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既是你合作的伙伴,又是你的竞争对手。得罪了他,会让你在工作中处处掣肘;屈从于他,又会让你在升迁的路上步履维艰。
与同级相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我输你赢,即我不好,你好;二,我赢你输,即我好,你不好;三,双方皆输,即我不好,你也不好;四,双方皆赢,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权衡利弊,追逐双赢才是同级相处的最圆满结局。
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确“害人之心不可有”,因为“害人”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而且也会引发对方的报复。
然而,在社会上,光是没有害人之心还不够,还得有防人之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人要害你不会事先告诉你。那么,该如何防呢?
首先是“巩固城池”。也就是让人摸不清你的底细,实际的做法便是不随便露出个性上的弱点,不轻易显露你的欲望和企图,不露锋芒,不得罪人,勿太坦诚……别人摸不清你的底细,自然不会随便利用你、陷害你,因为你不给他们机会。
其次是“阻却来敌”。兵不厌诈,争夺利益时人心也不厌诈,因此,对他人的动作也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凡是异常的动作都有异常的用意,把这动作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并思考,便可发现其中的玄机。
同级之间存在着竞争: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领导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级间天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较量,往往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领导的关系等等复杂的因素,是一种变了形、扭曲了的运动: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
同级之间的纷争较多,各人的性格优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冲突。这种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隐蔽的。种种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矛盾。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是处理好同级关系的一条原则。
在与同级相处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无论你多么能干,多么自信,也应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孤岛,在同级中,你需要有一两位知心朋友,平常大家有个商量,互通声气。
第二,你发觉同级中有人总是跟你唱反调,不必为此耿耿于怀,这可能是人微言轻的关系。对方以老资格自居,你应该想办法获得公司一些前辈领导的支持,让人不敢小视你。
第三,凡事须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为。尤其在你所处的环境中,不少同级对你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揪住你的错误不放的时候,你更需要提高警觉,要按部就班把工作完成,避免给人留下口实。
在与同级相处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这犹如设在你面前的陷阱:如果事先预料到这些事的发生并尽力克服,便能安然过关。
工作和生活中,你不得不与各种形形色色的同级打交道,不要因为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厌恶他。你不妨学习与这种人适当交往的办法,这样,自己也会得到锻炼。
下面是绕过同级陷阱的几种策略:
第一,与同级不可随便交心。这并不是说不能交心,而是说在交心时要小心。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诈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人们往往只有安身立命,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顺利取得成功。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对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是不会受到同级欢迎的。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如果你留心的话,可以发现,同事之间很少有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许多人平时嘴上说得非常漂亮,可如果一幢大楼失火,顶楼的人们都想乘直达电梯下去,就会造成拥挤,哪里还会有人管你是不是下去了。相同的,一家公司有了肥缺,大家免不了会争着去而形成混乱。无论在人生的战场、情场或是商场和职场,任何人都很难期望通行无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是常常会为了蝇头小利的事情而挤得头破血流。所以说,平时在跟同事相处时,就要怀有戒心,不要将同事们怀有某种企图的说话太当真。
同级之间,只有在大家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较为纯粹的友谊存在。否则,如果交出真心,只会自寻烦恼。比如说,甲与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面临的却只有一个升迁的机会:如甲升了级,乙没有升,乙会怎样想呢?乙如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附势;甲主动与乙友好,也并不自然。
第二,不要被别人当枪使。在工作中难免会遇上人事问题,你要特别当心,不要被人利用,给别人当枪使。特别是在权力倾轧游戏泛滥的环境,你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才能够生存下去。
例如,两位同级大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想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辞上表达,在工作上给甜头,你当然明白其用意。同时,你是不可能一直装蒜下去的,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那么,应如何抉择呢?要想好好地在职场上走下去,你当然也得对这两个同级比较一番,例如业务部经理能力强、有前途,而且跟他比较有共同语言,那么你在内心自然是倾向他那一边了。但你的难处是,要与另一位经理和睦相处,使他不至于对你怀恨在心,不至于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树立大敌。这时候,你和业务部经理在一起时,不要随便提意见,尤其是不要讲另一位经理的坏话。同时,在后者面前,要有意无意地表明你对他本人没有成见,只以事论事。
要想不被同级当枪使,中立态度确实很重要。
平日与你关系密切的几位同级突然发生内讧,弄得十分不愉快,甚至成为公司上下的话柄,有些人必然以为你对此事了解甚多,于是纷纷向你打探。
这时候,你应避开,或尽量减少与这些同级的接触:既然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你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自是不大了解了。因此,即使有人诉苦,也等于是“对牛弹琴”了。
假如一天你因公事与某同级一起出差,对方突然问你:“你跟搭档间似乎有点问题,是吗?”你一直觉得与搭档相处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是客客气气的,何来问题呢?
冷静一点,世事难料,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
表面上,你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微笑一下,反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听到了什么?”对方必然是支吾以对,那么,你可以继续说:“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我从未觉察到有什么问题,亦未因公事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这个说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若对方存心挑拨,或试图获取情报,你的一番话就没有给他留下半点线索,而且间接地还拆穿了他;若对方要是真的要透过某些蛛丝马迹,或小道消息,希望让你明白什么,你的表现,也就说明了你的宽宏大量。
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可能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你必须提防同级的陷阱,小心被人暗算。
别老让同级占便宜
工作中,那些经常伤害你的同级会养成一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对所做的事习以为常。因为你以前从来没有反对过,他就认为这样是可以被接受的。一旦你忍无可忍,要求他尊重你的权利,放弃他的习惯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损失了什么,反倒认为是你的错。
现在,记住这个原则吧:如果同级伤害了你,而且不止一次两次,那么你就要告诉他。不要觉得难为情,忍让是要有限度的。你可以让他知道你的立场,他可能会有所改变;他也可能会觉得羞愧不已,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宣扬你的权利绝不是占他的便宜。
有句老话叫“好朋友,明算账”,即使你跟同级关系再好,也要这样去做,尤其是在公事上。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当你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别人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
相反,你总是让同级占便宜,不仅失去了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应得权利的尊严也会受到损害。人应该慷慨一些,但却应该是有意识的,而不该是轻易忽视自己的权利。
那么,如果有一天,你躲避再三,还是受到了同级防不胜防的伤害,又该怎么办呢?
