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11107200000006

第6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2)

他母亲在他九岁时便过世,他还记得当时母亲发现他手拿纸笔作画时,怎样用棍子狠狠打着他的头说:“做些有用的事,不要浪费时间。”

柏德走进厨房,想找些什么招待客人。“真希望拿些饼干给您吃,可惜我不能像从前那样做菜了。”

“我吃不下,刚刚才吃过晚饭。”我说。

他们的晚餐是救济中心送来的,每周三天。

“我们吃不下那么多,总是留些明天才吃,除了星期一我们试着自己煮。”

他们邀我多留一会儿,我们坐下来聊,房间里充满了人性的尊严。

第二个星期一,保罗出来应门,他的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托盘。他喜欢我去看他们,但那憔悴焦躁的神情告诉我,那时候他正生气。柏德苍白而狼狈,赶忙打点自己。

“我们今天不太舒服,我的头脑有问题,记不清楚。”她双手往上一场,“我也搞不懂……大概年纪太大了吧!”

他们带我走进厨房,罐头食物撤落在炉子上面。

保罗的手一面发抖,一面指给我看他煮饭时在衬衫上弄穿的破洞。

原来的怒气,因我的拜访而止息,但伤害已造成,他把手放在额头上叹息,想要恢复平静。“有时候她就是让我生气。”他说,同时在桌子上摆放餐具,预备吃我拿来的午餐。

柏德仍然烦躁不安,想要找出她不再需要的小汤匙,我感到心痛。

老年的脆弱、易怒、挫折、限制和恐惧,那天早上已带给他俩太多难堪。有感于他们的需要,我伸手握住柏德发抖的手。

“我们坐下来祷告好吗?”我说。

“噢,”柏德说,“我们很需要。”

保罗在沙发旁的椅子上坐下来加入祷告。

我为他们祷告完,抬起头来。感激与纾解的表情出现在他们脸上,紧张的气氛已经消失,我拥抱两人,又因他们回赠的拥抱感到欢欣。

“你对我们太好了。”保罗说,他一面走进餐厅一面说,接着替妻子拉出一张椅子。

不,我想,是神对我才是太好了。他容许我分享这一刻,这是他感动两个他十分关爱的人的时刻,我在这过程中何等蒙福。我很想做他们的朋友,而他让我心中的愿望成真。

她所给我的座右铭也一直是我给班上同学的座右铭:坚持到底。

天生我材必有用——麦克·比亚西尼

那是1963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我出生在“相当正常”的克里夫兰医院,我的双亲也“相当正常”。我很想说我是个“相当正常”的健康宝宝,准备迎接世界的挑战。

可是事实上,我出生的时候,带着多重缺陷。我的眼睛几乎长在头的两侧;鼻子的部位只有一个洞;我有一只脚是畸形的,上面只有一根脚趾,如果那还可以被称为是脚趾的话。我的右手也缺了三根手指;我的嘴唇有月颚裂,而且一直延伸到右眼附近;不幸的是,我的两条腿也长短不一。

人家告诉我,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我的问题太多,所以可能活不下来。医生甚至还拒绝让我的父母看到我,而且令人不可置信的是,他们甚至还要我的父母签下“将我献出作为科学研究”的同意书。

我的父母对我却有其他的计划,为此我真的是要感谢上帝。我属于我的父母,也属于上帝。他们爱我,也接受我原本的样子,即使他们知道前头将有遥远而艰苦的路要走。

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接受一长串的手术,可是前7次的手术都被认为是失败的。外科医生好像急于一次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而我则像个拼图一样,只能一次一片地慢慢“组合”起来。

后来几次的手术虽然较为成功,可是从外表上看,我还是很不正常。只有少数的人知道,在我准备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动过16次手术了。

我要读幼儿园的时候,被安排在一个特殊教育的班级,这是因为我不仅在外表缺陷,还有语言障碍。

除了被贴上“特殊教育”儿童的标签之外,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也总是因为我的外表而嘲笑我,说我是“笨蛋”、“丑八怪”、“白痴”。我走路的时候会跛脚,而且必须穿着特制的鞋子,脚上还戴着夹板。每当学校放假的时候,我几乎总是在医院里动手术,而且我也经常请假。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可能转出特殊教育班。我极想成为一个“正常”的小孩,我的父母为此进行许多的测试,好让我可以回到正常的班级。那一年的夏天,父母和我很努力地准备那一次的大测试,最后我终于参加测试了。

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我在校长室外面等着,我的父母则在里面看我的测验成绩。随着时间过去,隔在他们与我之间的棕色门似乎变得愈来愈大。时间过得相当慢,我很想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一个小时之后,母亲终于泪流满面地出来了。我心想,天啊,我又要读一年的特殊教育班了。

