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管理 学会营销
11119100000008

第8章 学会管理的金科玉律(七)

关于制度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定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角度

主人家的院子里养了一盆仙人掌和一盆月季花。一个全身长满刺,像一个绿色的球;另一个标致挺立,绿色的叶子衬托着粉红色的花朵,显得娇艳欲滴。面对这两盆截然不同的植物,主人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对一个冷淡而漠不关心,只是偶尔“施舍”给它一些水;而另一个,却是百般关心爱护,经常给它捉虫、浇水、施肥。

如此多的不同使它们之间的态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它对它是羡慕的,尊敬的;而它对它却是鄙视的,厌恶的。

主人外出了,它和它却出现了更多的不同。令人羡慕的月季,这时像被赶下台的君主,经过几天的风吹、雨打、日晒、虫咬,变得狼狈而可悲,平时高贵的头低下了,绿叶一片片凋谢了。难看的仙人掌这时却还在焕发它那勃勃生机,燃烧它那熊熊的生命之火。它是顽强而坚韧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月季终于枯死了,但仙人掌靠平时积累的一点一滴,使自己继续生存下去。

主人回来了,看到了死去的它,他感到难过;他又看了活着的它,它绿色的身体还是绿的,坚硬的刺还是硬的。他的眼睛亮了——因为他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两种不同的事物,就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学会忍耐,坚信胜利就在明天;

学会自立,不管是狂风,还是细雨,守住自己一方土;学会坚韧,坚持一分钟,一秒钟,就是最后的胜利。

关于机会

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有个人在沉船之前很幸运地抱住一根木头,随波逐流地漂上一个小岛。他没有丧失信心,走遍全岛,几乎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找了来,并用木头搭了一个小棚子以储放他的食物,这些食物够他维持一个月的时间,也许就可以等到过往的船只了。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张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连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看见。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忽然,他看见自己的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摘雨也没有下。

他绝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的船引到这里,他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会获救的。”

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还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后升起。

“机会只为有头脑的人准备”,这篇文章里的“有头脑”含义至少有二:一、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二、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与毅力。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对机会的追求与等待;无论何时都要坚信:机会就在前方,坚持就是胜利。

关于放弃

每一次高傲的老鹰去猎食野鸭,它都要恼火。那些野鸭每次都把它当作傻瓜似地戏弄,到了最后一刻,就潜进水里去,留在水下,比它能在天空中翱翔着等候它们的时间还要长。

有一天早上,老鹰决心要再试一次。它张开翅膀在天空盘旋了一阵,观察好形势,小心地挑选好要捕捉的野鸭。这高傲的肉食鸟,就像一块石头似的,直坠而下。但野鸭子比它更快,把头一钻,就潜进水里去了。

“这次我可不放过你啦!”老鹰恼火地喊叫道,也跟着插入水里去。

野鸭一见老鹰栽进水里,就一摆尾巴,钻出水面,张开它的两翼,开始飞走。老鹰的羽毛全被水泡湿了,它飞不起来。

野鸭子在它头上飞过,说:

“再见吧,老鹰!我能够飞上你的天空,但在我的水底下,你就要淹死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强项是用来发挥的,弱项是用来规避的。用你的弱项去对抗对手的强项无异于坐以待毙,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这块肥肉。

关于浪漫

傍晚,诗人散步到天桥边,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吃力地背着一个姑娘上天桥,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诗人赶忙过去帮着搀扶着,问小伙子:“她生病了吧?我帮你叫车送医院。”

来到天桥上,姑娘忽然大笑起来,小伙子忙向诗人道歉:“对不起,谢谢您,我们在玩游戏。”

“什么?”诗人尴尬中有些愠怒。

姑娘好半天才停住笑,告诉诗人说今天是他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他们特意请假出来逛街。“他没有钱,我不要他买什么礼物,但他有力气,所以要他背我上天桥,才背三个来回,就累了,将来结婚30周年,我让他背30个来回,累死他那把老骨头……”姑娘趴在小伙肩上又笑了起来。

向来以为,浪漫必定和鲜花、烛光、音乐相连,却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种别致的穷人的浪漫。穷开心也是开心,不要按别人的标准“开心”。

关于分享

在今天这个信息更新快速的时代,谁分享得最多,谁获得的才会越多。不会与人分享,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