你要让他知道,你受到了伤害。大部分人并非一开始就心怀恶意,伤害别人也并非有意如此。因此,倘若能告诉伤害你的同级他的过失,哪怕是稍稍暗示一下,他大概就不会再这样做了。你越是拖延时间,等待同级的自我反省,他越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等到你日后忍无可忍时,你的抱怨就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请记住,要想远离伤害,是永远不能指望别人的自觉和风度的,尤其是对那些存心要占你便宜、对你图谋不轨的同事,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下面这个燕子姑娘的故事,就非常典型:
好几个月没碰电脑了,头一天在新公司上班,燕子不得不又一次坐在这个熟悉的“方脑袋”面前,打开它浏览起来。很久没有查看邮箱,没想到里面竟有那么多的邮件。
“这都是过去在那家公司拼命苦干的结果。”这么想着,伤心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她开始查看这些邮件。突然,一段短消息映入燕子眼帘:“可恶的女人,我现在一个月挣一万多块!你呢,又在哪儿卖自己呢?”没有署名,发信人显示的是自己的邮箱。一看这样的话,燕子就知道这是谁干的了——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她竟然仍旧怀恨在心。对于这恶意羞辱的电子“炸弹”,燕子只是淡然一笑,但已尘封的往事不禁又被搅动起来,把她好不容易清理干净的心又弄得混浊起来:
两年前,燕子在一家公司供职。上班的第一天,老总把新搭档叫到燕子面前,说是燕子所在部门暂由她负责。新搭档给人的印象总体来说还不错。
由于对新工作不熟悉,燕子一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她十分尊敬搭档,常常向她请教,可是几次下来,她发现,搭档根本没有为她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每次向她请教时,她总是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绕了一大圈后便借故脱身。
燕子渐渐明白了,两个竞争对手之间是没有帮助可言的。
初到这里时,燕子对电脑还不大熟悉,只好经常向其他部门的同事请教或者自己一点点地摸索。和搭档共用一台电脑,因为有“先来后到”的规则,燕子总是在她不用电脑的时候才上机。
一天,燕子上机时,电脑突然提示:“您的密码有误。”燕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搭档修改了密码,这时,搭档却不知“忙”什么去了,燕子只好停工。后来,还是求助电脑工程师才解开了密码。这件事之后,燕子还是尽量谦让她,原因还是“先来后到”。
一个多月后,燕子所在的部门业绩始终没有多大起色,于是上级调来了一个部门经理,谁能想到,这个部门经理的到来,更加深了燕子和搭档之间的矛盾。
说实话,新来的部门经理很有能力,也很公平。他刚到这里,就带来了许多客户资料。他把这些宝贵的客户资料按区域划分,分配给了燕子和搭档。
有了这些客户资料,燕子如鱼得水,很快就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客户们都信任燕子,甚至还帮她联系更多的客户。半年下来,燕子拥有的客户量成倍地增长,工作局面也完全打开了,还常常出现超标的情况。
搭档却与她截然相反,经理提供的客户资料到她手里,反倒成了负担和包袱。
两个人的业绩差距越来越明显,搭档受到了经理的批评。伴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一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也开始传播开来,诸如“燕子和经理关系暧昧”的谣言几乎充斥了公司的每个角落。燕子知道这是搭档玩的把戏。听到这些谣言她并没有生气,反倒怜惜起搭档来:是呀,本来她是这个部门的元老,如果自己不来,如果经理不来,没准经理的位置就是她的。别怪人家,是自己抢了人家的饭碗,恨你也是人之常情。
燕子再上机时,再次发现几条电线全给拔了,她忍了下来,对照相邻的电脑一一接好了电线。“激烈的竞争让人变得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她边接线边看着搭档,不觉悲从中来。
这年的最后一天,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搭档突然主动与燕子聊起天来。燕子虽然觉得意外,但仍然很高兴,说实话,谁不期望彼此能和平相处、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后来两人相约在一家小餐馆里,搭档诚恳地对燕子说了这样的话:“过去的一年,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你的事,一直想找机会向你道歉。现在想想,真不知当时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干了那么多愚蠢的事。”
燕子一下子愣住了,激动的泪水缓缓涌了出来。她含着泪说;“这也不能全怪你,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竞争,很多事就不会发生。你说呢?”
接着,搭档又跟燕子讲了许多自己的故事。她说她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她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于是常常感到这个世界对她不公平、欠她的太多。她唯一得到的就是母亲的爱,而母亲又过于溺爱她,最终使女儿养成了娇纵、跋扈的个性,这让她吃了很多亏。离开母亲走上社会,她更是屡遭挫折。
她说:“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把所有的一切留给过去,从明天起重新做人。”
燕子听到搭档的心声,异常高兴,主动放弃了一些能显示能力的机会,让两个人的业绩不要拉开太大的距离。没想到,这却遭到了经理的严厉批评,他认为,燕子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公司的利益。可燕子依然在他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让出一些机会。
可是,燕子所做的努力并没有给搭档带来转机。不久,可悲的是搭档又到老总面前告状,这一次,搭档非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从此被吊了起来,取消了她工作的权利。燕子知道,对于搭档来说,这是异常沉重的打击。然而,燕子没有因此幸灾乐祸,反而常常自责,夜里辗转难眠。
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公司的老总突然更换,随后人事地震带来的对员工的残酷打击也始料不及:这次是燕子被取消了工作的权利,而搭档接替了她的工作。这个结果很有戏剧性,搭档还特意选了一个场合跟大家说:“哼,让她哭去吧!”
燕子完全能够想像,她的搭档当初被停职时的心情。燕子想,“这次总算可以平息她对我的仇恨了吧。”
有一天,燕子打开电脑,发现很不对劲,很多新邮件她没有看就成了旧的,是谁打开了她的邮箱?是另一个同事吗?她们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只有他知道她的密码。于是燕子找到他,问他是否开过她的邮箱,他的回答是否定的。燕子追问,他才支支吾吾地说是那个搭档再三求他,他才不得不把燕子的密码告诉她的……
故事里的燕子就是由于过分厚道,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搭档,最终才被搭档踢出圈外的。这里并不是说,对待同事要残忍—些,冷漠一些,而是说不能总是忍气吞声,任人摆布。你这样做,并不能感化对方,使其有所收敛,反而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使其得寸进尺,直到把你欺负得体无完肤。
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吃柿子专捡软的捏”。生活中,一些蛮横霸道的恶人之所以能够得意一时,就是因为社会上老实人太多。他们作威作福、发火撒气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他们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因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恰恰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马玲是某出版社的职员,由于刚刚接触新同事,事事小心,处处留意,生怕惹谁不高兴。她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即使占理,也不据理力争,而是默默地走开。渐渐地,大家都认为她太老实、太柔弱,于是都不把她当回事,在许多事情上,她总是吃亏。想起两年来同事们对她的态度,尤其在奖金分配上自己老是吃亏,马玲觉得很委屈。面对残酷的现实,她开始对自己平日与同事交往中的一言一行进行反思了:
有一天,一位同事因擅离职守而使办公室里丢了东西。这位同事嫁祸马玲,说那天是她值班。主任在会上通报这件事时,马玲立即站起来反驳说:“主任,这件事你可以明察,看一看值班表你就会发现,那天根本不是我值班。我顺便提醒大家一句,我们能在一起共事,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应好好珍惜,谁都不是好欺负的!”
