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专家解答冠心病
11109100000004

第4章 与冠心病密切的疾病

1.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都随之增高。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明显增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血压超过21.3/12kPa(160/90mmHg)者比血压在该水平以下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2.3倍;开始患高血压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舒张压超过12.5kPa(94mmH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

我国冠心病中有50%~70%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出4倍以上。长期的高血压,可使心脏发生肥厚、扩大,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有效控制血压,可减轻或延缓冠心病发生率。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TC及TG水平过高或血浆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均称高脂血症。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均属于高脂血症。

在冠心病的众多发病因素中,高脂血症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大量研究证实,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酵血症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防治冠心病一定要严防高脂血症。

3.糖尿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机会较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高一倍。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相对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慢性高血糖症。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血管病变是引发其他复杂病变的基础,其中大血管病变常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外,还包括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小板凝集及黏附功能异常,因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急剧增加。“冠心病与糖尿病是同源等危症”的观点在国内外的医学界,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欧洲糖尿病和心脏专题研究结果表明高达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半数以上是心脏病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比无糖尿病人群高2~4倍。

糖尿病目前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糖尿病远非仅仅是血糖问题,糖尿病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大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防治的核心。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全面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是防治糖尿病冠心病的关键。

4.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心境状态,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久低落、兴趣的丧失、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部分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当一个人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或无任何原因地出现以上症状,持续2周以上不能自行缓解,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就应当考虑是否患了抑郁症。

在常人看来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而冠心病是一种生理疾病,属心血管疾病,两者根本不相干。但最新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症。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中,17%的人存在严重的抑郁症,16%~22%的病人,在心肌梗死后会出现重症抑郁症。另一方面抑郁症可以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愈后有显著的影响,抑郁症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人的短期及远期死亡率。美国学者发现,存在抑郁症的冠心病人,12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几率,为其他冠心病病人的2倍,患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病人。抑郁症可以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抑郁症的存在增加心血管病人的短期及远期死亡率。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理中,抑郁症亦与炎症和感染的标记物有关,通过抑郁症的这种机制可以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脏事件会使患者机体产生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急性应激反应,早期就促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活性过度激活,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表现。这种应激反应可能是增加冠心病恶性事件及死亡发生率增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对于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是否伴发抑郁症显著影响其预后,同时也影响其治疗的效果。伴随抑郁情绪的患者往往比较虚弱,也更容易死亡。伴有抑郁症的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病后1年半内死亡的比例为对照组的8倍。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在于,被抑郁情绪所笼罩的患者,往往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恰恰是任何疾病康复的关键。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治疗方法多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郁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键是病人及家人能够早期发现,患者主动求医,医护人员热情帮助和关怀冠心病患者,并更多地熟悉抑郁症的表现,能够让病人从一开始就得到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足剂量足疗程的抗抑郁治疗。这样,绝大多数合并抑郁症的病人是完全可以走出抑郁困境,重新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作一个身体健康生活快乐的人。

5.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冠心病与脑中风关系密切,我们习惯称之为心脑血管疾病,两者有着共同的病因基础,均与人体的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人体血液中血脂含量过高时,在其他合并因素的影响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便会逐渐浸润到血管的内皮下层,并积聚起来,在血管内形成白色的粥样硬化斑块而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发病。

脑中风是耗费社会资源最多的一种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为可怕的疾病之一,脑中风很容易发展恶化。脑中风患者,往往在中风之后,就会残障,一侧的肢体就会偏瘫,不但个人不方便,整个家庭也会陷入苦难。然而目前并没有良好有效的医疗技术能让这些中风患者再站起来,重新照顾自己。脑中风和冠心病同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其中一种疾病的人不得不多加注意,以防另外一种疾病发生。

6.其他

(1)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甲状腺分泌出的甲状腺素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体内脂肪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使血清内胆固醇异常升高,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加重或诱发冠心病。而且甲状腺激素对心脏存在直接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加速心肌代谢和耗氧过程;增加心肌细胞钙的储存,使心肌纤维中磷酸根离子、肌酸、钙离子浓度增加,钾离子浓度降低,各种心肌纤维不应期缩短,兴奋阈降低。这也是甲亢病诱发心房纤颤和其他心律失常的一个原因,甲亢是增加冠心病的因素之一。

(2)其他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发生硬化时,可引起肾性高血压,若肾内小动脉硬化,则不仅造成肾性高血压,还影响肾功能,出现浮肿、血尿、蛋白尿等肾功能不全表现,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同时合并脑动脉狭窄,造成大脑血管慢性供血不足,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晕厥,生活劳动能力下降,也是老年痴呆的重要病因,甚至出现急性脑血管闭塞,造成偏瘫、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

各种动脉粥样硬化就像不同的积木一样,只要有就可以合并,冠心病还可以同时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下肢动脉、股动脉或下肢远端动脉狭窄,可造成间歇性跛行,腿病,足部末梢动脉闭塞,可引起足趾干性坏死,严重者整个下肢可发生坏死,甚至须截肢,造成残疾。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始部位传导部位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脏的传导系统是一种具有起搏和传导激动非常迅速的特殊心肌。正常的心脏激动起始于“房室结”,它是心脏起始的最高“司令部”,由“司令部”发出的指令按一定的顺序、时间下传到心房、心室,激发心脏相应的部位产生激动。如果任何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可以改变心脏正常节律,从而形成心律失常。

经测定,房性早搏可以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约5%,室性早搏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12%,频发室性早搏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25%,房性心动过速可使冠脉血流量减少35%,室性心动过速可减少冠脉血流量达60%,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以使原本存在供血不足的冠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可以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害生命。

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律失常尤其心房纤颤也可以导致肢体血管闭塞事件,常表现为缺血性症状,多在60岁以后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可表现为肢体局部疼痛、麻木、无力感,伴有肢体肿胀、发红、坏死时出现皮肤瘀黑、溃疡甚至需要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