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入唐三韩人研究
11102600000021

第21章 与三韩僧侣有关的唐朝地名

新罗僧侣在唐朝修行求法过程中留下了印迹,这可以从一些与新罗僧人有关的中国地名中反映出来。

新罗泉。在今湖北省京山县石人山下。相传有新罗僧修炼于此,一日语众欲归,有神止之,僧言思乡中水耳,神指其地,泉即涌出。僧尝之,与故乡同,遂不归。

新罗岩。在今庐山望仙台下二里。岩石之间可庇风雨,亦有幽泉可给烹濯。昔海东僧居焉,故谓新罗岩。

新罗寺。清代时期,在陕西兴安府西六里。在附近还有一座唐怀让禅师庵。

香水寺。在今北京地区。据《钦定日下旧闻考》引《盘山志》记载:香水寺建于唐代,寺内有《头陀大师灵坛实行碑》。金正隆六年,中都宝塔寺沙门知心撰《善进书》,文曰:“师讳行及,海东新罗常兴人。览兹香水,偶然挂锡。创石头庵,山精自窜,拓灵源脉,岩虎他之。于广明元年仲夏无疾而终。门人惠超等塑以真像塔而藏之。其后塔龛尽阤,恒净等视之不忍,重修巨塔表焉。”

在唐朝内地游历的新罗僧人,有些还聚居一处。圆仁游历唐朝时,在文登赤山法华院所见的僧人就都是新罗僧,其总数有四十多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安排比较特别:在黄昏、寅朝二时的礼忏按照唐朝风俗用汉语讲经,其他时间都是说新罗语。讲经仪式也是按照新罗风俗。有的学者认为,新罗人改造外来宗教的手段无奇不有,传统佛教中的诸佛菩萨以垂迹的方式纷纷本土化。法华院讲经的时候,来此集会的“道俗老少尊卑”,也全都是新罗人。这是唐代佛教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的情况在唐朝其他地方也存在。如唐代庐山支脉香炉峰中的大林寺中聚居的僧人也全部是来自“海东”。白居易《游大林寺序》记载,白乐天曾经与十六位僧俗友人共游大林寺:

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白居易因此对大林寺的人物、景色有感而发,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绝句。

由于记载的粗略,有些与三韩人有关的地名在时间上不是很明确,如上述的新罗泉、新罗岩等。即使这些地名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存在,根据新罗与中国交往中的连续性来看,它们在唐朝的时候肯定会沿用。这些跟新罗僧人有关的地名,与前述跟新罗商人有关的地名一样,蕴涵着一种文化交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