经过这件事之后,马玲发现同事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从此抬头挺胸,不再扮演被人歧视的老实人的角色了。
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在待人处世中,没必要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也至少要像那些凶猛的动物一样,让人觉得你不好惹。特别是对于那些没事找事的恶人,你必须该硬时就要硬。
所以,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规则。这一形象在时刻提醒别人,招惹你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更大代价的。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倒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它说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方某地一个集贸市场上,有一个泼皮无赖,仗着自己练过几天功夫,在小镇的农贸市场上为非作歹、为所欲为。最令人气愤的是,他总是拎了这个摊位的鸡,又拿了那个案子上的肉,却总是不给钱。谁要向他讨,他就说先赊着以后一块儿给。可谁真向他要时,他便会大打出手,或是想法子弄得你无法在此地呆下去。大家对这样一个无赖小人真是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有一天,这个无赖却碰到了硬茬儿上。一大早无赖就来到市场,只见他走到一个猪肉摊前,用右手点着一块肉要摊主割下来给他,那位摊主也是位青年,听他一说,二话不讲,操起刀就在案子边的条石上霍霍地磨了起来。这个无赖见此,也只好站在那等着。此时,摊边上的人开始聚拢过来,一半是看热闹,一半是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无赖如何横行霸道。岂知,这位摊主磨了好几分钟还没有罢手。此时,无赖急了,张口就骂,要摊主快点儿。只见这位摊主不慌不忙地应了一声,把磨得锃亮的刀往阳光下一摆,一道寒光直照到无赖的眼睛上。无赖心中一惊,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他又催摊主赶快割肉,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一些。摊主拿着刀,对着这个无赖想要的那块肉就砍下去,只听“唰”的一声,一大块齐整整的肉就被割了下来。更令人叫绝的是,也就这一刀,把肉中连着的骨头也齐齐地砍断了。见此情形,这个无赖心中又是一愣。然而,事情还没有完,摊主把肉砍好之后,并不是像往常那样,把刀搁在案子上就算了,而是朝身边几尺远的一块木板上扔去。随着“啪”的一声响,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与其他几把并排,排列得非常整齐。哦!原来这是他的刀板。同样令人奇怪的是,这回无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拿起肉扬长而去,而是叫摊主称了称,乖乖地如数把钱交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摊主在默默的无声之中征服了无赖呢?看了这个小故事,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把刀,以及摊主熟练的技艺。但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却是:通过某种形式、某种物品、某个动作,给人一种暗示,自己绝对不是好惹的,更不是好欺负的,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一旦被逼急了,羔羊也会变成猛虎的!这里,虽然没有明火执仗的对抗,没有拳脚相见的冲突,却也是一种较量,是一种力量和意志、人格的显示——你可能不一定有刀,但你有自己的工具和手,它们同样可以帮助你表现自己的力量和尊严。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只要能够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容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当然,你不必现还现报、立竿见影,只要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品尝到你的厉害,就能收到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效果,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胁作用。这就好像是冷战时期美苏的核威胁,因为谁都知道它的威力,所以谁也不敢试。不在数量多少,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别人就不敢小瞧。
那么,哪些形象最不易受欺侮呢?这里不妨略举一二:
其一,泼辣的形象。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让他受气,谁当面就会下不来台。他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对方的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惹这种人,以免自讨没趣。
其二,爱玩儿命的形象。其实,人类一切的弱点都可归结为—个“怕”字,而怕死则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东西。那些爱玩儿命的主,往住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以玉石俱焚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这种游戏自然是常人不敢玩、而也玩不起的。
其三,有仇必报的形象。人人都知道,仇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而其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爆发没有时间的限制,令人防不胜防,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这里并非提倡人们动不动就去玩儿命,而是说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应该做到还以颜色。
其四,实力派形象。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羡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神秘莫测的后台等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让人难当。所以,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塑造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总而言之,树立一个不好惹、不受气甚至敢玩命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阴下纳凉,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平白无故地欺侮和招惹你。
顾全大局,共荣共损
中国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话,如“人心齐,泰山移”、“上下一心,黄土变金”等,都说明了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对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的确,办任何一件事,光靠孤军奋战,没有参与者的协同配合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人可能能力很强、本领很大,但是用一句俗语说:“浑身是铁,又能碾几根钉呢?”
有一家公司,连年亏损,上级部门调查其原因,发现其症结所在是因为领导之间不团结,闹矛盾,尤其是同级领导之间,互不买账、互不沟通、争权夺利、互相拆台,这样的领导班子,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自然是很难适应生存要求的。
由于领导班子不团结,形不成应有的凝聚力,起不到领导核心的作用,使得员工之间也矛盾重重、派别林立。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不安心工作,有好多人都在外面搞兼职,反而将本职工作放弃了。
上级部门了解到这些情况,当机立断,调整了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朝气蓬勃,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紧密合作,各抒己见,同心同德,心齐力合。当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协同作战,即使有人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但只要做出决定,便能从大局出发,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
在这个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公司没过半年时间便扭亏为盈,上上下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可以说,上级部门的决定是相当英明的。正是公司新的领导班子的上下一心、和衷共济,才使厂子从濒临崩溃的边缘起死回生。
在每个组织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际矛盾。新的领导班子中也会存在矛盾,但如果每个人都能顾全大局,一切从工作的需要出发,从做好工作的愿望出发去处理与其他领导的关系,在外界看来,这个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就是有战斗力的。
由此可见,在处理同级关系时,一定要以大局为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要只看到同级的缺点。有的人只看到同级有缺点和不足,就有轻视之心,不愿意与他合作。他们并没有分析同级身上出现缺点和不足的原因,也没有看到同级身上闪光的地方,便轻易地把他抛弃了。他们没有想到,缺点人人都有,就是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只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
