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善解童贞
11089600000036

第36章 有话要说:“我不是坏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地发育成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难题困扰着很多父母。

1.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

父母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时,最大的误区就是无视孩子身心特点,用学习的借口打压孩子对娱乐、锻炼、休闲等正常的欲望需求,从而影响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给孩子幸福的生活,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在表达什么,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主观地评价判断,一面将性教育误入歧途。

小新和小芹是某市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两人在班里的成绩从未下过前三名,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公认的好学生。然而,他们却陷入了一种莫须有“罪名”的苦恼之中。原来,他们两家离得比较近,又是同班同学,成绩还不相上下,并且都喜欢在课余时间搞摄影,所以一直比较聊得来。但是,学校对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一直有着很严格的管理,老师会定期召集班里的同学投票选出疑似“早恋”的学生,自然,接触比较多的小新和小芹也名列其中。于是,他们俩被分别谈话后,双方的父母也被叫到了学校。任凭两人怎样解释,老师和父母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两个孩子觉得无法接受这个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感觉很委屈,再也不敢一起上下学,在班里或外面遇到了连话也不敢说,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后来,这两个孩子先后转学了。

其实,这是青少年男女进入性思慕期的正常表现。在青春期,由于男女两性逐渐走向性成熟,加之交往也逐渐多起来,产生了较明显、较清晰的意识。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在其《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扉页上写着: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人是有情感的,特别是青春萌动的生长,对爱的向往,对丰富人生的期待,都是令人欣喜的,人因此而走向成熟的岁月。

一般来说,随着生理的发育,青春期性心理也开始进入高速成长的时期。主动对异性亲近、渴望对异性更多了解、对某些异性向往和眷恋等现象,也大量呈现出来。很多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在心里构造自己心目中理想情人的影像。与这一影像相似的异性就成为爱慕对象。

这些青春期性心理开始“躁动”的表现,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何况目前影视、书籍、报刊甚至网络都为孩子施加了强大的社会影响,促使他们性心理早熟。

人们却往往把这种躁动心理误认为是“早恋”,一旦觉察,便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断然措施,横加干涉,阻止他们的正常交往。殊不知,“异性相吸”同其他的自然规律一样,是难以人为地逆转的。青少年的求异心理如不能得到满足,就必然会导致心理发育障碍,从不正常的渠道去寻求满足,以致出现各种异常的心理与行为。

经过研究调查,总结得出青春期内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性抵触期。

在青春发育之初,有一段较短的时期,青少年男孩女孩总想远远地避开异性,而且女孩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生理变化,使男孩女孩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惘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和反感。此期约持续1年左右。

(2)仰慕长者期。

在青春发育中期,孩子们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动,以致入迷。

(3)向往异性期。

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孩子们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在接触过程中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情绪不稳,自我意识较强,因而在异性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转移。

(4)恋爱期。

青春发育完成,已达成年阶段,孩子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并开始为组织未来的家庭做准备工作,这时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减少。女孩常充满浪漫的幻想,向往被爱,易于多愁善感;男孩则有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独立感的满足,他们的心情往往较兴奋。

有人类就有爱情,有生活就有爱情。青年男女对性爱均有所求,这是生活中自然现象,也是人生的必经之途。我们既反对封建道学家们所谓“男女大防”的危言耸听,也抵制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开放”、“性商品化”的错误倾向。掌握心理规律,普及科学的性知识,不仅能使广大青少年正确对待性的问题,也有助于男孩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由于青春男女性心理尚未成熟,如果过早恋爱,不仅影响学业、工作,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择偶标准,往往不能保证终身幸福。因此,男孩女孩应在成年后再物色理想的爱人,在恋爱过程中互相尊重,用理智控制感情,保证爱情的纯洁性,这才是青年应有的健康性心理。

了解到孩子不同阶段的性心理,我们在进行性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的放矢。作为一种性教育,瑞典性教育协会的解释是:我们的任务是告知孩子必要的知识、利害关系、如何避开危害、如何赢得健康,而不是说教、训斥、指手划脚,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引导孩子青春期的情感

一位年轻母亲说:“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晚上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有女朋友了。’我问是谁,他回答:‘是芳芳,我们俩可好了。’‘你们好到什么程度?’‘都亲过嘴啦!’”这位母亲述说这件事时,态度平静。显然,她认为这是孩子天真地模仿大人的表现,假如是一个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孩子对母亲说了同样的话,父母肯定会非常生气、紧张、焦虑。事实上,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的孩子是不会对父母说这些话的,即使他有过“交朋友”的经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男孩、女孩该不该交往?父母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指导?会不会发生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怎么办?

