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画在京西古道
11114800000026

第26章 鞋的时代

这两年,鞋的样式可花哨啦!大街上,你看吧,五花八门。什么高的、矮的、肥的、瘦的、尖的、圆的、皮的、布的、橡胶的、塑料的,再加上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的颜色,晃得你眼花缭乱。据说鞋的种类上千,你说现在的人认哪种鞋,真不好说。前几年中国有个怪现象:鞋的款式先从深圳、广州、上海、天津再流行到北京。堂堂的首都竟落了个最后。据内行人看,中国鞋的样式还是受欧美影响大。究竟是不是,没有考证过。改革开放是多方面的,况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无可非议。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鞋里面包含着时代。

你不信,咱们就打个赌。如果是解放前的电影,镜头里出现一个穿着缎子面绣花鞋的人,我说她绝不是劳动人民,准是位阔太太之类。因为这种鞋曾是解放前上层社会非常流行的样式。

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为了工作方便,大家穿的都是便鞋。有五眼布鞋、骆驼鞍儿棉鞋,讲究点的换个大绒或礼服呢面。还有一种叫圆口一带鞋,俗称“片儿鞋”,因为旧社会称没裹的脚为“片子脚”,由此得名。这种鞋一直时兴了很长时间。此时还有“十纳帮”“老头乐”等,总之都是结实、耐穿的品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自然喜欢这类价格便宜的鞋。

那时比较高档的皮鞋,虽也有两接头、青年式的,但还是比不上三接头的。这种鞋庄重大方,再配以中山装,尤为国家领导人所喜爱。尤其是周恩来总理,秋冬春三季都是“三接头”,夏天穿“老三带”。他的喜爱带动了社会的时尚。人们在庄重的场合,也是这种装束。

进入60年代,乒乓球大长中国威风,于是球鞋在年轻人中盛行起来。尤其学生,都愿意穿“白网”,有条件的中学生更愿意穿“回力”。那时的经济条件不富裕,回力鞋穿坏了,底子还好,有人便想办法到上海换个帮再穿。

随着塑料工业的兴起,市场上投入了塑料凉鞋。它以价格便宜,色泽鲜艳,晴雨两用为特点,立刻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时,人们以穿凉鞋为时髦。

“文革”期间兴起了橡筋鞋,由于穿脱方便,又叫它“懒汉鞋”。虽是布鞋,但有了一层塑料底,耐磨;又可以阻止地上的脏水。这种采用新兴工业的鞋,比大厚布底轻便,比黑色胶底漂亮。年轻人格外喜欢那种白塑料底的,称它为“白边懒”。学生、工人、干部几乎都穿,且不分男女。这种鞋占据了大半个市场。但它渐渐被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所“垄断”,于是慢慢的,穿上它就给人一种“匪”的感觉。因此,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或索性买个别样颜色底子的鞋。

此时,“支左”“三支两军”开始,解放军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至高的地位。部队里各军种、兵种的文工团员便成为美的标准。年轻妇女以穿部队里的半高跟圆口鞋为美。成年男子则有点“回归”,以穿部队里的圆口黑胶底布鞋为潇洒。因为排演八个样板戏的剧团全部军事化,他们也穿部队的国防绿制服,人们称为“板儿服”。鞋也自然是这种鞋了。搞艺术的人本身有气质,走起路来也有风度,自然把这种鞋推向社会。甚至连女同志也穿起这种鞋。不过略做加工,缝上一根带,改称“木兰鞋”。这个名字起得太妙了。在那个年代穿起它,显得档次很高。

还有一种鞋,数量虽不多,却是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款式,那就是“将校靴”。论起这种皮靴,还真有点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当时的战士徒步行军,翻山越岭,利用大量死伤的牛马的皮,设计出了这种半高帮的皮鞋,不过制作粗糙,拿牛皮绳缝制而成。到了清代,随着制作工艺的完善,这种靴子的制作也趋于精巧。当时内联升做的这种鞋叫“将军靴”,在形状上已和现在的靴子相差无几。靴子的帮上还缝有手套,专为将士所用。

现在的将校靴当然更为简洁、美观、轻便。在那个时代,这种鞋只有托人才能从军队里弄到。但这种渠道,一般人是无法问津的。所以穿这种鞋的大多是高干子弟。因此,鞋也就成为身份的象征。

粉碎“四人帮”后,生产能力有所恢复,但还是统购统销,生产鞋的厂家又少,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厂家仿制的将校靴也一直是抢手货。其实,不单这种鞋,只要是牛皮鞋,柜台上都极少见。哪个商店一到货,立刻被一抢而光。需要说明的是:不单交钱,还要附上5张工业券。就那样,也挡不住巨大的需求。将校靴在仅有的几种款式中,一直是最热的。

1980年以后,鞋的热点趋向多样化:青年式、盖鞋、大叉子凉鞋、烧麦鞋、老板鞋、高跟鞋、半高跟鞋、护士鞋、船鞋、雪地靴……都曾流行一时。女式的凉鞋多得数不清。随着摩托车进入市民的家庭,小伙子穿一身摩托服,再配上高筒靴,真神气,整个一个“欧洲骑士”。

1985年兴起了运动鞋。这种鞋穿着特别舒适。柔软的底子具有减震作用,对大脑有益。因此,老少皆宜,立刻风行起来。直到今日,这种鞋已发展成为旅游鞋。各地先后建立合资厂,品牌层出不穷:耐克、十佳、奇安特、开拓、背靠背、阿迪达斯……这种鞋自有优势:牛皮、白色基调,两色优质橡胶底,所以更为结实,穿起来更加健美。这些特点适应了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

现在,想找到一种热门的款式已经很难了。个性化的时代会派生出一个万花筒般的鞋的世界,为人们提供自由选择的天地。俗话说:脚底下没鞋穷半截。品种多了,人民的生活也就走向了富裕。这也许就是现代生活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