树上落了一只嘴里衔着一大块什么东西的乌鸦。许多追踪这个富有者的乌鸦立刻成群飞来。它们全都落下来,一声不响,一动不动。那只嘴里叼着东西的乌鸦已经很累了,很吃力地喘息着,不是嘛,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这一大块东西吞下去呀。它也不能飞下去,在地上从容不迫地把这块东西啄碎。乌鸦们会猛扑过去,于是就要开始一场通常所说的混战了。它只好停在那儿,保卫嘴巴里的那块东西。

也许是因为嘴里叼着东西呼吸困难,也许是因为之前它被大家追赶,已经弄得精疲力竭——只见它摇晃了一下,突然失落了叼着的那块东西。

所有的乌鸦都猛扑上去,在这场混战中,一只非常机灵的乌鸦抢到了那块东西,立刻展翅飞去。这当然是另一只乌鸦——头一只被追赶得精疲力竭的乌鸦也在跟着飞,但已明显地落在大家后面了。

结果是第二只乌鸦也像第一只一样,弄得精疲力竭,也落到一棵树上,也是终于失落了那块东西,于是又是一场混战。所有的乌鸦又去追赶那个幸运儿……

关于宽容

我们属于少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勇气;属于多数时能够检验我们的宽容。

不是因为事情困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

站起来说话需要勇气;坐下来聆听也需要勇气。

若没有勇气远离海岸,就不可能发现新的海洋。

勇气也是一门学问:知道应该害怕什么,以及不应该害怕什么。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宽容会使人生得到升华。在升华中找到平静,在平静中得到幸福。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

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后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师兄弟,此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关于松弛

一个雅典人看到著名的大哲学家柏拉图正和一群孩子一起用坚果玩游戏,便停下脚步,带着嘲弄的口气说:“是你啊,还和野孩子在一起玩耍呢。看你哪像个哲学家?”

柏拉图见有人取笑他,就在路当中放下一把松了弦的弓,说道:“听着,你猜猜看,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那雅典人苦苦思索了好半天,还是弄不清楚柏拉图所指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只好认输了,请求赐教。

这位胜利了的哲学家说道:“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现代人感到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一种难以解脱的烦恼。没有时间放松自己,也不敢放松自己,人们不断地问:“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裁员、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不和、渴望晋升机会等等,让男人们心烦意乱;工作、家务、丈夫、孩子等等,让很多女人们筋疲力尽,等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长时间紧绷着心灵之弦,哪能有时间品尝到每天生活中美好的滋味。珍惜即刻的美好吧,不防留意、发现、体味和享受时刻伴你的快乐,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灵之弦。

关于苦难

人生的重大苦难都起于关系。对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识地置身在关系之外,和自己的遭遇拉开距离。例如,在失恋、亲人死亡或自己患了绝症时,就想一想恋爱关系、亲属关系乃至自己的生命的纯粹偶然性,于是获得一种类似解脱的心境。佛教的因缘说庶几近之,然而,毕竟身在其中,不是想跳就能跳出来的。无我的空理易明,有情的尘缘难断。认识到因缘的偶然是一回事,真正看破因缘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烦琐复杂的戒律,借以把它的哲学观念转化为肉体本能。

身处一种旷日持久的灾难之中,为了同这灾难拉开一个心理距离,可以有种种办法。乐观者会尽量“朝前看”,把眼光投向雨过天晴的未来,看到灾难的暂时性,从而怀抱一种希望。悲观者会尽量居高临下地“俯视”灾难,把它放在人生虚无的大背景下来看,看破人间祸福的无谓,从而产生一种超脱的心境。倘若我们既非乐观的诗人,亦非悲观的哲人,而只是得过且过的普通人,我们仍然可以甚至必然有意无意地掉头不看眼前的灾难,尽量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尚存的别的欢乐上,哪怕是些极琐屑的欢乐,只要我们还活着,这类欢乐是任何灾难都不能把它们彻底消灭掉的。所有这些办法,实质上都是逃避,而逃避常常是必要的。

如果我们骄傲得不肯逃避,或者沉重得不能逃避,怎么办呢?