对于有缺点的同级,不能随便否定,也许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重其长,轻其短;扬其长,隐其短;用其长,化其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首先,要重其长,轻其短。一定要自觉地重视同级的优点,对于同级的缺点和不足不要看得过重,也不必为之忧虑,更不要生厌和不满,这是处好关系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从思想上看重了另一个人的长处,便有利于从思想、感情到行为举止上与他接近,有利于对他的缺点与不足在认识上淡化。反之,一个人总是把另一个人的缺点看得太重,那么从思想、感情到行为举止都极易于疏远,势必成为合作共事的障碍。
一般人的思维偏见是“对己宽对人严”,我们要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在同级身上“重长轻短”。
人的优点和不足是可以转化的。长处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变成短处,短处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变成长处。与同级相处,如果能够自觉地做到“重长轻短”,便会发挥诱导作用,有利于同级发挥所长,抑制所短。
其次,扬其长,隐其短。对于同级的长处要认真学习,确认为同级的缺点和不足,要加以回避和保留。不表态、不附和,在客观上就是对同级的提醒。别人提及同级的缺点和不足,不要添言加语,也不要明确表态。如果同级自己有所觉察,出于真诚征求意见,场合适宜时,可以在肯定其长处的基础上,提示性地进行说明,或者简单而委婉地表示自己的看法。关注同级克服缺点是对的,但是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
再次,用其长,化其短。对于同级的长处,要多作宣传,“推波助澜”使其尽力发挥;对其短处和不足则要采取一些比较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或疏导。比如,对于粗心的同级,要用自己的细心去弥补其工作中的疏漏,便其悟出这些错漏的原因,自觉地、逐渐地克服缺点。对于缺点比较严重、危及相互关系的同级,也不要急躁,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讲究一点计谋,即减少对事业的危害,也要保持相互合作的关系。
总之,对于有缺点的同级,不能简单粗暴,弃之不顾,这样只会使同级之间离心离德,危及事业。正确的做法是团结他们,化消极为积极,携手前进。
第二,积极配合同级的工作。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之所以需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是因为责任落实到某个人头上,便可极大地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他将工作干得更好,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如果工作出现纰漏,上级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责任人,及时纠正错误。
一项工作不可能有几个主要负责人,如果有,那也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一项工作有几个人负责,会产生相互扯皮的现象,从而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一般的做法,是由其中一个人负主要责任,其他人协同配合,分工负责。负主要责任的人,一般是对某项工作很内行的人,他对这项工作很了解,即便不是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起码也能有个总体了解,或者这个人曾做过这项工作,很有经验。这些都是领导在布置工作任务时所要考虑的。
因此,如果领导给你和你的一位同级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你们共同去做,而且还要你的同级负主要责任,让你协助他的工作,那么你千万不要有什么想法,因为事情就是这样,不是由他负责,就是由你负责。
领导让你的同级负责,那就肯定有他的理由:或者是同级对这方面有较多的了解、或者是他较有经验、或者是他在领导面前较多地展露过才华等等。总之,同级比你更适合担当大任,这不是因为上级偏心,也不是上级用人不明,而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
因此,你应该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因为做了同级的助手而感到难为情或者心怀不满,要与他紧密配合、尽力而为,尽量将工作做得圆满一些。
同级与你研究问题,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同级不正确的看法或决定,也要及时指出来加以讨论;同级交给你的任务,你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要扯同级的后腿,更不能挖他的墙角。要知道,你与他上了同一条船,那就只能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工作出了问题,不仅是同级的耻辱,也是你自己的耻辱,最起码人们会对你的工作能力提出疑问。你与同级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只有和衷共济,才能达成双赢。当需要你为同级做助手时,那就争取做个好助手吧!
压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
与同级相处,要做到只“羡”不“妒”。同级取得进步时,要向他表示衷心祝贺。有的人平时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但一看到别人走到了自己前面,便妒火中烧,心理上很不平衡:“他与我一样的资历,一样的水平,一样的级别,凭什么他就得比我强?”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导致你对同级开始冷落,甚至说些风凉话。这样做不但会使你失去信心,也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你尽可以羡慕他,向他学习,奋起直追,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要知道,光靠压低别人是不能抬高自己的。
第一,同级失误时不要讽刺挖苦。任何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当同级在工作中出现了缺点和失误时,既不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和蔓延,也不能讽刺挖苦,借机抬高自己。
一次,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小贺谈了一笔生意,由于对方条件太苛刻而没有谈成。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销售部经理老余(前任业务部经理)却说:“凭小贺的才能竟然没有拿下这笔生意,这真是出乎意料啊!我当业务部经理时可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结果惹得小贺大为光火。
像老余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他们本身没有多少才能,也没有干出过什么骄人的业绩,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生怕别人小瞧自己,总想在别人面前显露一下。看到同级取得了一点成绩,他们便冷嘲热讽,甭管同级有了什么缺点错误,他们不是伸手拉一把,而是讽刺挖苦,落井下石,趁机表现一下自己的高明。
讽刺挖苦是最让人受不了的。它看似温和、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实则是软刀子杀人,更加让人难受。
而且,想通过讽刺别人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别人看来,你是高是低,要看你的真才实学。光凭压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办法,最多只能骗人一时,一旦当你的真面目被人看穿时,别人会更加鄙视你。
有的人,甚至在同级没有什么过失和错误时,也喜欢把别人讥讽一番。如果是偶尔一次,别人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开玩笑,但是玩笑开个没完,别人就会对你心生厌恶,甚至反戈一击。
如果你认为自己真有本事,那就没必要通过讽刺别人的方法去抬高自己,因为你自身的实力人人都可以看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力欠佳,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也不能讽刺别人,抬高自己。你讽刺别人,就是在表明你比他强,他干不了的事你可以干,但是真的让你去做你又怎么办?你认为凭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吗?一旦失败,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所以说,讽刺别人抬高自己,这实在是愚蠢的做法,它除了能使你失去一些东西外,对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没有一点积极作用。
第二,别用丑事打压同级。“多嘴婆”是最让人讨厌的。在公司里,更强调的是实干,是团结。
有的人喜欢谈论别人的一些秘密,并以此为乐,这其中既包括谈论自己的领导、下级,也包括谈论自己的同级。
这些人之所以热衷于谈论自己同级的一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不外乎有两种原因:其一,谈论同级的家丑,尤其是向外张扬这些家丑,是为了达到某种心理平衡。同级之间最喜欢相互比较,因为他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当同级之间事事都不相上下时,他们的心理是平衡的,因为大家谁都不比谁强。而当某一位同级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或得到了提升,这种相对的心理平衡就被打破了,平衡没有了,就需要再找回来,有些人就开始寻找一些同级工作中或家中的“丑事”,添油加醋,大肆宣扬,想以此达到败坏同级名声、损害同级威信的目的。一旦同级的名声和威信遭道到损害,失去的心理平衡就恢复了。
