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的女儿是否患“孤独症”?她的女儿从出生到4个月,一直很正常。后来他们因经商把孩子交给一个不爱说话的农村奶奶带领,住在一个单元房内,几乎不出门。到3岁送幼儿园时,才发现孩子不说话,也不和小朋友交往,被认为患了“孤独症”。为此,妈妈辞去工作,带孩子到处求医,专门教女儿说话,6岁时情况有了好转,但很难达到最好的水平。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孤独症”,而是缺乏语言环境造成的。母亲含着眼泪,感到非常内疚和痛苦。因为对她的女儿来说,语言能力发展的损失是无法完全弥补的。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在狼窝内长大的印度“野孩子”卡玛拉,到7~8岁被救回时,只会嗥叫和爬行,即使受最好的教育,到17岁时只学会几个单词。因为语言发展是有关键期的,一般5~6岁以前,愈小愈敏感,一旦过了关键期,语言和智力的损坏是不可逆的。
为了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应从出生开始。给婴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要将不会说话的孩子当成懂事的人一样看待。在照看和护理婴儿时,经常和宝宝说话,说得慢些,句子短些,重复说。当宝宝会发出声音时,您可以对着他发元音、拼音,如说:a,0u,ma-ma等。2~3个月的婴儿也会模仿你发音,5~6个月时,婴儿认知能力发展了,就要指着家中的物品说出名称,如灯、电话,反复说,使婴儿能将实物和语音联系起来。当你说灯时,他会抬头看灯。户外活动时,见到各种花草树木和小动物,都要指着告诉他:“这是花,那是小狗”等等。当婴儿偶然发出“爸爸、妈妈”声时,要抱抱亲亲宝宝,说我就是你的妈或爸,鼓励他再发出这种声音,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地发音。
在1岁前,他说“难懂的话”时,要耐心地听,这是他在做说话的练习,应受到鼓励。1岁左右,当听懂一些说话时,要指物体激励孩子说出名字,如指着苹果问:这是什么呀?让他说出“苹果”。当他用手指要喝水时,让他说出“水”字后,才给他喝。反复练习,使他会说出更多的单词。平时要经常给孩子看有图的婴儿书刊,使他在看图听故事中,学到听懂更多的语言储存在大脑中,当他会说时,就说出很多流畅的语言使你大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