剩下的唯一办法是忍。

我们终于发现,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是人类的命运。接着我们又发现,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

古人曾云:忍为众妙之门。事实上,对于人生种种不可躲避的灾祸和不可改变的苦难,除了忍,别无他法。忍也不是什么妙法,只是非如此不可罢了。不忍又能怎样?所谓超脱,不过是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从而较能够忍,并非不需要忍了。一切透彻的哲学解说都改变不了任何一个确凿的灾难事实。佛教教人看透生老病死之苦,但并不能消除生老病死本身,苦仍然是苦,无论怎么看透,身受时还是得忍。

当然,也有忍不了的时候,结果是肉体的崩溃——死亡,精神的崩溃——疯狂,最糟的则是人格的崩溃——从此委靡不振。

如果不想毁于灾难,就只能忍。忍是一种自救,即使自救不了,至少也是一种自尊。以从容平静的态度忍受人生最悲惨的厄运,这是处世做人的基本功夫。

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对于人生的苦难,除了忍,别无他法。一切透彻的哲学解释不能改变任何一个确凿不移的灾难事实。例如面对死亡,最好的哲学解释也至多只能解除我们对于恐惧的恐惧,而不能解除恐惧本身,因为这后一层恐惧属于本能,我们只能带着它接受宿命。

张鸣善《普天乐》:“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这三句话说出了人们对于苦难的感受的三个阶段:事前不敢想象,到时必须忍受,过后不堪回首。

人生无非是等和忍的交替。有时是忍中有等,绝望中有期待。到了一无可等的时候,就最后忍一忍,大不了是一死,就此彻底解脱。

着眼于过程,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以死为背景,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因此,当我们身在福中时,我们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一旦苦难临头,我们又尽量去想死的背景,以求超脱当下的苦难。

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

我们不可能持之以恒地为一个预知的灾难结局悲伤。悲伤如同别的情绪一样,也会疲劳,也需要休息。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死刑犯,一定会想象他们无一日得安生,其实不然。因为,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谁不是被判了死刑的人呢?

习惯,疲倦,遗忘,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不惊人的救星。人得救不是靠哲学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各种哲学和宗教的安慰也无非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自勉罢了。

人都是得过且过,事到临头才真急。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来,只要不死,好了伤疤又忘疼。最拗不过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产生的日常生活琐事,正是这些琐事分散了人对苦难的注意,使苦难者得以休养生息,走出泪谷。

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被允许离开这堵墙,戴着脚镣走动。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即使是最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们的彻底也仅是理论上的,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本能仍然驱使他们不断受小小的希望鼓舞,从而能忍受这遭到他们否定的人生。

请不要责备“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人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世上还怎会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过多少伤疤,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许多时候人需要遗忘,有时候人还需要装作已经遗忘——我当然是指在自己面前,而不只是在别人面前。

离一种灾祸愈远,我们愈觉得其可怕,不敢想象自己一旦身陷其中会怎么样。但是,当我们真的身陷其中时,犹如落入台风中心,反倒有了一种意外的平静。我们会发现,人的忍受力和适应力是惊人的,几乎能够在任何境遇中活着,或者——死去,而死也不是不能忍受和适应的。

对于一切悲惨的事情,包括我们自己的死,我们始终是又适应又不适应,有时悲观有时达观,时而清醒时而麻木,直到最后都是如此。说到底,人的忍受力和适应力是惊人的,几乎能够在任何境遇中活着,或者——死去,而死也不是不能忍受和适应的。到死时,不适应也适应了,不适应也无可奈何了,不适应也死了。

关于境界

“丁铃铃”,下课了。

一位青年教师把手中一大截粉笔扔出,潇洒大方。粉笔儿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狠狠摔在水泥地面上,“啪!”顿时拦腰断为两截,地上留下一个白痕,仿佛是粉笔儿流下的伤心泪。

十分钟过去,又上课了。

迈着稳健的步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走入教室。

忽然,他的目光盯住了那两截粉笔头。他把书本放在讲桌上,一只手按着膝盖,另一只手向那两截粉笔伸去。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苍老的皮肤布满了艰苦岁月留下的褶皱。它摸过了千千万万本作业,打过千千万万个单调的对错号。现在又伸向了别人瞧不上眼的两截粉笔,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令他的学生们永远地难忘了。

他抬起两截粉笔头。一截被放在粉笔盒中,另一截,老教师就用着它,写下了要讲的课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学们不禁赞叹道:呵,好潇洒、好俊逸的粉笔字!

