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基础会计学
11098500000003

第3章 总论(3)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专门方法。企业发生交易或者事项的内容复杂多样,数量繁多,因此,必须根据其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以便进行分类会计核算,最终求得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以企业为例,设置账户就是根据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具体内容,分别设置账户进行分类核算的一种方法。例如按资产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分别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对各项资产的增加、减少及余额进行分类核算;按负债形成的不同渠道,分别设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账户,对各项负债的形成、归还及余额进行分类核算;按资本的来源不同,分别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对各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减少及余额进行分类核算;按收入的不同性质,分别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对各项收入的取得、结转进行分类核算;按费用的不同用途,分别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对各项费用进行归类核算;对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则分别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进行分别核算。通过设置账户的方法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可以随时提供各种分类的会计信息。

(2)复式记账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要对其发生的每一项能够引起资金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复式记账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或者事项用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账户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复式记账便于了解各项交易或事项的具体内容,以及资金增减变化的来龙去脉,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交易或者事项的全貌。例如,以银行存款购买材料,要同时反映“原材料”账户的增加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收到投资人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同时反映“固定资产”账户的增加和“实收资本”账户的增加;以银行存款归还应付账款,要同时反映“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和“应付账款”账户的减少等。

(3)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交易或者事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判断交易或者事项实际发生情况的依据就是会计凭证。填制凭证就是由交易或者事项的经办人员或会计部门将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记录在相关会计凭证中;审核凭证就是由会计部门或有关部门对填制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检查会计凭证上记录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否合法合规,与企业的财务预算是否一致,凭证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在实际会计业务中,对于任何一项交易或者事项都要按照实际执行或完成情况,由有关人员填制凭证,所有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的审核。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4)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简称记账。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分类记录和循序汇集计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用来记账的簿籍,是储存会计信息的重要工具;企业不仅要将所有交易或者事项在账簿上归类登记,有些业务还要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录;账簿记录既要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又要提供某些明细的核算指标。因此,设置必要的账簿,并按照一定的记账方法和程序进行记账,同时定期地进行结账和对账,保证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设置账户与登记账簿是两种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会计核算方法。二者的区别表现在,设置账户是按各会计要素的特点,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方法;而登记账簿则是按设置的账户名称,开设账簿,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连续的记录,以提供分类的会计核算信息。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登记账簿是在设置的账户中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的连续记录,如果没有科学、完整的账户体系,登记账簿就无法进行;同时,设置账户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此为依据,开设账簿。如果没有以设置的账户为依据开设的账簿进行连续的记录,设置账户就没有意义。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就是计算与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工程建设有关的各项费用,并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借以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为了采购材料,企业必然要支付材料的采购费用。为了计算各种材料的采购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就需要对支付的材料采购费用按材料品种进行归集,并将采购总成本与采购量联系起来,以确定所采购的各品种材料的单位成本;为了生产产品,企业必然要发生各项生产费用。为了计算各种产品的制造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就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按产品品种进行归集,并将制造总成本与生产量联系起来,以确定产品的单位成本;为了进行工程建设,企业必然要发生各项建设费用。为了计算各个工程的建设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就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工程项目进行归集,并将建设总成本与建筑量联系起来,以确定各项工程的单位成本。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并可以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按成本预算来进行,以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方法来查明各种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以及各项债务实有数额的一项专门方法。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以及各项债务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对。在清查中如果发现有账实不符的情况,应分析原因,明确经济责任,并调整账簿记录,使得账簿记录与实有数额完全一致。通过财产清查,还可以查明各种存货储备能否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有无超储积压、呆滞或储备不足的情况;财产物资的保管是否安全合理,有无损坏浪费、丢失的情况;物资潜力和资金周转是否充分合理;各项债权、债务是否及时结算,有无长期不清的呆账、坏账情况等。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监督财产的安全与合理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日财务状况、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动状况的书面文件。也可以说是对企业一定时日财务状况、一定会计期间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动状况的一个简要总结。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需要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首先是经营者向投资人汇报受托责任的一种形式;其次,是作为债务人的向债权人通报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的一种必要方式;第三,财务会计报告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依据之一;最后,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一系列会计信息是考核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总之,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外部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

3.3 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上述会计核算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企业为了科学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全面、系统地应用这些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关系表现在:对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要以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复式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指出该项交易或者事项应记入的账户,并在相关账簿中进行登记;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计算对象分类归集,进行成本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盈亏;还应当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至此,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新的会计期间开始后,又形成新的会计循环。

重要名词

1.会计 2.会计核算 3.会计监督

4.会计核算方法

思考题

1.会计核算有哪些特点?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什么是会计方法?会计方法由哪些方法构成?

5.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试述这些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