其二,宣扬同级的家丑,是为了打倒对方,乘机取利。比如,某公司的企划部经理由于工作需要调走了,上级决定从两名副经理中挑选一人接替经理的工作。这两名副经理无论是资历、能力、工作经验等都不相上下,经理的宝座最后归谁还是未知数。这时候,其中的一位副经理为了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便将对手以往工作中的失误和盘托出、公之于众,结果使得这位同事的威望和形象在上级和其他同事的心目中大大降低。当然,这位副经理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因为他既能揭别人的短,别人自然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况且上级领导也不喜欢下级之间搞内讧,互挖墙脚。不得已,上级领导只得从其他部门调去一人担任经理职务。
有时候,同级会把自己的一些秘密,甚至是一些家丑说给你听,这说明他信任你,相信你不会将这些“丑事”传出去。一旦你辜负了他的一番心意,将这些事传开,甚至以此作为要挟同级的手段,那你们之间就会从合作转向对立,从朋友变成仇敌,使友谊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还有一些人不注重维护本单位或本公司的形象,总是在感到不满时,向本单位以外的人诉苦:“我们公司的某某真差劲,他……”于是同事的“丑事”满世界乱飞。其实,这样做不仅是在损害某一个人的形象,也是在损害整个组织的形象,因为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都是组织形象的代表,损害某一人的形象,就会“一损俱损”。另外,在你向外渲染同级的丑事时,很有可能会将单位的一些秘密一并传出去,这样,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可乘之机。
总之,别人的家丑不可外扬,它不仅会影响同级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的团结,而且还会使整个组织面临危机。
多修路,少拆台
同级之间最怕互相拆台:本来很有可能办好的一件事情,有人拆台,结果办砸了;本来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情,有人拆台,也功败垂成了;本来就没有多大成功希望的事情,有人拆台,那结果更是可想而知了。拆台不仅会把所做的事情搞糟,而且会使被拆台的人颜面丢尽,不仅会引起上级领导的不满,而且会使他在下级面前威信尽失,使今后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某公司人事部最近新来了一位经理,工作认真负责,下级对他也很尊敬。但是有一次在工作接触中,业务部王经理不经意地向人事部的一位秘书透露了一个消息:人事部经理是某董事的亲戚,否则按照他的资历根本不可能坐上经理的宝座。言谈之间,王某流露出颇为不屑的神情。这个消息在人事部很快传开了,那位新经理却不知情,仍然像往常一样工作着,只是觉得,下属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以前下属见到他总是热情地主动打招呼,现在却似乎老远就躲着走了,尤其是资格较老的几位副经理,言谈举止间颇有些不敬之意。以前他每下达一项命令,总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现在“阳奉阴违”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布置下去,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甚至有人当面提出反对意见,使他面子上很过不去,工作阻力越来越大。后来,他了解到,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由王某的一句话引起的。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这两位经理之间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那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拆别人台的人,也必然会遭到别人反拆台的报复:你今天打他一拳,就要提防他明天还你一脚,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拆人家台的人,必然不会有好人缘,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不够光明磊落,而是一个喜欢给人“下绊子”的“小人”,不仅同级领导对你不满,不愿与你合作,就是上级甚至自己的下级,也不会喜欢拆台的人。上级需要自己的下级精诚合作,有大局观念,这样才能把他布置的任务很好地完成。如果下级之间相互拆台,交待的任务不能完成,那怎不令他头疼呢?对于自己的下级来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领导是一个正人君子,跟着这样的领导,脸上也有光彩,而且,喜欢拆台的人也不会干出什么大事业来。
因此,要想处理好与同级之间的关系,就不要做喜欢拆台的“小人”,不但不能拆台,而且还要想办法补台,给同级打圆场、争面子,支持他把工作搞好,这样也就等于给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同盟军,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结。
现实中,同级同事在一起工作,往往因为在某些问题上意见、态度、看法不一致而发生分歧、矛盾。面对这些分歧和矛盾,回避是不行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形成彼此间的隔阂,影响彼此的关系,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同级之间要顾全大局,从维护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做到“是非问题论清楚,一般问题不在乎”。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妥协,不回避,不让步,但又要讲求方式方法,避免言辞激烈,伤害对方感情,还要注意不要把矛盾公开化、把同级之间的隔阂扩展到上级和同事中去。对一些无关紧要、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小事,应采取不细究、不计较的态度,对己严,对人宽,谦和忍让,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一,治人和治己相结合。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有多种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对方的原因,还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因此,要消除隔阂,作为矛盾的双方,都应该先从“治己”开始,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感情,寻找自身的原因,确定消除隔阂的最佳方式。即使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在对方,也应如此。这里,治己既是治人的前提,又是治人的策略。在多数情况下,做好治己就能产生强烈的“治人效应”,进而使隔阂得到消除。相反,如果一味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只“治人不治已”,就会引起对方反感,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对对方作无原则的迁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该“治人”也要治,在小节上不计较,把治己与治人巧炒地结合起来。
第二,回避与等待相结合。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是常有的事,只要双方都出于公心,没有个人的私怨,心胸都比较开阔,即使争执起来,也不难和解。但是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同级之间的隔阂也会引起个人私怨甚至可能发生冲突。当同级之间的隔阂比较严重,并且一下子难以解决时,应暂时回避一下。暂时回避,表面看来似乎是消极的,其实不然。特别是对方成见比较深时,暂时回避本身就能起到冷处理的作用。回避不是逃避,而是为了不让隔阂加深、在回避中等待解决隔阂的时机。等待,不等于放弃。任何事情,都要给人留有一定的思考和选择的时间。同级之间的隔阂,常常在回避与等待中自然化解,回避与等待是处理同级关系的一种艺术。当然,什么样的矛盾与隔阂应该回避与等待,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求同与存异相结合。对于同级之间的一些隔阂,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方式加以解决。比如存异法,是在相互之间,暂时避开某些分歧点,求得某种共同点,以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求得某种认同,就会相互之间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人”效应,在此效应下,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就容易消除了。而心理学中的认同,其方式之一就是生活中常讲的求同存异。在工作中,具体的求同存异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寻求过去交往中的共同点,如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点等。当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时,回忆或寻找以往相互交往中的共同点,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从而淡化相互之间心理上的隔阂。
其次是寻求现实交往中的共同点,如现存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目标。同级之间寻找到这些共同点之后,就会自然产生顾全大局的心理,也就是产生求同存异的感觉和要求。在这种心理感受和要求的作用下,同级之间就会谈化冲突意识,使隔阂逐渐消除。
最后是寻求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在同级交往中,寻找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如未来的共同命运、共同前途、共同的合作关系,也会使同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弱、隔阂清除。
而要做到这些,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胸怀宽广,主动寻找消除隔阂的办法和途径,而不要挟私抱怨,扩大矛盾,加深隔阂。
互相留点面子
