻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搭配比例,并摄入适量的脂肪。但年轻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要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免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所以,这一时段的饮食进补还是以补气润燥为主,切不要贪恋性腻味厚、辛辣的食品。

在起居方面,应注意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竹,小寒时节,更应注意足部保暖。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足部可以反应内脏的病症。反过来,保护好足部又能增加内脏的功能。所以不要认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实际上,足部保暖是人整体抗寒防病的一种保护。

对付脚凉,最好的法子就是睡觉前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老话说得好:“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所以晚上吃完饭,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俗语讲“冬练三九”,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

小寒时节,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室外气温过低,体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肌肉的黏滞性增加,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柔韧性降低,走出温室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等。有时间的话,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以预防感冒。

天气乡变寒潮频繁,防止骨病惹出麻烦

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1月上旬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风活动频繁。每次冷空气过程前后都会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年老体弱及重病在身的人。

宜防骨折

冬天,由于天寒地冻,路面滑,老年人外出,如不小心,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呢?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肌肉、关节、骨骼都会发生变化。肌肉的重量逐渐减小,肌纤维萎缩,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兴奋性也减弱,容易发生疲劳。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减慢,骨头含钙量减少;加上性激素因性腺功能减退而分泌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多,导致骨头大量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的关节等重要部位,常因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长年磨损,发生纤维化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样,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稍有不慎,跌倒后就易造成骨折。

老年人最易发生的是股骨颈囊内骨折,这种骨折是跌跤后臀部先着地所致。猛烈的冲击使股骨颈发生断裂,骨折断端移位,在髋胯部会产生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平卧在床上,发生骨折的伤腿比另一侧健肢缩短3~6厘米。有时骨折断端向上嵌入,病人仍然走路、跛行,但很疼痛。

为防止跌倒后造成骨折,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一是及早补钙。老年期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人体长期缺钙的一种后果。一般而言,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就开始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失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到60岁时已有50%的骨钙流失掉。因而预防骨折,防止骨质疏松,补钙要从现在做起。

二是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这是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措施。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三是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和酒精,并开始戒烟。

四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活性维生素D口服制剂等药物,以强壮骨骼。

宜防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特别是50岁以上的妇女和老年人,逐渐发生骨质疏松,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而降钙素的增加则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

骨质增生是能预防的,主要预防方法如下。

一是采取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人体骨骼的排列是与其所承受的应力一致的,当人长期采取不正确姿势工作、学习时,如过度低头看书、弯腰拾物等,使骨骼长期受力不均,过度运动的部位就容易产生骨刺。采取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是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预防骨质增生的方法:

二是补钙。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能打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三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人体的骨质增生多产生在关节周围,关节软骨被破坏是引起骨质增生的最直接原因。适当活动,特别是关节的正确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腔内的负压,有利于关节液向关节软骨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刺的发生。

四是避免过度运动。长期剧烈运动,可使胃骼、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受到过度牵拉,甚至出血,造成血肿机化、钙质沉着,很容易导致骨质增生。许多运动员老年时往往饱受骨刺的折磨,就是这个原因。

五是控制体重,减轻关节压力。过于肥胖会增加关节的压力,导致骨关节发生痫变。

另外,还要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在出汗后,即洗凉水洗浴,以防风、湿、寒三邪气对关节的侵害。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时应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请医生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注意保养。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所以即使天冷了,也要坚持运动。这一时节的北方可谓是滴水成冰,正是各大公园冰面上滑冰的好时节。

滑冰是冬季最为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既能增进体质,提高很多系统的功能,又能增加机体的代谢,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有益于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滑冰时,由于气温低,速度快,故极易发生冻伤。因此,滑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关节应活动开

握住脚趾前后左右摇动,用手搓热耳、鼻、手背等裸露部位,然后再上冰。

鞋袜要合适,衣帽要保暖

鞋袜过于紧小影响血液循环,使末梢血液受阻,易发生冻伤。

上冰时间不宜过长

时间过长易使一些部位冻麻,失去知觉,以致发生严重冻伤而未觉察。

一旦发生冻伤,要妥善处理

不要用火烘烤或热敷冻伤部位。若脚与鞋袜冻在一起,不要用力拉拽,以免伤了皮肤。冻伤严重时应请医生治疗。

另外,滑冰时还应注意防止手腕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