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是一种必须胺基酸,可帮助提高大脑的运作。通常牛磺酸可从丰富的蛋白质中去摄取,如鱼、贝类、海鲜类所含有的牛磺酸量也很多。就中医观点,海鲜具有补肾功效,适当食用对脑功能有益。
牛磺酸多见于海鲜中,它有助于脑部细胞神经的扩散,稳定细胞膜中钾、钠、镁、钙、硫等离子,可帮助大脑传递讯息、提高大脑的运作;中医也认为,具有补肾的功效。但会过敏或痛风体质者并不适合吃海鲜,可能加重过敏症状或引发痛风。
牛磺酸(Taurine)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纯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无臭,化学性质稳定,溶于****等有机溶剂,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牛磺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之中,含量最丰富的是海鱼、贝类,如墨鱼、章鱼、虾,贝类的牡蛎、海螺、蛤蜊等。鱼类中的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等牛磺酸含量都很丰富。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他白色部分的5至10倍。因此,多摄取此类食物,可以较多地获取牛磺酸。牛磺酸易溶于水,进餐时同时饮用鱼贝类煮的汤是很重要的。在日本,有用鱼贝类酿制成的“鱼酱油”,富含牛磺酸。除牛肉外,一般肉类中牛磺酸含量很少,仅为鱼贝类的1%—10%。
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我国牛磺酸主要用于医药,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虽然逐步被国人所认识与接受,但国人消费牛磺酸的量还非常少。目前世界主要一些国家人均年消费牛磺酸量大致为:日本60g、美国50g、英国34g、德国32g、加拿大29g、法国26g、韩国19g、印尼17g、新加坡17g,而我国不足0.2g。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肤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早在1975年科学家就发现,猫的饲料中若缺少牛磺酸,会导致其视网膜变性,长期缺乏,终至失明。猫以及夜行猫头鹰之所以要捕食老鼠,其主要原因是老鼠体内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多食可保持其锐利的视觉。婴幼儿如果缺乏牛磺酸,会发生视网膜功能紊乱。长期的静脉营养输液的病人,若输液中没有牛磺酸,会使病人视网膜电流图发生变化,只有补充大剂量的牛磺酸才能纠正这一变化。
在牛磺酸与脑发育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牛磺酸可促进大白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补充适量牛磺酸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记忆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记忆的准确性,并且对神经系统的抗衰老也有一定作用。
“脑细胞活化小贴士”补充牛磺酸,小心海鲜不适症
一般食用海鲜所引起的不适症,常见呕吐、腹泻、腹痛、皮肤痒等症状。中医辨证治疗上,若属于湿热型的肠胃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散,加上葛根芩连汤,有利湿、清热、理气的作用。
而吃海鲜引起的皮肤痒,在中医认为多属于湿热型者,患者会皮肤红痒,有水泡渗出物,愈抓愈痒,甚至有小脓泡。治疗应清热利湿、驱风止痒,可用消风散,加上黄莲解毒汤。而湿阻型者会有身体乏力、胸闷、腹胀、大便软、皮肤红痒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益气、利湿为主,可用胃苓汤,加上地肤子、白藓皮、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