可是校长却将手放到我的肩上,然后说:“小朋友,欢迎你到三年级B班来!”妈妈则是热烈的拥抱我。

四年级的另外一个里程碑里,父母,我期待已久的“奇迹”——我被选去接受一个非常具有实验性的手术,他们要用骨头移植术来重塑我的脸。这次的手术有生命的危险,而且要持续10个小时。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手术,这是我的第18次手术,而且真正地改变了我的生命。我的鼻子终于成形了,我的嘴唇也被修正了,而且我的眼睛现在很靠近正常的位置了。

在生理方面,我面对的是生命的新章节,可是我的磨难却还没有结束。几年之后,我的母亲就得了癌症去世了,可是她却给了我健康的人生观以及永不放弃的决心。

当其他的小孩骂我的时候,她便提醒我:“别为这些话难过,你应该替这些没有家教的小孩感到可怜。”

除此之外,我的父母还教我要感恩惜福,他们说,其他人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

他们所说的话对我影响重大,我的确是看到很多人面对比我还大的挑战——在医院里,或是在我当义工的地方,我看到很多智力有障碍的小孩。

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帮助其他人以他们所具有的条件而成为成功的人,尽管有人或许会说那是缺陷。

事实上,我的父亲曾经向我建议过:“麦克,你应该会是个很好的特殊教育老师。”我知道身为特殊教育儿童的滋味。

只是,我当时还不准备当老师,我获得了商业学士学位,而且在销售方面做得颇为成功,我花了7年的时间从事零售管理。接着我又是个成功的银行职员,当了5年的放贷主管。可是我还是觉得生命里好像少了什么。

尽管我认识了一位特殊教育老师,而且后来也跟她结婚,我还是花了12年的时间才发现从事特殊教育是上帝的旨意,而且我父亲的想法是对的。

我继续读研究生,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现在我和我太太在同一个学区任教。我班上的学生有着各种特殊的需要——情感上的、生理上的与心理上的。我所选择的新行业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我喜欢看到学生的笑脸,那是当他们学到新的东西、当他们说出几个字,或是当他们在残疾人士运动会上得奖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动过29次手术了。虽然许多次的手术都让我非常痛苦,可是我却成功地完成了每一次的手术,这提醒我,上帝对我的生命有一定的计划,就如同他对其他人的生命有其他的计划一般,而每一次每个儿童都完成了我的计划。

我或许不是个“相当正常”的健康宝宝,可是我已经准备好要迎接世界的挑战——这都要感谢上帝以及像我母亲那样的人。她所给我的座右铭也一直是我给班上同学的座右铭:坚持到底。

许多人都很担心米开朗基罗那雄劲有力的一挥、一戳,毕竟掉下的石头不会再重新补上。

生命不能虚度——奥里森·马登

“米开朗基罗真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一位法国作家这样评论道,“他虽已年逾60,已不那么强悍,但看他在大理石上飞快地挥舞着雕刻刀,依然显得那么遒劲有力。他一刻钟完成的工作量,3个壮小伙一个小时也完成不了。他真让人佩服,碎石在他雕刻刀下飞溅,那气势、那劲头会让人以为在他一击之下整块石头都有可能粉碎。懂得雕刻的人都知道多雕刻掉哪怕是一根头发厚度的石片,都可能使整个雕刻工作前功尽弃,所以许多人都很担心米开朗基罗那雄劲有力的一挥、一戳,毕竟掉下的石头不会再重新补上。”

而米开朗基罗则对另一位非凡人物——拉斐尔赞叹不已:“他才是最值得人类歌颂的,因为他的灵魂最美丽,他以他的勤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最灿烂的辉煌。”许多人都惊叹拉斐尔何以能够创造出如此完美的作品,拉斐尔对此的回答是:“从小时候起,我就养成了对任何事物都重视的习惯。”可惜的是,这位艺术家英年早逝,38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罗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连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也为拉斐尔的离世悲伤哭泣。拉斐尔给后人留下了幅绘画作品,500多张素描。其中有些作品艺术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在那些整天懒散无事、不思进取的年轻人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教训深刻啊达·芬奇也是个勤奋而有大成就的人,他每天在天刚蒙蒙亮时就起床去工作,一直工作到天黑什么也看不见为止,就是在这样勤奋工作下,达·芬奇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本斯成了名画家并渐渐富裕之后,一位炼丹师找上了他,他要求二人合作把普通金属变成金子。炼丹师告诉鲁本斯说世上只有他一人才知道炼金子的密诀。鲁本斯对他说:“可惜,我早在20年前就已发现了这个秘密。”说着,鲁本斯指着自己的画具又说:“通过它们我很容易实现这一梦想。”

