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11120400000018

第18章 巴山风雷急(2)

开展剿匪、肃特斗争,是顺利支前、巩固人民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组织上动员干部勇挑重担时,正在集训二队学习的我就报了名。排长李俊明也愿意去。当晚,师政治部王文英主任鼓励说,张德善同志和李俊明同志不怕“五妖八怪”、“十三太保”的谣言,自告奋勇去搞地方武装,他们是为党为军为人民的利益而勇挑重担的好同志,并宣布了我为镇巴县大队政治指导员的任命。他给我们交代的主要任务是整顿县大队,同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剿匪和发展生产。不过我当时也有点想法,就是不知道啥时候重回部队?王文英主任嘱咐道:“一六三团政治处徐肇基主任担任镇巴县代理县长,你们在那里把镇巴县建设好,再回部队来。”

肩负部队首长的厚望,我于1月17日带领17名骨干由西乡来到镇巴县。七个乡政府各安排一人,其余留县大队。镇巴县大队辖三个排,大队长叫程信。战士多来自投诚的游击队及当地乡保甲人员,成分十分复杂。经初步整顿,清除了极少数青帮骨干人物如胡萱堂等。

随后,我们妥善处置了各乡、区交来国民党第九十四军散落在深山老林的长短枪2000余支。其中有七支自动步枪,经请示,上缴团部以配发各步兵营通信员使用。

拥政爱民整顿县大队1950年2月15日,按照徐肇基代理县长的指示,由我和大队长程信率两个排进驻离城百余里的童家梁山剿匪和搞农业生产。排长李明俊带一个排约五六十人到巴山纸场驻防,进行剿匪和造纸。让他与大渚河区区长多交流情况,每天都要向县政府汇报情况。

县大队初建,政治质量和纪律都很差。部队刚到新驻地周家营乡,由于情况不熟,困难不少,吃饭的锅灶需借用,住宿营房要新建,这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但是县大队在军民关系上出现乡政府不予协助,老百姓不愿借东西的反常情况。战士借不到门板,通信员胡景省就到土地庙去借,也是没人吭气。司务员找到乡政府领导请求协助买草,陈乡长赌气地说:“你们有钱,自己去买,乡上不管!”一时造成了连队生活困难,军民关系紧张。

对这一“军民分割”现象,我及时作了了解。原来连队移驻周家营前,程信大队长和司务长张丕成去乡政府联系时,话没说好,反而与乡长发生争吵。关系弄成这样僵,难怪乡上村上不配合。为了挽回不良影响,我立即召开会议,严肃批评了不尊重地方同志的不妥做法和随便到庙上拆门板等脱离群众的偏向问题,指出这一现象如果延长下去是会犯错误的。会后整饬纪律,二、三排有68个人对自己违反群众纪律行为作了深刻检讨。经过一段学习教育后,我就主动到乡上与陈乡长和村民刘代表等座谈,将县大队刚组建,战士成分复杂等情况作了说明,并讲战士犯了群众纪律,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我代表连队表示道歉,并赔偿群众的东西。

陈乡长见我们这样说,原来有的一点儿怨气也就消了,说:“我也想到咱县大队不比野战军,战士刚从家里出来,的确是不好管理。”又讲:“乡上村上也有不对的地方,何况农民散漫,可能还有个别原伪乡保丁故意捣乱的问题。”最后表示以后要加紧教育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县大队的工作。

回到连队,我把地方干部的理解和支持态度告诉大家,同志们表示今后一定搞好军民关系。此后,连队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开春后,我们组织战士帮助没劳力的贫农拔菜、挖地,稻田未插秧前帮老乡修田埂。农忙时节,组织战士去帮忙,我这个北方人也学会了插秧。插秧期间,乡亲们还即兴唱山歌,赞扬共产党和解放军。

农闲时,我和连文书时常抽空到乡上给大家读报纸,讲国家大事。陈乡长召开群众大会,妇联、农会等开会时,也来请我参加指导会议。

在周家营乡期间,我们常走的一座小桥被洪水冲垮了,二排组织战士及时修好,但后来又被冲毁了,部队和老百姓来往很不方便。战士们主动节省菜金,花钱买桥板,连队也资助一部分木料,又出钱3万元准备再次修起,后因奉命移防,于是委托陈乡长完成这一心愿。

8月30日,连队移驻西乡县,出发的时间是早上6点钟。这天,太阳还未出来,但见有五六十个老乡前来送行,赠给部队三面锦旗,分别写着“保卫祖国 加强术能”、“人民先锋”、“拥政爱民”,并燃放了许多鞭炮。全连指战员很受鼓舞,愉快地开往新驻地。

