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口腔保健专家谈
11103800000188

第188章 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是颌骨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的弥散性炎症,并常与周围软组织炎并存。颌骨不但会得骨髓炎,而且由于解剖上的特点,所患骨髓炎的种类还较多,占全身骨髓炎的比重较大,占17%~34%。

虽然颌面部血管丰富,但口腔内细菌较多,牙齿等感染的机会也多,颌骨受这些因素影响,易发生骨髓炎。各种致病菌可通过牙源性感染、颌骨开放性创伤的接触性感染,淋巴结淋巴管的感染以及血源性感染侵犯骨组织,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多个牙齿的松动及叩触痛,甚或有龈袋溢脓,并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增加、核右移等。两周的急性期过去后,可转入慢性期,或病变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局部肿胀变硬,或有瘘管溢脓,死骨形成,或表现为骨膜增厚。

尽管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使细菌性骨髓炎发生率大为下降,特别是急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已较少见,但边缘性骨髓炎还常可见到。

在特异性细菌感染中,颌骨放线菌病及颌骨结核也并非罕见,另外,随着颌面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也时有发生。所以,颌骨骨髓炎可作为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病。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主要针对其可能的病因,如早期治疗根尖感染、冠周炎、牙周感染及面部的疖、痈、脓肿及中耳炎,颌面部损伤及感染等可获得很好的效果。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在急性期应以控制炎症、引流脓液、消除病灶为主。如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并不失时机地拔除患牙及切开脓肿引流,并注意全身支持疗法的应用。对慢性颌骨骨髓炎,单纯药物治疗已经无效,应以手术方法及时清除死骨、消除病灶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并注意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全身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