法国画家密莱司一旦画起画来,就全身心投入,不被外界所干扰。他说:“任何一个农夫,不管他有多劳苦,他都没有我劳累。”他又说:“一个年轻人最应该干的就是工作。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即使是天才,如果不努力工作,也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我从不建议别人立志当一名艺术家,从前如此,现在、将来也如此。如果一个孩子拥有了艺术家的潜质,那么他是不用别人去劝导、建议的,他仍然会朝此方向迈进的。但就有很多人问我是否应该培养他们的孩子成为一名画家,我的回答从来都是否定的。我要提醒他们的是,不管将来成为什么,都必须从现在、从小脚踏实地做起,不要忽视琐碎事情,不管它们多么令人生厌,多么不值得一做。还有那就是努力工作。”

《圣经》的译者马丁·路德是一名宗教改革家,他非常推崇一句话:“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特纳也非常赞同这句话。特纳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就常教导特纳说:“如果想要超过别人,那就必须时时刻刻努力工作、学习,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惟艰苦工作。”工作有时确是艰苦的,但在特纳看来工作不但是艰苦的,更是美好的。

如果一个人利用智慧为人类造了福、贡献了力量使国家受益、奉献了爱心而使邻里受益,那么可以说他没有虚度他的年华。

彼得大帝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的英明就在于他知道学习,知道努力工作。在王室其他成员还穿着考究的宫廷服装享乐的时候,彼得大帝就已换下宫廷服装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去西欧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了。在英国,他屈尊进入纸厂、磨房、制表厂以及其他厂与其他工人一样干活;在荷兰,他甘愿为徒向一位造船师学习。在工作中,彼得注意向那些优秀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彼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伊斯提亚铸铁厂学会了冶炼金属的技术,最后一天他铸造了18普特的铁,他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这些铁上面。随同彼得周游的俄国贵族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有朝一日会干上这种活,但怨言归怨言,他们最后也不得不在彼得的带动下拿起了煤铲、拉动了风箱。在索要报酬时,工头穆勒付给了彼得18个金币。彼得知道铸一普特铁的报酬是3个戈比,显然他的报酬超出他的所得了。彼得对穆勒说:“把多余的金币拿回吧!只需给我所应得的报酬就可以啦,这足够我买一双新鞋啦,我实在应该换一双鞋了。”的确,彼得脚上穿的鞋已破烂得不成样子,几块后补的补丁也已磨破。现在在穆勒的伊斯提亚铸铁厂还珍藏着当初彼得大帝铸造的一根铁棒。匹兹堡的国家珍奇博物馆保存着另外一根。俄国人从彼得大帝身上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出人头地,要想超越别人,就一定要辛勤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辛勤、辛勤、再辛勤。

如果你自我感觉不错,自认为一切该得到的东西都会自动到来,那你就要注意了,因为你可能终生一事无成。如果你想挽救自己,那就要立即抛弃这种可悲的想法,而以辛勤的工作代之,你要明白,只有辛勤的劳动才最有可能使你成功,才是最最重要的成功元素。

比彻对勤奋工作的认识比较彻底:“在我看来,知识领域中的任何一种艺术流派、任何一件作品,莫不经过创造者多年的辛勤劳作而得以扬名世界。天才离不开勤奋,离开勤奋的天才也长久不了。”

的确,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有着世界影响的业绩和成就无一不是勤奋的结晶,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皆是如此。

哥尔德斯密斯认为一天里能够写出4行诗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荒村》这样一部有影响力的大作品就花费了哥尔德斯密斯多年时间。哥尔德斯密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养成了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那么那些零星写作的作者是无法领略到这个人的思维的缜密程度以及写作时的熟练程度,永远都不能,哪怕那些人有着这个人10倍的天赋。”

朗费罗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作浮出水面的桥梁,把诗人平时的学习与研究比作沉没在水中的桥基。他说:“桥梁固然重要,但桥基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看不见它,而忽略它的重要性。”

如有可能可看一下那些伟大作品的“初稿”,定会受到启发,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朗费罗的《生命之歌》,亦或其他作品,没有哪一部作品是一下成稿的,都是经过了多次修改和润色的。拜伦的《成吉思汗》前后写了100多遍,只因为拜伦要求精益求精。

古代雅典的雄辩家狄摩西尼为了写成《斥腓力》用了大量的时间,耗了大量精力;柏拉图对《论共和国》的要求更严谨,光开头第一句话就用了9种不同的写法;蒲柏花掉整整一天的时间只为了写好两行诗;夏洛蒂·勃朗特用一个小时琢磨一个适当的词语;格雷写一个短篇需要用一个月时间;吉本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第一章就写了3遍,而完成这部大块头作品则用了25年。

安东尼·特罗洛普认为一个人说要等到心情好时或是灵感来临时再工作起来也不迟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不经过努力就成功的事真的很不错。”一次大律师罗费斯·乔特的一位朋友对他说。“这有什么可感叹的。”大律师回应道,“那样做就犹如把希腊字母撒落地上,捡起来就成了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而不可信。”

坐等着好事光临与希望月光变成银子一样都属无稽之谈。梦想自然法则会随你所愿那更是痴人说梦话。这些想法是那些不愿努力工作的人的水中月、雾中花,也是那些目光短浅人的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