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11109500000042

第42章 四季健脑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为健脑而锻炼是一年四季的长期事业,但四季锻炼却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注意事项,对于身在气候四季分明地区人们来说,更要特别注意区分。

春季锻炼请注意:

经历了冬眠的人们纷纷走进大自然,走进晨炼的队伍,尽情的吸收春的气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春季也是一个病菌众生,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春季锻炼应特别注意卫生保健。

1、注意晨炼时间春天,晨间气温低,湿度大,雾气重,因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春天锻炼应在太阳升起后到户外运动为宜。

2、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一般来说,老年人以慢跑、散步、舞剑、做医疗体操为宜;中年人以长跑、爬山、打球为佳;少年儿童则以跑步、跳绳、打羽毛球、做广播体操为好。

3、注意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前必须先活动活动腰部与四肢的关节,搓搓手、脸、耳等暴露于外的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和避免扭伤的发生。

4、注意感官卫生春天雾多、风大,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以防雾湿的侵袭,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锻炼,练习场所宜选在旷宽的田野或宁静的湖畔,以摄取较多的“空气维生素”——阴离子,起到健脑驱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5、注意防寒保暖早春气候多变,户外锻炼时衣着穿戴要适宜,随时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汗后受凉,切忌在大汗淋漓后脱下衣服或在风口处休息,剧烈活动后,不应骤停休息,锻炼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并及时穿好御寒衣服。

6、注意运动强度锻炼的强度一般应在锻炼后一小时恢复正常为合理,反之,即为超量运动,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7、注意加强健康监护心肝肾等脏器有严重疾患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进行锻炼,且只适宜进行时间较短,强度较小的运动。

夏季锻炼请注意:

首先是晨练应当尽量推迟。夏季很多人习惯早起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难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另外,经过夜间睡眠,早晨人体的血液黏度比较大,流动不畅,加上天热,身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晨练过早,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其次是避免阳光直射。夏季的大部分地方,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阳光最强的时候,对人的皮肤有直接伤害。专家建议,在健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健身,可以戴上太阳镜、太阳帽,也可以使用一些护肤产品,保护眼睛和皮肤。

第三要适量饮水。夏季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饮水对参与健身的人来说尤为重要。陈耕说,如果外出健身,最好自己带水,不断地少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饮水,切忌狂饮。因为狂饮对胃有很大的刺激,而且当饮水超过1000毫升时,就会通过身体调节机制,造成水利尿,反而造成水分的流失。

日光浴要适可而止。日光浴好处很多,但照晒过度也会对眼睛和体内水分平衡不利,且能引起皮肤肿疼、皮炎、烧伤、水泡,甚至会引起皮肤癌等病症。日光浴最好选择在9时--11时或16时--18时这段时间进行。开始可照晒10分钟左右,然后可逐渐增加到1--2小时,并不断转换体位,切忌一开始就暴照全身皮肤。若光线较强,可戴墨镜,亦可用白布或帐幕遮挡一下眼睛。一天的照晒时间不可过长,要适可而止。

慢跑锻炼避免中暑。人体正常体温为36.5摄氏度,但盛夏慢跑时,体温可升高1摄氏度左右,甚至更高,若再遇上高温、高压气候,则很容易引起中暑。因此锻炼时间一般不要安排在中午,地点要选择在有遮荫的地方,运动量不宜过大,体弱者每分钟增加的心率不要超过20次,出汗多时要喝些淡盐水、绿豆汤等。

游泳锻炼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空腹游泳,以防体内能量供不应求,使大脑血糖不足,而引起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及晕倒;不要刚吃饱就游泳,以免因体表血管扩张,胃肠血液相对减少,而影响消化功能。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每游半小时应休息15分钟后,再继续游。

锻炼后应注意三不:不宜立即喝冰饮料。因为锻炼时体内血液大多集中在体表,消化系统暂时处于贫血状态,冰冻饮料喝下后将对贫血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使胃血管收缩而加重贫血,有时会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的后果。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因锻炼后消耗很多能量,各器官急需休息,大量进水势必加重胃肠道及心脏负担。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锻炼时血管扩张,毛孔开放,皮肤突然受冷可引起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出现发热、伤风感冒等。

秋季锻炼请注意:

秋令时节,若能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但是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需要“四防”。

防运动拉伤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所以锻炼前若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等。准备活动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防受凉感冒秋季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才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潮湿的衣服在外逗留,以防受凉感冒。

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是肝气偏旺、肺气偏衰的季节,易出现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状。因此运动后应多吃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秋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运动后还要适当多喝开水,多吃甘蔗、苹果、乳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肌肉痉挛,补充水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宜。

秋季气候宜人,既无夏季的炎热,又无隆冬的严寒,正是健身的好时机。对“初练者”来说,机体很容易适应,也易自此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秋季日温差变化大,户外锻炼早上凉风习习,中午骄阳似火,傍晚清风阵阵,半夜寒气逼人。因此参加健身健美锻炼时,必须注意气温变化,要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调整准备活动内容,特别是在深秋时节更要注意防止运动伤害。

秋季运动量可以比夏季增大,运动的时间也可以加长,但要注意逐渐增加,不可增加得过快、过猛。

秋季雨水稀少,气候渐趋干燥,健身健美锻炼前后要多喝些饮料,注意补充体内水分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提高口鼻黏膜的防御机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要多次少量的喝一些饮料或淡盐水。

秋季气候容易引起人疲乏、思睡,所以在运动后要注意休息。

冬季锻炼请注意:

冬季健身最好能在室内进行。冬季健身可以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预防感冒的发生。

不过,在选择所要进行的运动项目时,要针对自己个体的身体素质而定,比如时间的控制上,运动量的大小上,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要以打球或是跑步为主,如果平时太忙的人,选择在周末去登山或休闲散步,也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只要能进行有氧运动就行了。

运动后,也不一定要测量心律达到了好多标准,只要能感到运动后的身体在出汗,全身的毛孔疏展开了就行了。

当然,冬季运动后,也要注意预防感冒,千万不要图一时的凉快而不穿衣服,这样会使刚刚释放热能后的身体遭遇冬季强冷空气而造成感冒,当运动结束后,全身是汗,最好能冲个热水澡,换一套干净的衣服,并注意保暖,没有洗澡条件的,用于毛巾隔一下汗也可以。

在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如何选择合适的健身运动时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呢?

最佳时间为14点-19点。

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对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点-19点之间比较理想。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下午(14点-16点):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点-19点):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