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到的抗病毒药物是利巴韦林、干扰素,其次有金刚乙胺、聚肌胞等。
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的特点,是最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通过强抑制单磷酸黄嘌呤核苷脱氢酶而发挥作用。
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磷酸化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导致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使病毒RNA和蛋白合成受损,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有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对多种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对本药过敏者禁用,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有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心脏病者慎用。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少见的有疲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等,并可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肝酶增高。发病3天内使用疗效较佳。儿童口服剂量为每天10~20毫克/千克,分2—3次,肌注或静脉滴注为每日10—15毫克/千克,分2次,静滴宜缓慢。
干扰素本身无抗病毒作用,而是在细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AVP),它可选择性的阻断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有α、β、γ3种类型。
α、β干扰素作用相似,有抗增殖和抗病毒作用,γ干扰素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抗病毒多使用a干扰素治疗,但对本药过敏者禁用。常见的副作用有畏寒、发热、恶心、肌肉疼痛、皮疹等,停药后消失,长期反复使用有抑制骨髓作用。儿童肌注剂量为每次100万单位,每日或隔日一次,用3—5次;也有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每次5万一20万单位,每日2次。
金刚乙胺,具有抗亚洲A型流感病毒作用。对该型流感接触者保护率约70%,对其他型流感病毒仅有微弱作用。对本药过敏者、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不良反应少,如胃肠道反应、失眠、头晕头痛、恶梦、焦虑等。1岁以下婴儿不推荐使用。儿童剂量为1—9岁每日3毫克/千克,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50毫克,可连用3—5日,最多10日。
聚肌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剂。
在体内细胞诱导下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注射后少数病人可发生一过性低热,偶见乏力、口干、头晕、恶心等。儿童用药剂量为:小于1岁肌注每次1毫克,大于1岁每次2毫克,每2~3日1次。预防流感可选用滴鼻剂,也可做喷雾,滴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