有人说,中国人最讲究面子,其他东西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连面子都不要的人,便会被人看作寡廉鲜耻之徒,被人唾弃。面子如此重要,因此当人们面子受到损害时,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损害自己面子的人,也会被看作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与同级相处时,当然也要考虑同级的面子。为了维系同级间的感情,不要做有损同级面子的事,不要说有损同级面子的话,并且要想办法给同级留面子,让他感到来自同级你这里的人情。当然,考虑同级的面子,给同级面子,要以不违反法律和原则为前提。为了同级的面子违法乱纪、置原则于不顾,是不足取的。
我们常听人说:“看在某某的面子上,这件事就……”听到这样的话,那位“某某”一定会非常感谢说话者的“深情厚谊”。在与同级相处中,你不妨也说些“看在某某的面子上”的话,做些“看在某某面子上”的事,只要不违背原则即可。这对于增进双方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某公司二车间的一位主任,有一次下夜班回家,走到公司门口时,发现有一名本单位工人鬼鬼祟祟,手里还提着一包东西,想乘门卫不注意溜出去。这位主任当即叫住那名工人,一检查,发现包里是一些机器零件。原来,这名工人想将这些零件偷出去卖掉。这位主任本想马上报告保卫处,但一问这名工人,知道是一车间的,而这时公司正在开展技术大比武,这事一旦让厂里知道,一车间的成绩肯定要受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一车间主任的猜疑,以为他在关键时刻“下绊子”。因此,这位主任没有报告保卫处,而是将此事交给了一车间主任处理。一车间主任严肃处理了那名工人,同时对他的那位同级深表感激,因为他给了他面子,使他在关键时刻没有丢掉名誉。那以后,他们成了事业上的好搭档。
这样处理事情,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了同级面子,何乐而不为呢?你在做事说话时,首先要考虑到他人的面子,伤人面子的话不说,伤人面子的事不做。当给了别人面子时,便会被认为是最大的人情。在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人情,也就是维护了别人的面子、给了别人面子。
这就像那句俗话所说的“树要皮,人要脸”一样。人人都有自尊心。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含辛茹苦、历经磨难,可怎么也不能忍受“当众出丑”、“无地自容”,尤其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和侮辱。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这个规律不可否定,因为自我防卫心理、关注自我形象是人的天性。正因如此,我们才应当树立容纳意识,正确面对分歧,一定要容纳别人的缺点、谅解别人的过错。
我们自己可以照顾别人的情面,可别人做了错事,伤害了我们,我们的情面也重要,怎么能不计较呢?一般说来,我们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是别人主动发起攻击,挑起战火,我们也可以避免争论,采取坦诚而直率的方式表达分歧,提出忠告,使问题得以解决。
某公司的张副经理喜欢闲谈说笑,有时候还扯到男女私情的内容,话语不够健康。另一位王副经理听了很反感,便义正词严地对他提出了批评,告诉他:办公室里不要胡说乱侃,不要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关系弄得有点僵。为此,经理反倒批评王做得不好。王有些想不通:分明是对方的错,经理反倒批评了自己,这不是颠倒是非吗?
这类事情在单位里面并不少见。一旦看到同级,尤其是较熟识的同级有错误或缺点,就义正词严地指责,我们不能否认也不怀疑,王的意见是正确的,可能语气和言辞上面尖锐了一点。他是出于好心。那位同级说了一些不够健康的话是缺点毛病,他可以不赞成、有意见,但在表明自己态度时应当注意语气,毕竟这类缺点过错不是重大原则问题,而只是一般问题——与其两人关系搞僵,还不如容忍对方乱侃几句。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因此,当你和同级发生争执时,当你对同级所做的事情看不顺眼、准备提出批评时,一定要想想,是争我是你非重要,还是照顾对方的情面,维护人际关系重要?这就是要不要认真的分界线,也就是应当如何表达分歧的清醒剂。就那位想不通的王副经理来说,并非是不要是非观念,也不是有了意见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见时要学会自觉地采取平等交流、互留面子的态度。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会有利于教育影响对方,对双方都有好处。
投桃报李,追逐双赢
与同级相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我输你赢,即我不好,你好;二、我赢你输,即我好,你不好;三、双方皆输,即我不好,你也不好;四、双方皆赢,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即希望我好你也好,如果办不到,那就放弃。追逐双赢,是同级相处的最圆满结局。
虽然,除了双方皆赢,其他几种模式都不好,或不够好,但也不宜作绝对的否定——某些特定情况需要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以及其他模式。如参加某些人才选拔的活动,就要我赢你输。如果大家都不想争第一,那竞争还有什么意义?但这种争夺仅仅是在分数和名次上的,并不是整个人的谁输谁赢,这在商战中并不少见,但这仅仅是处理问题的策略而已,也不是根本上的我输你赢。绝大多数情况下,最佳选择只有一个双方皆赢,其他的选择都行不通,至少是效果不太好。
与同级相处不易,若想做到双方皆赢更不容易。但除了敌对性的冲突外,我们若想与同级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能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选择双方皆赢。因为只有这样的选择才合乎人性、合乎规律、合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合乎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现代社会关系法则。
市场经济不是竞争性的吗?那么,竞争怎么可能双方皆赢呢?不错,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确实存在优胜劣汰、冷酷无情的一面,但生活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竞争的,而是以相互依存为根本的。在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贯彻平等互利原则和坚持双方皆赢方针的结果。损人利己者虽然一时得逞,但只能是一时,从长远来看,因小失大,还是要失败的。
在现代社会,比较典型的主导意识与策略大体有两种,一是“鹬蚌相争”,一是“吴越同舟”。“鹬蚌相争”的特征是,竞争的双方你争我斗,互不相让,非要分个高低胜负不可,最终造成两败俱伤、“渔人得利”的结果。这种“鹬蚌相争”的事情在同级之间也不少见,不论是我赢你输,还是双方皆输,对于处理相互关系,树立各自的信誉和形象都是很不利的。
“吴越同舟”是一种竞争双方合作,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种最明智的竞争策略,更体现了公共关系的意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与同级友好相处、公平竞争,避免伤害对方而招致对方的暗算;另一方面,这种真诚友善、团结合作的态度还可以优化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争取到更多外部公众的认可。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与同级相处,要坚持双赢原则,我好,你好,才能大家都好。
要想在工作中真正与同级达成双赢,我们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同级分享成功的机遇。有些人总担心机遇错过了便不会再有,对自己能否还能够争取到下一次机会颇有疑虑,因此机会来了,便想不失时机地抓住,非要与同级争个高低上下不可。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感到自己不如对方和恐怕不如对方的消极心态,而这正是阻碍他们选择双赢目标的内在危险。
人与人相比确实千差万别,因而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要生气?表面上看是因为有差别,实质上则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说不够自信。在你的同级中会有人收入比你多,资格比你老,或者后台比你硬。不自信的人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实力与价值,自然会在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差别之前失去心理平衡。这种人,总为自己不如某个同级而烦躁不安、嫉妒怨恨,当然就不会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而只能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的不良模式。
这种消极心态,对于自由平等意识和良好的人格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自然会使有些人在与同级相处时抱有偏执态度。
什么方法能够消除这种心理呢?唯一的“药方”即是自信自爱、心态积极。若指望你与同级之间差别很少、甚至没有差别,这是必然落空的想法。无论现实环境变化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拥有一些他人不可能拥有的东西,只有你敬重自己,别人才会同样敬重你。这是一个自强和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抱怨和失落的时代。没有这种积极的心态与行动,也就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自觉地选择与贯彻双方皆赢。一个人不能主宰自己、赢得自己,哪里还有心思和兴趣去追求双方皆赢呢?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常常阻碍某些人自由平等地与同级相处,就是怎样看待机会、有没有不虞匮乏的心态。不虞匮乏,也就是不愁机会稀少。人要发展当然需要机会,而在机会的面前,我们常常感到僧多粥少。如果我们认为机会很多,人人都有份,不愁自己没有机会,不就可以选择和实现双赢了吗?