首先应该明确: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交往,人不能发展;而交往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交往能力高低决定人的交往水平与质量。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对人都是重要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否则可能造成交往能力低下、交往萎缩,那样,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早恋是孩子早熟的一个表现之一,早熟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有些做父母的缺乏知识而不能正确对待,或者由于疏忽,往往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很多的烦恼,至今,有些父母仍以自己的儿女早熟为耻,甚至对孩子另眼看待。

其实,孩子成熟得早晚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你的儿女是早熟的话,应以正常的心情处之,切勿对他们的言行采取责怪的态度。这时最需要的是感情和生理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早熟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劝诫方式。

父母在孩子的早熟时期,应特别注意他们所交往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比儿女年长而又早熟的孩子,因为和这些孩子接触很可能使你的儿女更加早熟。

一般说来,早熟的孩子往往比晚熟的孩子易误入歧途,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很多似是而非的思想正充塞在他们的脑子里,分不清理想和幻想,理智又弱,加之父母教导不当(不是严厉责骂,就是任其发展)孩子受到不健康文化娱乐内容的影响,容易产生对异性问题的好奇心,而父母却讳莫如深,不给予适当的教育,这就增加了早熟儿女出现异常的可能性。

那么,怎样防止早熟儿女出现异常呢?这需要父母经常注意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果孩子有下述现象:常说谎话,回家时间变晚,夜间经常借故外出,讲话时的用语改变,喜欢用隐语,学习成绩下降,非常注意装饰,发怒、哭泣的次数增多等,就应引起注意。

当然,这些前兆并非条条都有,但做父母的应把这些放在心里,以它为基点来观察儿女的言行,有针对性地做好早熟儿女的工作。

面对孩子过早的情感问题,父母应该予以适当限制,否则会由于冲动出现一些越轨问题。但是在此要强调的是,强行遏止青春期男女孩的交往是残忍的且非人道的。作为父母、老师,在少男少女出现爱慕、眷恋异性的求异心理时,切莫大惊小怪,更不能因为某一女孩和某一男孩多谈几次话,在一起玩几次,就大加斥责,甚至采取威胁、逼迫等强硬手段,让他们永远“相见不相识”。而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组织他们共同参加体育比赛、文娱活动、读书讨论、郊游及跳集体舞等集体活动;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用专心求知上进来转移对异性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加强青春期性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及性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心理特点,把握住自己的行为,必要时应及时接受心理咨询,以帮助他们顺利渡过“性躁动”这一关,健康地步入成年。

3.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健康性心理

在青春期男孩女孩会更加关注自己,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和自我确认,使青少年确立起对自己新的看法,从小就培养健康的性心理,这是获得幸福未来的基础。以下几个方面父母们要特别注意:

(1)悦纳自己的性身份。

进入青春期后,有个别孩子因从小教养不当而出现心理偏差行为,羡慕异性,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异性的言行举止与穿着打扮,给性身份的接纳带来困难。比如一个17岁的男孩要求作性转换手术,经验查其性生理发育完全正常,症结在父母从小把他作为女孩抚养,久而久之造成性心理异常,要求改变为女性。所以,个别孩子中的性别自认障碍需及时得到排除,使其愉快接纳自己的性身份。

(2)学会自我调节性心理。

十四五的男孩女孩已体验到性的萌动,但据我国国情必须以合法婚姻才能满足性的欲望,其间要间隔十余年的时间。除上面谈到要理智地对待性冲动外,还要指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调节。

①专心致志地学习,用远大的人生目标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所谓“延迟满足”。

②培养理性思维,做感情的主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绝不能让感情战胜理智。

③培养自控能力,树立自尊感。

(3)分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友谊与爱情的联系虽然密切,但它们的界限是非常严格的。友谊是广泛的、多个的,可以重叠交叉的。爱情则是专一的、排他的。青春时期应以纯真的情感培育异性的友谊,各方面的条件尚未成熟,培育爱情的时机尚未到来。

(4)学会感情的升华。

指导孩子致力于学业、事业而忘却或淡化性的冲动,使性能量转化到社会有益的活动中去。当孩子陷入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时,不要责备,不要嘲笑,而要帮助他们“跳”出来,使心中的感情得到升华,愉快度过青春年华。

(5)正确选择性信息。

通过爱情题材作品引导孩子认识到爱情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性渐趋成熟、性意识增强,开始探索和尝试爱情的奥秘和甜蜜,他们常常按捺不住丰富的情感,急于尝试神秘而欢乐的爱情生活,但又对它感到陌生,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因此,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十分感兴趣常常爱不释手,看了又看,甚至摘抄珍藏。此时通过文艺作品进行爱情教育是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一些最基本内容:

①爱情是两性之间的,以繁衍后代的本能为基础的,使人能获得强烈的生理和心理享受的互相倾慕的一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感。

②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感情,爱情不单纯是欢乐,它还包含着尊重、义务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

③爱情是一种理性的感情,需要种种理智的判断和意志的调节,学会适时适当地表达爱的情感。

(6)加强体育锻炼与各项体育运动,转化能量及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