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患了“肾虚”,就误认为自己得了肾炎,忧心忡忡,其实肾虚与肾炎并非是一回事。
肾虚是中医辨证的一个类型,很多西医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出现肾虚的表现。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肺结核病、糖尿病多见肾阴虚;而结肠炎、肠结核、慢性前列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多见肾阳虚。
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临床分为“阴水”与“阳水”两种类型。中药茯苓、车前子、白丑、黑丑、夏枯草、冬瓜子、桂皮等均有利尿作用,可以辨证论治酌情选用。得了“肾虚”是不会发展为肾炎的。
肾炎在西医上称为“肾小球肾炎”或“弥漫性血管球性肾炎”,常在感冒、扁桃体炎发病后半月左右突然袭来。临床依据病理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肾炎一年以上反复不愈,即可转为慢性肾炎。主要症状是以全身水肿、血压增高、尿血、蛋白尿、管型尿等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及儿童多见慢性肾炎肾病,男女比例为2:1.
患了肾炎以后,生活中应注意:急性肾炎必须卧床休息,应休息到症状及尿化验完全正常为止。同时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防湿,以防肾局部缺血,两下肢及足部也要注意保暖。饮食要适当限制蛋白质食物,依据水肿情况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尽量控制饮水。
趣味链接:
小新的舅舅住院了,小新问妈妈:“舅舅得的是什么病啊?”
妈妈说:“肾结石。”
小新又问:“什么是肾结石啊?”
妈妈说:“就是尿尿的时候会拉出石头来。”
小新听了惊讶地说:“啊!那舅舅不是很危险,一不小心拉尿就会被石头咂到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