新、老教师两种天地,让人们看到了距离。这位作者从一个小的细节,写出了人物的心理与行为。细细揣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于励志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关于价值

有人或许觉得那些成功的商人和手握大权的官员是幸福的,但曾经有一个千万富翁在得了绝症后向医生哭述:我有几千万资产啊,我怎么能得病呢?从旁人的眼光看,把两件根本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在一起实在是可笑,毕竟,病痛选择某个人并不会考虑他有多少资产,也不会留有情面让他有时间用自己的钱去享乐。

大富豪摩根临死前说:我宁愿没有财富,但却希望过一个有目标的人生,对于很多不富裕的人来说是财富让他们有了人生目标,许多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实快乐的人生,但也有许多人因追求财富而过了一个紧张疲惫的一生,如何选择对待财富的态度其实只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是被环境所逼。

小时候,总是不太理解所谓价值观的不同,难道每个人的价值观不都是追求财富吗?现在明白,有人为了财富可以没有道德、不择手段,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但也有类似丁大卫那样的美国人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跑到中国的乡村来教书,一教就是十多年,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那些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也不要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看过许多哲理故事,但却有一个老和尚的故事印象很深,和尚养条狗取名:放下。每次和尚唤狗时都会说:放下!放下!很简单的故事,但我却认为是现在很多都世人最应牢记心头的。“忙”“没时间”是很多都市人的口头禅,或许真实的理由是“放不下”,也许每个人都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无所不能、不可或缺,地球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转动。

一个男护士因为妹妹得绝症去世,而妹妹的理想是成为护士,这个男护士正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实现妹妹的梦想,当一个上班族病情严重但仍坚持以“某个工程缺不了自己”为由偷偷溜出医院后,男护士在街上截住他,说出心里话:没有了生命,还谈什么理想和梦想!我们无数次的在媒体和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他在工作中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最后累得病倒,即使身在病床仍心系工作……”无疑,诸如此类的例子会被许多报道大力褒扬,这样的为人或许有值得称道之处,但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应作为反面教材。有一句很老的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个人39岁时在裁员中被银行辞退,他持枪冲进银行,对着记者哭述:我从小到大读书从来都是班上的前5名,很早就立下志向要进入这家大银行工作,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兢兢业业的工作了17年,而且还在去年当上了融资课课长,自己也贷款买了房子,孩子也正到了上大学要花钱的时候,我人生的一切都那么顺利,为什么被裁员的会是我,银行的董事长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像许多现在的大企业老总一样振振有词地说:企业裁员有什么错,没有了企业哪还有员工……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似乎也是现代生活的写照,许多人喜欢说××企业很稳定,但也应当看到稳定中蕴含着风险,风险中也包含着稳定。在一个大企业或许会形成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也不会有动力去进修充电,即使技能老化也总以“企业稳定”来安抚自己,如果有一天,真的面临裁员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相反,许多人在一些有风险的小企业里拼搏,他们能锻炼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且越战越勇,最后甚至自己创办企业。所以,人生中没有绝对的稳定,也没有绝对的风险。

其实哲理本身也都不是绝对的,以上的哲理或许本身都能构成矛盾,有人或许会说为事业“死而后已”就是某些人的价值观,所以要尊重他的价值观,随他去的确,永远没有最完美、最无懈可击的一套哲理。

关于满足

人有时候会疑惑地自问:人为什么活着?究竟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才感到满足呢?

相传,佛祖释尊有一天登上灵鹫山高座,准备讲经。释尊拿出一朵花,眼观众弟子,众人不明白佛祖的用意,均默然不语。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将禅心传受他。

在深奥的佛理面前,面带微笑的摩诃迦叶尊者的确比眉头紧锁的众僧略高一筹,因为他怀有一颗喜悦的心。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身居陋巷,每天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别人不堪其苦,他却乐在其中。他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枕着自己的胳膊,微笑着送走一个个西下的夕阳。

颜回的人生便是微笑的人生,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微笑着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纷繁世事,能够荣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生存时空的尴尬与不幸。因为他们心平气和、内心富有而时时面带微笑。

微笑是心灵的盛宴,是生命的乐土。不经意的微笑里,其实饱含着人生的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能够时时面含微笑,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万金不易的幸福啊!

其实,人只要有个好心情,能够时时面带微笑,便知足了。

不是吗?人生的美丽时刻,不一定是在挥金如土的瞬间,而往往是心无挂碍的一丝微笑。然而,又有多少人晓得这种身边的幸福呢?滚滚红尘之中,多少贪求物欲的人为了地位、金钱,机关算尽,编织一张张名缰利网。他们的欲望什么时候真正地满足过、停止过呢?

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劣根性,当昨日的追求变为今天的拥有时,试问有几人能一生一世只陶醉于此而举步不前呢?况且,苦心经营积累下来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汲汲于物欲者往往迷失了本性,只有那些心平气和,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发出内心恬淡的微笑。微笑着的人生,应该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用心去微笑吧,芸芸众生里,没有谁,会比永远拥有一颗快乐之心的人更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