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令孩子惊奇的122个科学发现和科学知识
11118800000099

第99章 花朵也需要睡觉吗

到晚上,我们都会睡觉。那花朵也需要睡觉吗?我们人需要睡眠,其实花朵也同样需要好好睡个觉。不仅是花朵,其他植物也会睡觉的。

植物睡觉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是个科学之谜。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

有时,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到一种开紫色小花、长着3片小叶的红三叶草。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叶子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3片小叶就闭合起来,垂着头准备睡觉。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以上所举实例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醉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需要睡眠。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得此“睡莲”芳名。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一个叫达尔文的人。100多年前,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他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运动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运动的叶片容易受伤。后来他又用人为的方法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相类似的结果。达尔文虽然无法直接测量叶片的温度,但他断定,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后来人们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并不受温度和光线的控制,而是由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和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还是合欢树为例,它的叶子不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在遭到大风大雨袭击时,也会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经研究发现,植物叶片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l℃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花朵也有在白天睡觉的,譬如晚香玉的花,就在晚上才开放,好让夜间活动的蛾类,来帮它传受花粉。所以,每当白天来临,晚香玉才会把花朵闭合,开始睡觉。

植物睡觉也是有目的的,人的目的是为养好精神,而植物的目的可不一样。比如合欢树的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植物这种自动闭合的睡眠运动,是受环境的光线明暗、温度高低、空气干湿所影响。有些植物在夜间闭合,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热的散失;而选择白天闭合的植物,则为了减少和阳光的接触面,降低水分的蒸发,并且还可防止害虫的侵扰。所以,各种植物会依照自己适合的方式,来进行睡眠运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