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面的分析,凡是与决策问题的理解与求解有关的问题对象属性或方法信息,都可以作为问题的知识在问题知识库中加以管理。基于我们在第二章中的研究,所有决策问题的信息可以用四层树型分类结构来组织。
由该分类结构,我们可以得到用BNF形式表示的问题知识结构:
<问题知识>:=<问题显性属性><问题隐含属性><问题方法数据><问题结果数据>
(第一层)
<问题显性属性>:=<问题基本信息><问题条件属性><问题目标属性>
(第二层)
<问题基本信息>:=<问题管理信息><问题描述信息>(第三层)
<问题管理信息>:=<知识类型编号><目录编号><知识类型>
<问题编号><优先级><问题提交者><问题修改者><问题提交时间><问题修改时间><问题查阅者><问题查阅时间>
(第四层)
<知识类型>:=“问题知识”|“案例知识”
<问题描述信息>:=<问题简述><问题详细说明><问题关键词>[问题描述所用语言]
(第四层)
<问题关键词>:=<关键主题词><关键动词>|{关键主题词}{关键动词}
<问题条件属性>:=<问题已知条件>
(第三层)
<问题已知条件>:=<已知求解条件>|{已知求解条件}(第四层)
<问题目标属性>:=<问题求解目标>
(第三层)
<问题求解目标>:=<决策目标>|{决策目标}
(第四层)
<问题隐含属性>:=<问题分类属性><问题隐含约束>(第二层)
<问题分类属性>:=<问题领域类型><问题求解类型>(第三层)
<问题领域类型>:=<问题专业领域大类><问题专业领域子类>
(第四层)
<问题求解类型>:=<问题求解方法大类><问题求解方法子类>
(第四层)
<问题隐含约束>:=<问题隐含条件>
(第三层)
<问题隐含条件>:=<求解方法所需条件><问题背景>{问题其他隐含条件}
(第四层)
<问题方法数据>:=<问题状态属性><问题求解路径>(第二层)
<问题状态属性>:=<问题求解状态信息>
(第三层)
<问题求解状态信息>:={已求解决策目标}
(第四层)
<问题求解路径>:=<问题求解方案>
(第三层)
<问题求解方案>:=<求解方案编号><求解方案文件存储路径>
(第四层)
<问题结果数据>:=<问题结果><问题结果评价>
(第二层)
<问题结果>:=<问题结果描述><问题结果对应求解方案>
(第三层)
<问题结果描述>:=<结果编号><结果详细描述>
(第四层)
<问题结果对应求解方案>:=<求解方案编号>
(第四层)
<问题结果评价>:=<问题结果运用记录><问题结果评价意见>
(第三层)
<问题结果运用记录>:=<结果编号><问题结果运用情况简述>
(第四层)
<问题结果评价意见>:=<结果编号><结果评价描述>|<结果编号><结果评价等级>
(第四层)
依据上述问题知识结构的第四层,就可以设计出问题知识库的元知识外部属性的数据表结构。
这里有几点说明:
首先,问题隐含条件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问题求解所选择的方法要求的条件。例如,选用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总产出的变动趋势时,它需要以要素投入的变动趋势为已知条件。如果所需的条件没有在问题表述中列出,这些条件就构成问题的隐含条件。二是与问题背景有关的条件,因为大部分决策问题的解答都与决策环境相关,但通常当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明朗时,人们并不能确定到底哪些因素会与问题的解答相关。因此,在表述问题时也就容易遗漏一些因素,当这些因素确实与问题的求解相关时,便构成问题的隐含条件。
其次,如前所述,问题求解路径包含求解策略、求解方法和问题分解结构几个部分,上述问题知识结构所提及的问题求解方案实际上是这些信息的集合,但已求解问题的求解方案作为一种可被利用的知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为便于对这种知识进行整体调用,我们认为以一种特殊结构的文件存储更为有效,因此,这里把求解方案文件存储路径作为求解方案知识的索引信息。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第四层以下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因为其具体的属性项目和求解特征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影响问题知识库数据表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