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11107200000005

第5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1)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铸材成器之方——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读书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创造宣言——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是处处创痕。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晴。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笔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卜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出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即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手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们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经: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者。”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藉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的米饭,除了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之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大陆;冻饿病三重压迫之下,莫扎特写下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的信念与意志,才变得出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的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的监护之下,得到我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护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

从设定目标开始——刘燕敏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挂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第一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宇: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生命的能量,往往在你下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全部被激发出来。

决心的力量——陈昀

在一次因为战乱而产生的逃难人潮当中,有一位身体虚弱的母亲,带着她只有三岁的小孩一起逃难。

难民潮靠着步行,缓慢地向边境移动。酷热的太阳,恶毒地在每一个难民的头上肆虐,难民们拖着蹒跚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倒下。

那位虚弱的妈妈,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她抱着她的小孩,找到了难民潮当中的一位神父,这位可怜的母亲,苦苦地哀求神父,帮她照顾她的小孩,因为她觉得绝对无法撑到边境。

神父看着这位可怜的母亲,由于他略懂医道,在简单地检查了这位妈妈的身体状况后,他发现她的体力尚可,便断然地拒绝了这位妈妈,神父说:“你自己的孩子,当然要由你自己负责,我无法代劳!”虚弱的母亲,听到神父这般无情的拒绝,心中不由得十分愤怒,转身抱着自己的孩子,回到难民潮的队伍当中。

一天一天过去,这一群难民终于步行到了边境,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照顾,在难民营中,每个人至少有了最起码的安身之处。这时候,神父再来探望这位身体已经恢复健康的母亲。神父看到她,欣慰地说:“还好我没有接下你托孤的任务,今天才能看到你们母子都平安——”充当智慧的神父,在最危难的时刻,让这一位可怜的母亲,激发出无穷的潜能。生命的能量,往往在你下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全部被激发出来。

希望你能了解决心的力量,在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激发出自己的生命潜能,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看似不容易通过的挫折。

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举高你的自信。

举高你的自信——马国福

考上高中后我从乡下到城里寄宿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上课老师提问时,城里的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课上老师几乎每堂课都要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

可有一次,老师问了一道我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受虚荣心的支配,我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偏偏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后哑口无言,当众出丑,同学们哄堂大笑。

放学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耳朵里始终回响着同学们的哄笑声,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物理老师进来了,他深入浅出地给我讲解了那道题,然后和蔼地说:“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农村出身不是你的过错,那反而是一种资本,你不要自卑。以后我提问时遇到你懂的问题你举起左手,不懂的题你举起右手,你懂的题你甚至可以把手举得比别人高一点,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回答。”老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

此后的物理课上我就按老师所说的做了。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对我说:“这段时间你举左手的次数为25次,举右手的次数10次,再加把劲,争取把举右手的次数降到5次。”细心的老师竟统计下了我举左右手的次数,我暗下决心争取不举右手。从此遇到难题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攻克。期末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欣慰地对我说:“你终于不举右手了。”

后来考上大学后老师来送我,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举高你的自信。”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让我举左手并且少举右手只是为了让我超越自己,换只手举高自己的信心,赢自己一把啊。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对手和困难,但如果不能举起左手,那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自己的右手”……我连他的名字和住处都不知道,我为自己的不当言行感到惭愧,这种交朋友的方式真有些不恰当。

过路客——兰帕德

几乎每天早上从客厅望出去都可以看见他,他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背有点驼,有一只脚似乎是拖着走的,那是一只扭歪的脚,脚侧碰触地面的部分比脚底还多。我猜他已八十来岁,仅穿着一件法兰绒衬衫。在一个下霜的早上,我看见他呼出来的热气,我想他是否感到很冷。

一天早上,我在园子里工作,看见那老人正笑着弄乱过路小孩的头发。

“现在不行动,恐怕没机会了。”我决定,于是鼓起勇气去介绍自己。

他那淡蓝眼睛露出朝气,脸上再泛出微笑。这次是为了我。“我和内人来自瑞士,我们先到加拿大,再转到美国来,那是很多年前了,”他告诉我,“我们很努力地工作,直到存够钱买一个农场。我的英文说得不好,便暗中找些小孩子的读本来念,直到学会为止。”他笑着说。他望着铁丝网外面的小孩,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我们没有孩子。”

那天我静思他的话,深为其孤单的声音所感动,想到他故乡所剩无几的亲友,他们不仅被地理阻隔,更是被不同的世界和时代所隔绝。“我妻子的身体不太好。”他回答说。

我想尽快给他点帮助,跟他交朋友,但这样主动着实有点冒昧,还是客气些较好。我指着自己的房子说:“欢迎您散步时,随时过来喝杯咖啡。”我提建议,由他自己作决定。

以后就没见过他,却常常想起他。他是否身体不适,以至出门不方便?是否他妻子的健康突然恶化?我连他的名字和住处都不知道,我为自己的不当言行感到惭愧,这种交朋友的方式真有些不恰当。

几个月后我又见到了他。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在离家步行一刻钟的路上遇见他,又看到那熟悉的摇摆跛行。他走得很慢,伛背弯腰,其中一只脚扭曲得脚跟都露在鞋子外面,他那苍面的脸孔比我记忆中还要削瘦,但他的眼睛仍然闪亮。当我重新介绍自己时,他露出微笑。我才知道他名叫保罗。

“我不像过去走那么远了,”他解释说,“我的妻子,我不能离开她太久,她的头脑已经不行了,”他手摸前额,作出一副受苦的表情,“她会忘记事情。”他指着街对面的一栋绿白颜色的木造房子说:“要不要进去看看我画的画?”

“我正要到车库取车子,”我遗憾地说,“改天我会很乐意去参观的。”

“那你今晚可以来吗?”他满怀希望地说。

“噢,好的,我今晚来。”我说。

从潮湿的枞树叶散发出的味道,弥漫在寒冷的、阴郁的傍晚空气中,保罗企盼地站在窗户前面。当门打开时,他穿戴整齐地迎接我。

他的妻子瘦长而脆弱,从厨房走出来,白色的头发,卷成一个小髻放在后面。“请进,请进。”她招呼说,带着她那个时代人温文的微笑,然后伸出一只历经沧桑的柔软的手。

“这位是我妻子柏德,我们结婚已有56年了。”他站直身子说。

那天晚上我参观了保罗的钢笔画,我们逐个房间观看,有的被安置在朴素的画架上,也有些放在抽屉里。他画了一些名人、风景,和别的让他感到有趣的东西,每幅画都有一个故事。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残酷事实,就是像他那样有才华的人,在当时的时代是被忽略的,“靠这些不能谋生,”他的父亲曾告诉他,“你若是一直画下去,将来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