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11090400000033

第33章 婴幼儿注意、记忆、思维的发育

注意

注意指的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是一种定向反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婴儿在看一图画时,听见铃声立刻抬头找是无意注意,而集中注意另一新鲜的事物是有意注意。

注意是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婴儿探究世界的“窗口”。注意能使婴儿有选择地接受外在环境中的信息,及时发觉环境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行为,还能使婴儿为应付外界刺激而准备新的动作,集中精力于新的情况。注意与婴儿的感知觉密切相关,与记忆有关,而且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制约着婴儿的学习效果。

注意在婴儿期是不断发展的。新生儿已具备注意的能力,研究发现新生儿的注意有偏好,他们对图形比对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条更容易集中,对人的面孔的注视比图形的注视时间更长。

1~3个月婴儿,当有发亮的东西或色彩浓艳的东西出现在视野内,他就会发出喜悦的声音或睁眼注视。这个阶段的婴儿具有选择性注意的特点,喜欢注视曲线胜过直线,偏好对称的物体超过不对称物体。

3~6个月婴儿,随着头部运动自控能力的加强,扫视环境更容易。婴儿视觉注意更加发展,更加偏爱有意义的物象,如喜欢注视母亲以及喜欢的食物或玩具,较多注视数量多而小的物体,对更复杂、更细致的物象保持更长的注意时间。注视后辨别差异的能力和转换注意的能力增强。

6~12个月婴儿,随着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已不完全集中在视觉方面,而是从更多感觉通道和活动中表现出来。如注意更多表现在抓取、吸吮、倾听,操作和运动选择上。随着婴儿的成长,对新异事物的兴趣增加,产生探索性行为和注意。

1~3岁以后,随着语言能力发展,他们能听懂很多话,言语活动支配婴儿注意选择,幼儿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成人用词表达的对象上,如集中听故事,看图书和看电视活动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注意可逐渐明确,时间会逐渐延长。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调查,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婴儿只能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婴儿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婴儿能注意集中10~20分钟。

为了培养婴儿注意力,在不同时期提供适合婴儿注意发展特点的环境刺激,如开始是以视觉和听觉刺激为主。物体和图像要简单、清晰。更多多俯视宝宝,使他看最爱看的人脸。然后,让宝宝注意更加细小,多样化较复杂的物体。从视听的注意发展为对活动和操作的注意,最后发展对语言的注意。在孩子注意某种事物和活动时,不要随意打扰他,每次尽量让宝宝集中注意一件事,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了,再转移注意另一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婴儿注意的选择,这样能更好引起他的兴趣。只有了解婴幼儿注意发展规律,才能正确促进他们的注意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孩子的认识和记忆能力使宝宝更加聪明起来。

了解以上这些婴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进行早期教育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时间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婴儿的学习活动效果更好。

婴儿的记忆力及其培养

记忆是人们将感知过、操作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保存在大脑中。人们一切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与技巧的掌握,习惯的形成都与记忆有密切的关系。记忆在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极为重要。

记忆从时间上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过程上可分为识记、保持、回忆。识记指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回忆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再认是指过去感知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将其认出来。再现则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脑中把它再现出来。

记忆是婴儿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婴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因此,心理学家对婴儿记忆的发生和发展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婴儿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记忆的呢?现在有许多研究,一般多认为人类个体的记忆在胎儿时期已经产生。在孕期8个月起,给胎儿听音乐,出生后通过吸吮方法证明,对所听的音乐有记忆力。

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对母亲抱或吃奶姿势的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抱成他(她)固定的姿势,就会寻找奶头,说明经过多次反复,婴儿已对这一姿势有了记忆。

在2~3个月时,当婴儿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时,他(她)能用眼睛去寻找,这表明婴儿已有了短时记忆。

在4~5个月时,婴儿就已能记住喂奶和经常抚爱自己的人(多是母亲),能把她与陌生人区别开,即能够对熟悉的人再认。但这时的在认只能保持几天,如多日不见就不能再认了。婴儿记忆时间的长短是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发展的。

5~6个月以后能记住妈妈的模样,见到妈妈时,表现欢乐、四肢舞动、面带笑容,甚至发出笑声。有人对8~12个月的婴儿做过试验,让婴儿看着把一个玩具放在同样两块布中的一块下面,用一块大幕布遮隔一下,遮隔的时间分别为1秒、3秒、7秒,然后让婴儿找玩具。结果发现:8个月的婴儿间隔1秒就记不得了,即找不出玩具了。间隔3秒时,12个月的婴儿都能记住并找出玩具,间隔7秒时,70%的12个月的婴儿能记住并找出玩具。

1~3岁后,随着语言的发育婴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1岁多的婴儿能记住自己用的东西和一部分小朋友的名字,2岁时能记住简单的儿歌。这时期婴儿的记忆保持时间明显延长,记忆能保持几个月,如父母离开几个月后再回来时,婴儿仍能够再认。2岁以后的小儿才能出现再现的回忆。

婴儿记忆的特点主要是机械记忆,由于婴儿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很低,他们只能采用简单重复方式进行记忆,不可能像成人一样通过理解后记忆。但婴儿大脑皮层反应性强,感知一些不能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较深的记忆。婴儿机械记忆能力比成人强,而且有很大的记忆容量和发展潜能。

婴儿的记忆能力和特点是教育的基础。家长可有意识教婴儿一些知识和动作,如操作玩具,认识周围的物体和人物,学唱歌、认字、跳舞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等,增强他的记忆能力。但教任何东西,都必须在孩子情绪饱满的时候,要重视“寓教于乐”,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能让孩子感到是一种负担。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这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语言等为基础的高级认知过程,是智能的核心。思维所具有的概括的、间接的特性是互相联系的,它使得个体能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内部操作活动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由于思维是和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的发育分不开,所以它的发生较迟。一般认为婴儿在9~12个月时就产生了思维能力;但是比较低级的思维,主要表现是婴儿此时能有目的地运用动作来解决问题,比如找到一个藏在某地方的物体。这种思维可称为前语言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的思维,是和婴儿手的抓握和摆弄物体分不开的。

1岁以后,婴儿在言语发育的基础上才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这时仍是以直觉行动为主,概括水平还是很低的。我们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调动婴儿感觉器官的作用,不断丰富其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并启发其思维,培养他(她)们用基本的语言进行简单抽象思维,为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