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令孩子惊奇的122个科学发现和科学知识
11118800000098

第98章 植物的“防身术”

到野外郊游的时候,你可能会随手摘一片树叶,采一朵野花。此时此刻,树不能走开,花无法躲避;你在青青的草地上奔跑跳跃,青草也只能由你踩踏。在生物界,好像植物是最缺乏保卫自己的本领,只有“逆来顺受”的份了。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虽说植物相对比较弱小,易受人和动物的攻击,但它仍然有着种种的自卫能力。

有些植物为了防御敌害,采取隐藏躲避的方法。例如,青藏高原上的雪莲,干脆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才开花,人和动物一般不会在这严酷条件下去伤害它,这就便于它的生存了。莲藕、荸荠、芋头等植物的根茎隐藏地下,露在地面的只是一些叶子,即使被吃掉,也不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植物的物理武器也相当有威力。玫瑰、蔷薇、大蓟、小蓟和仙人掌等满身长有尖刺,使得人和动物不敢随便碰它,常常只好退而避之、“手下留情”了。

在非洲中部的森林里,长着一种坚硬有刺的树木,当地人称之为“箭树”。箭树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致死。我国西双版纳也有一种箭毒木,它树皮里的白色乳汁毒性极大,且有刺鼻气味。如果误入人眼,马上使人双目失明;如果人吃了,一刻钟就可使心跳停止。它的原名叫“加独”,我国植物学家译为“见血封喉”,可谓名副其实。

有“箭”还有“炮”。美洲沙箱树的果实成熟时,它的种子能在一声巨响中,炸飞到十几米以外。生长在非洲和前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喷瓜,果实像个大黄瓜。它成熟落地时,里面的浆液和种子就会“嘭”的一声,像放炮似的向10米外喷射,人称“铁炮瓜”。喷瓜的粘液有毒,不能让它滴到眼中。

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马勃菌”的植物,状似地雷,每个重量达10多千克。如果不小心踩着或触动了它,就会发出地雷爆炸般的“轰隆”巨响,同时还会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喷嚏不断,涕泪纵横,眼睛刺痛。人们管它叫“植物地雷”。

有些植物在进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形态,这些形态就成了它们的防身术。例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麓有种“眼镜草”,它的样子很像高昂着头的眼镜蛇,使得敌害不敢接近它。斯里兰卡生长的舞草,能不停地在空中舞动,食草动物不知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干脆避开它。

此外,植物还有许多其他的防御的方法:有的植物具有驱避性,如含羞草;有的长有荆棘,以防动物接触,如刺五加、刺梨等;也有的长有毒刚毛,如荨麻;有的叶片坚硬,动物不易吃下,如剑麻;有的叶片含有毒化学成分,昆虫等不敢吃下,如川楝;有的不含叶绿素,动物不易发现,如天麻等;还有的长在偏僻的角落或其他植物下面,不易被发现。除以上这些典型的,有时其他特点也能成为它们防身的本领,例如大戟科许多植物色彩鲜艳,让人一见就知道有毒,不敢接近。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北美黄花受到角蝉侵害后,它的日子反会过得好些。因为角蝉的蜜是蚂蚁爱吃之物。为了要吃角蝉蜜,蚂蚁就主动充当北美黄花的“卫士”,不让别的害虫来伤害北美黄花。这可说是一种“借贼防盗”的办法。

不过,制造不利于敌人的化学物质则是植物最多见的自卫方法。有些毒蕈(毒蘑菇)长得十分艳丽,可是人和动物并不愿意去动它,原因是它含有剧毒,是吃不得的。莴苣能散发出一种刺激性的苦味,能使菜粉蝶、菜青虫不敢靠近它。艾叶分泌的特异气味,则有驱虫防鼠功能。苦楝子中含有一种“昆虫拒食剂”,虫子不肯去吃它,即使吃了也会死。不少植物受到微生物的病菌的侵犯时,还能迅速分泌出“植物防御素”(又称“植物抗毒素”),这种粘性的抗菌物质可以使病菌失去继续入侵的能力。有的树木还能制造假氨基酸,使害虫误以为它是营养物质,其实它是有害的蛋白质,反可置害虫于死地。科学家认为,植物从生到死都能分泌这样或那样的防御物质,需要时可在几小时内迅速合成。

可见,植物虽没有“手脚”和“牙齿”,为了生存,它也是拥有种种防身之术的。否则,在天敌众多的世界里,几十万种植物又怎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呢?

研究植物的自卫能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植物的自卫能力,就是为了更好地减轻植物的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