纯洁内部挑选战士赴朝在部队的建设上,县大队有不少年轻战士是土改后报名参加的。同时县大队也接收了不少解放战士即原国民党士兵,如骆某某、宁某某等。部队成分较为复杂,党团组织的建设急需加强。

1950年2月,我到周家营的县大队驻地后,首先抓了连队支部工作。连队原有党员16个,从2月到7月发展4个,从其他部队调来1个,还有3个候补党员。经调出调进,到年底全连有正式党员12个,候补党员1个。

同时,我又抓了青年工作。连队原有青年团员27个,从2月到10月发展12个,转正4个,先后调出24个。经教育整顿,11月9日,团党委决定我连团支部于11月10日建立,支书冀增福、组织委员吴文佩、宣传委员郭昌宏。正式团员15个,候补团员2个,分为5个团小组。

与此同时,部队开展了纯洁内部的学习运动。县大队有连级干部4人、排级干部6人、班级干部31人,群众95人,合计136人。除勤杂人员8人不能经常参加学习外,其他人员全部参加学习。鉴于连队政治质量极差,班排干部的政治质量很低,连队党支部按照团营首长关于学习教育改造的方针和要求,从群众性学习开始逐步转入干部重点学习,进行纯洁内部的工作。

经学习,主动交代问题的人数:班级干部中有历史问题的20人,有思想问题的3人;战士中有历史问题的33人,有思想问题的7人。其他45人为老实农民,没有历史不清、政治不纯、思想不稳等倾向。经查,有政治问题的,其中反动党团:三青团员4个,封建帮会:青帮分子4个、红帮分子23个,伪乡、保、甲长及旧军人计7个,减租反霸被斗争的3个,严重思家想老婆的10个等。另外,有参加封建迷信会道门的12人,共计63人,占到全连人数的49%。于7月22日,营部研究,我连清洗36个不良分子。

学习运动开始,由于部分战士的思想混乱,对清洗工作有恐惧感,干群关系一度较为紧张。在学习政治理论上,仍有不少战士对学习和争取进步认识低,也不重视。如在全团指战员听了孙股长讲“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党课后,讨论时有的人说,每一礼拜学一课,都一个多月了,咱也没有记住多少,发言只能胡扯八扯几句。有的说,时间长了都忘记了。有的说,咱啥也说不上来,让我睡觉还差不多,等等。不过大多数战士对学习还是重视和认真的,只是由于文化程度低,讨论时说不到点子上。经过一段认真的学习和耐心教育,战士的思想认识普遍有了提高。

为了活跃生活,连党支部研究决定于7月27日成立了群众活跃的生活委员会,民主选出自己信任的负责人,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同时,连队开展尊干爱兵活动,战士亲手制作礼物送给干部,希望今后领导正确,工作学习进步。干部同样给战士赠送礼物,表示感谢之情。运动中,全连13个党员和17个团员都积极学习和努力工作,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到10月5日,我们进行了工作总结,肯定了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

学习教育后期,上级动员干部战士到地方工作,政治条件很严格,最后在我连选调了自愿报名的团员薛远川等33人。营长在欢送会上的讲话中说,外调的同志到地方工作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是为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因为解放后要对不法地主、惯匪、匪首等罪犯进行镇压;其次要对旧社会寄生虫进行劳动改造,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为祖国建设服务等等。

合影局部抗美援朝开始了,部队指战员纷纷要求上前线。独立营的两个连队补充新战士后,为了鼓舞士气,提高思想觉悟,进行了学习教育活动。6月10日开始集体学习三天,听了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后,转入诉苦阶段。战士多是深受地主恶霸压迫的穷苦农民,所以边哭边诉自己家的血泪史、苦难账。诉苦用了一天半,然后引导战士寻找苦根,提高阶级觉悟和思想感情认识。于21日召开“复仇大会”,战士纷纷发言下决心为父母报仇,为人民立功,坚决要求抗美援朝,消灭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为争取朝鲜战争的胜利,我们又开展自动捐献飞机和大炮活动,尽管当时经济困难,但全连指战员省吃俭用,有的还借钱捐款,共捐人民币130万元(合新币130元)。战士们心情无比激动,再三要求上前线保家卫国,并以被批准为最大光荣。经审查,独立营共挑选258名合格战士赴朝,其中我连86名。

这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镇巴县党政机关和各商会、学校、银行等单位和广大群众敲锣打鼓庆贺,并给部队送礼物,每人一个慰问袋。慰问袋都是妇女手工绣制的,饱含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爱戴。我也得到一只慰问袋,制作人在蓝色的长方形袋面上绣着“陕西西乡三区文贯乡杨桂英”的字样。至今还保存着,用以珍藏我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