有些人,在职务升迁、加薪时,总是像抢“馅饼“一样奋勇向前,唯恐落后。他们的观念是一方得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应受损,只有争取我赢你输,而不能考虑双方皆赢。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
实际上,一个人或一项事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非要造成别人的失败,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方面取得成功,使每一个相关的人共同获益。
如果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你深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等着你,那么,你不妨将某次机遇让给其他同级,助他成功。这不会对你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你得到了“人和”。
第二,真诚为同级叫好。在与同级相处时,我们有充分理由选择并坚持双方皆赢的原则,但实际上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对于比较亲密的同级哥们儿,本来有这样的愿望,实际上也做得不够好。难道这个要求太理想了吗?不,这是切实可行的利己与利他的协调统一。那为什么真正做到很难呢?因为最佳选择必须要有最佳心态。有许多心态不积极、不开放,活得太累、太烦,连为别人高兴一下都不容易,怎么能选择贯彻双方皆赢的原则呢?
也许有人会问:“我为同级高兴一下有什么用?”不错,你为同级高兴一下,欢呼一声,鼓几下掌,没人会给你发奖金,你自己的烦恼也不会因此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提出这样疑问的人,大概没有尝试过心态积极的好处和甜头。那么,请问你听一支优美的乐曲,或者和哥们儿随意地闲聊一会儿,或者读了一本使你感兴趣的书……这类平常的小事有什么用?孤立地看这些事情,谁也说不清有什么用,但从这些小事上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态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却具有决定你命运的作用,也代表了你的交际能力与水平。
选择和实行双赢原则,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人格魅力。当你的同级取得成绩或得到提升时,你不妨在他面前表示一下你的喜悦,真诚地为他叫声“好”,相信不论是对方还是你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第三,投桃报李,两厢情愿。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色已晚,还没有寻找旅店。他正着急,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便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十几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他见那位老农还在路边,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请您告诉我,这儿有旅店吗?”老农笑了:“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和感激。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投桃报李、相互友好、达成双赢。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由人际交流产生的,它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效应,因而,它也就必然随着人与人的相互刺激与交流的变化而变化。
从客观上讲,真正的感情只有在“两厢情愿”、“投桃报李”的基础上产生和增进,因为感情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效应——自古以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不就是“投桃报李“的效应吗?
而与同级的关系,也是需要遵循“投桃报李”的原则的。
当年,某学院博士马某,在寻求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时四处碰壁,他不抱多大希望地来到某公司求职,没想到技术部经理毫不犹豫地接收了他。问及待遇时,马某说:“在大学里我是讲师,在这里没法降低。另外,我有失眠的毛病,请考虑为我解决一个单间。”技术部经理都应允下来,并逐一落实。后来,马某凭自己的才能与实力被公司任命为被某部经理,并与技术部经理一起搞一项技术改造的时候,另一公司的老板找到马某,说如果马某能到他那里去,年薪20万元,还给他配备高级轿车;同时,他还告诉马某,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日后只要打个电话,随时可以去施展才华。马某没有答应那位老板的请求,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旦离开,技术部经理必然难以独立完成技改项目,他不愿让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同事过于难堪。
是什么东西把马某的心留住了呢?是他在公司里体验到相知的感情。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也会对你“报之以李”,双赢的结果,往往就是这样得到的。
不要忽视对方的存在
同级之间相互配合、平等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才能将工作搞好;如果你一向大包大揽,那么就要注意努力与同级共同决策,而尽量让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第一,别自作多情。有的同级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决策权和自主行动权。这是上级赋予他们的权力,也是他们的职位所要求的。
有些人喜欢向同级问这问那,如“总经理对你说了什么”、“你是不是准备接受他的条件”、“你的计划做出来了吗”、“你有什么新的打算”等等。
有些事情,同级是不能或不便对别人讲的,即使你们关系不错。虽然你们同在一个公司或企业,但你们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工作范围。上级在向你们布置任务时,有时是同时布置,有时则分头布置。之所以要分头布置,就是因为有些事情不便让第三人知道,即使是同一单位的人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事情,私下里打听或刺探是不应该的,也是很不明智的。
如果同级觉得有必要将某项决定或某件事情告诉你,他自然会告诉你,而无须你去打听和盘问。打听和盘问表明你不信任同级,而且也是侵犯同级的工作“领地”。没有谁愿意别人做自己的“检察官”。
与同级相处时,要注意避免因为自己的好恶和一厢情愿而侵犯对方的权利。当然,如果对方的行为对你确实造成伤害,则另当别论。比如说,你的同级屡次明显地逃避责任或忽视你们之间的协定,那么表明立场进行干预就完全必要。但是,同级之间更应当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和鼓励。
第二,尊重你的同级。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要使同级尊重自己,就必须首先尊重同级的人格、同级的工作和劳动,尊重同级的作用。如果自己目中无人,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自然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有些人总喜欢单方面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唯我独尊,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把别人视为“阿斗”,随意指使别人,随意贬损别人。这样的人,等待他的只能是众叛亲离。须知,同级之间不仅人格上完全平等,在地位上也是完全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一起合作共事。
当然,同级之间在出身、社会关系、资历、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认,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确实容易助长条件优越者的自傲心理和条件不好的人的自卑心理,从而给互相尊重、平等合作造成心理障碍。因此,要实现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就必须消除这种心理障碍,特别是自傲的心理。
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有意识地放大别人的优点。要善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严于解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自己的缺点警示自己,从而克服自傲心理、培养平等观念。
不同的行为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和感情体验,如能克服自傲心理、树立平等合作的观念,尊重同级,对方就会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你就不愁别人不尊重你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平等合作。
第三,不要过多的炫耀自己。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仇人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让朋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这是一种策略,自不必说;不要表现得比朋友优越,则是一种态度、一种涵养、一种平等待人的处世方法。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处理同级之间的关系。
某公司人事处调配科科长相当有人缘,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当然,这也是吃了一番苦头才获得的:他刚做调配科科长的那段日子,在同级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他帮忙,哪个几乎记不准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但同级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以后,他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级们说话,因为他们也有许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级们闲聊时,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了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的碘,是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确实,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要知道,从本质上讲,谁都不比谁更优越。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要在你的同级面前大谈什么成就和不凡,不要表现你的高贵和对方的低下,你们要平等相处。
该出手时就出手
人生要想有所收获,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过分老实就是愚蠢。”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同级之间的竞争。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不过,这里说的争抢是按规则的,争那些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一哄而上,拼个你死我活。如果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一,不做沉默的羔羊。在职场中,如果永远做个沉默者,你便只有吃亏的份儿了。过去,长辈们每每担心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不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要“只管耕耘,少问收获”,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认为只要我们劳动过、辛苦过,这一生就没白活,至于收获,那是不应计较的事情,计较得失,反而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认为你没有风格。况且人们都相信上天总是公正的,收获一定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
但是上天有时好像真的有所偏爱,大家都付出了同样的劳动,结果却两样,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
你可能有这样一种经历:自己同某个同事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待遇,一样的级别,似乎才能不相上下。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的那位同事平步青云,一下子把你甩在了后面。你又是惊奇,又是羡慕,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比我升得快?是他有什么制胜的法宝吗?
