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11109500000041

第41章 运动后不应有的坏习惯

运动后不正确的放松方式,堪称潜在的健康“杀手”,在潜移默化、长期积累中,不仅会让你对运动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会带来致病隐患。

运动度适宜、方法得当、安排合理的健身运动有益健康,已被当今越来越多的健身者所认可和接受。然而,有些人同样去运动,但始终未获得健身之益,反而被一些疾病缠身。追其原因,这多与健身运动后违背科学的做法有关。因此,健身运动后人们应注意到以下六个方面:

不要立刻蹲坐休息: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运动结束后感觉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认为能省力和休息,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所以,剧烈运动后要继续做一些小运动量的动作,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后再停下来休息。

不要贪吃冷饮:运动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夏天,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以年轻人为主,喜欢买一些冷饮解暑解渴。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所以,运动后不要立即贪吃大量冷饮,可以少量的补充一些白开水或盐水。

不要立即吃饭:运动时,特别是激烈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在运动时,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另外,就算爱吃辣,剧烈运动后也要少吃。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过多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对胃造成伤害。尤其是运动之后,胃酸分泌增多,刺激性食物更会刺激胃黏膜,容易造成胃部烧心、产生疼痛感。因此,在剧烈运动之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适当食用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有的运动项目容易使人产生运动胃灼热,过后更应避免吃辣。比如仰卧起坐、瑜伽中的倒立等,这些违反了消化的重力方向,容易引起胃灼热,造成不适感。

不要骤降体温: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开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热,此时如洗冷水浴,血管会因突然刺激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心肺负担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所以,剧烈运动后一定要休息一会再洗浴。

不要吸烟: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不利还清“氧债”,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这样带雾空气,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

不要“省略”放松整理活动:实践表明,放松性的整理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所以,每一次健身后要充分做好放松整理运动,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身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