法宝倒有一个,那就是该争时必须争。他不让一次机遇从自己身边溜走,因而他成功了;而你则是老好人,总认为工作做了,上级自然心里有数,不会亏待自己。这样的想法往往使你大吃其亏。
第二,正确对待竞争。要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对待竞争。你要了解每一位同级的特点,以便知己亦知彼,因人施治,免受伤害。在众多的同资历同级者中,晋升谁,加谁的薪,或者说谁得到提薪,就靠个人表现,这便出现了竞争。竞争本身既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人的成长,又有利于个人抱负的实现。对一个组织而言,竞争则有利于提高效率。
但是竞争的存在,并不是不择手段的方式存在的理由,竞争应该是正当的。同级之间的竞争,更不应该把对手理解为对头,竞争对手强于自己,要有正确的心态。有位企业界人士说得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的主张。只有在能者面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有竞争,就总是会有胜负之分,这是正常的,关键就看你能否正确对待胜与负这两种结果了。有的人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就是无法正视结果。胜负只说明过去。别人胜了,你应该向他表示祝贺,你要从中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于以后的发展。同级之间的竞争,竞争上对手,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竞争有了结果后,胜者不必得意忘形,输者不必垂头丧气。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这似乎与我们该争则争的主题不相符合,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竞争,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自己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如果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不能情绪低落、怨天尤人。
竞争总有失败者,又何必在意结果怎样呢?又何必为了一时的名利而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呢?既然没能获胜,还可以退而修身长智,下次再争取嘛!
第三,做人不能太老实。我们说要开展正当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竞争当中只能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我们承认老实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这种品质用在竞争中并不容易获胜。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分老实就是愚蠢。”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同级之间的竞争。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如果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某机关有两位性格不同的处长,甲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大”处的工作,乙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小”处的工作。
甲处长以“大”自居,工作主动性差,每次向首长办公会汇报工作总是被办公室安排到最后。等到他发言时,首长们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只得催促他“简单一点儿,快一点”说。有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汇报完,就因为时间不足而宣布散会了。
乙处长则敢争敢抢,不以处“小”而自卑,每个星期都要坚持向上级办公会汇报一次工作,并且要办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汇报。每次汇报,他不但谈自己的工作,还要把处内的好人好事表扬一番。
一年之后,首长们在评价两个处长的工作时,都觉得乙处长干了不少事,对甲处长,则有一种“不了解”、“不清楚”感觉:有的领导甚至给他一个“干了点儿事,但是不突出”的评价。
一争一让,做法不一,效果也就截然相反。
这个甲处长,不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评比上被打了折扣,连处里的同事也跟着吃了亏。
所以,不管将来仕途上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么程度,不主动的人也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汇报工作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只要你觉得有干那件事的才干和本领,你就尽量去争取好了。如果不去争,就会在客观上被别人拉在后面。
第四,隐去锋芒,暗中较劲。参与竞争,目的就是要战胜对手,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但是,竞争对手往往是很强大的,他们不仅手握一定的权力,而且经验丰富,有的甚至还有很硬的后台。与这样的对手竞争,弄得不好,轻者错失良机,重者大伤元气,再难翻身。
机会不愿失去,对手又很强大,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隐去锋芒,韬光养晦,暗中用劲,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当你发现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你盼望已久的,你的对手也在虎视眈眈想得到它。你又在心中将自己和那位同级放在“天平”上“称了称”,发现你的对手在许多方面都比你占优势。这时候,你最好不要声张,更不要在别人画前露出你在图谋这次机会,尤其是在那位同级和他的亲信面前。你要像平时一样,态度随和,不慌不忙,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果有人向你提起那件令你颇费思量的事情,那么你也不要“两眼放光”,嗓音发颤,而是用平和的口气回答他:“哦,那事吗?我也不太清楚”,“有这样的事吗?这真是个好机会,但我本人能力不佳,难以胜任”,或者“哈哈哈……”敷衍过去。总之是要让别人对你放心,没有一点提防。
表面如此,暗里却不可如此。当只剩下你一个人或和你的亲信在一起时,你要好好思量一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而且要找你信得过的人,和他们商量一个万全之策。更重要的是,你要想一想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对方,然后尽快想办法予以弥补,最好是能够拿出一些过硬的、能够说服人的东西,增加你的分量。如果必要,你最好去拜访一下上级领导,向他展现一下自己的优势,说明自己哪些方面具备接受这项任务的能力,而且要暗示他,你会将这件事办好,除你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更能胜任这项任务。一旦上级对你有了好感,一旦他开始认同你所说的话,那么你就又向胜利迈进了一步。上级对你的印象很重要,给他留个好印象,使他在作决定时让天平稍稍向你倾斜一点儿,那胜利就非你莫属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向上级陈述时,一定不要让他觉得你争取这次机会完全是为了自己,要让他觉得,你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关心才提出要求的。要知道,上级是不喜欢光为自己考虑的下级的。
当你终于得到了这次机会时,同级的惊异、嫉妒、愤慨都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决定是上级做出的,你又有什么办法呢?当然,对于同级,你应像以前一样,不要露出得意忘形的神色,你还可以对他说一句:“这件事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领导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对方足够聪明的话,他一定会向你表示祝贺,而不会由妒生恨。
这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使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