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善解童贞
11089600000003

第3章 不吃奶,我也想含着

在某个年龄段时,我们的宝贝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拿开他的小手后,他还不听话,对此父母们不要恼怒。因为小宝宝的身体正在发育,不同时期,其身体的不同感官部位的敏感占据主导地位。将近2岁时,宝宝的嘴巴相当敏感,他会通过吸吮等刺激方式来自我满足。当宝宝沉迷于此时,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口欲期”。起初,婴儿的吸吮是为了生存,但很快,嘴成为敏感区,成为快乐之源,这时候的吸吮开始成为一种获得快感的方式。父母们要正确对待宝宝这个时期的行为,这只是一种正常的性反应。眼下,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嘴嘬、用嘴咬,以获得愉快的刺激。对孩子来说,没有脏东西,什么都是好吃的!你千万不要总是阻止他往嘴里放东西,从而剥夺他的这种体验。如果觉得不卫生或者危险的东西,你应该在孩子发现之前就把它们清除掉。

有些宝宝有可能会发展成咬人的习惯,随着长出第一颗牙,孩子出现了咬人的欲望,就像抓别人头发和眼镜,抠别人的眼睛一样。对于这样的情形,父母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制止,同时给他别的东西充当替换物让他发泄。比如,给他一个绒毛玩具让他暂时转移注意力等。此外,还应该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矩,教会他尊重别人,以免孩子乱咬东西成习惯而伤害到别人。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为了满足宝贝在口欲期的特殊需要,妈妈最好用母乳喂养,提倡母乳喂养不仅让宝贝获得必要的营养,同时也能带给宝贝极大的快感。但是有些妈妈却盲目地采取突然断奶,让宝宝无所适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断奶对宝宝的重要性,怎样断奶才能保护宝宝不受伤害呢?

1.不宜过早断奶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他老是咬人呢?”亮亮妈说她2岁半的儿子总会习惯性地咬人。

“您是否很早就给孩子突然断奶了?”医生问。

“亮亮3个月的时候我的产假结束了,如果不去工作我的工作就保不住了。但这和亮亮咬人有什么关系呢?”亮亮的妈妈一脸的诧异。

“正因为你剥夺了他正常的性欲要求,所以才造成了这种情况呀。”医生笑着回答。

“性欲要求?开玩笑吧?这么点小孩也有性欲?”美丽的妈妈脸上挂满了问号。

当宝宝处于“口欲期”时,宝宝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营养,同时还可得到极大的快感,并对其他口唇、口腔活动也极感兴趣。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等活动中取乐,还喜欢吮吸手指、把手头能拿到的东西塞进嘴里。所以,母乳喂养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发育很重要。一般以出生后10~12个月断奶为宜,过早或过迟都可能对婴儿的心理发育不利。

若断奶过早使婴儿口欲不足,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引发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若断奶过迟,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若突然中断哺乳,由于对婴儿的口欲剥夺,就很可能形成“口欲攻击”——包括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尽量母乳喂养,或让宝贝使用安抚奶嘴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比较稳妥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少西方国家1岁左右的孩子几乎都使用安抚奶嘴的原因。

2.给孩子断奶的误区

有些妈妈以为往奶头上涂墨汁、辣椒水、万金油之类的刺激物,把孩子吓过一两次就可以帮助孩子断奶了。对孩子而言,这简直是残忍的“酷刑”,会让孩子感到受了欺骗,对母亲甚至世界产生不信任感,更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焦虑。妈妈以为孩子会因此对母乳产生反感而放弃母乳,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而且孩子还会因恐惧而拒绝吃东西,从而影响了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还有些父母采取突然断奶,如把孩子送到娘家或婆家,几天甚至好久不见宝宝,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断奶不需要母子分离,对孩子的情感来说,长时间的母子分离,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孩子,因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吃东西,不愿与人交往,烦躁不安,哭闹剧烈,睡眠不好,甚至还会生病。奶没断好,还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3.断奶需要一个过程

很多做妈妈的会担心不及时断奶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依赖,甚至可能长久都不能断奶,其实,没必要对此过于担心。到了一定时期,孩子会逐渐摆脱吃母乳这种需求。但是这需要多长时间呢?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况,这得根据孩子的生长规律来定,就像有的孩子很早就能爬能走,有些孩子要迟一些。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最终都会停止吃母乳。不要忘记,断奶不仅仅是断掉孩子吃奶的习惯、需求以及快乐,也是断掉母亲喂奶的习惯、需求以及快乐。

相信这样的断奶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妈妈把创可贴贴在胸口,孩子要吃时,就说,“NN受伤了,疼,不能吃了”。懂事的宝宝每次想吃,都会咽咽口水,问,“NN还疼吗?”然后忍住不吃。更多的例子,是妈妈和孩子商量:“宝宝大了,不吃妈妈奶了,好吗?”一般多商量几次,都能奏效。下面是一个年轻妈妈的断奶日记,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类似的断奶经验。

那天是周五,孩子洗完澡又在床上玩了一会儿就直揉眼睛,我知道孩子该睡了,摸摸自己的乳房不太胀,估计不够孩子吃一顿的,想想前几天孩子吃我的奶睡觉半夜老醒,醒了就要吃一点,睡眠习惯一点也不好。我就下决心在今天这个周五,给孩子断奶。一是明后天不上班,有精力与孩子周旋;二是奶奶不在,少了一份阻力,奶更容易断。

9:00,我回避到客厅,让保姆给宝宝喂奶粉。这个孩子精得很,晚上有我,就拒绝吃奶粉。

9:30,让保姆哄宝宝睡觉。我回避在客厅。

12:00,宝宝照旧不睁眼张嘴找奶吃,我抱着不喂,孩子不依,“哇哇”大哭,他爸爸抱他时他一把推开,爬着找妈妈,哭着要吃奶。我不喂,他挤着眼大哭,他爸爸就开始动摇,劝我喂孩子。我知道现在如果喂了,孩子哭这么长时间就白哭了,下次断时还会大哭,就更不好断了。我当机立断把孩子送到保姆那儿,孩子离开我,看没希望就不哭了。可是他爸爸不让把孩子放在保姆那里睡觉,可他自己又帮不上忙,气得我直想跟他吵架。

12:30,宝宝哭醒了,在保姆那儿玩起来,一会儿困得受不了了,就在保姆身边睡着了。当我把孩子放在保姆那儿回房间后,自己心如刀绞一般,先生却一边掐我一边骂我,说我“狠心”,虽像玩笑一般,却让我更加心烦意乱。我虽然躺在床上,心里却一直牵挂着睡在隔壁的儿子,听着隔壁的动静——孩子的哭、闹、出声、入睡,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孩子真正睡着了,我才敢走过去,看看他的小脸上挂着泪水,我心中涌起万分怜爱:“孩子别怪妈妈,妈妈是为你好,让你晚上一顿吃饱,一觉到天亮,有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对你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

凌晨5:00,把宝宝抱到我身边睡一会儿,以示安慰。

7:00,宝宝醒来,张开睡眼很奇怪地看看周围:“咦,我怎么在这儿呢?”我让他一睁眼就看见我的笑脸,好像在安慰地告诉他:“妈妈爱你!”

第二天,从一开始,我就让他和保姆一起玩、吃、睡,以巩固一下感情。第三天,就让他在我身边又吃奶粉又睡觉,半夜醒了,拍一拍他又睡了。断奶计划算是圆满完成。

宝宝在断奶后不再找咪咪吃了,让他吃也不吃了。宝宝偶尔手玩一下奶头,自己“嘿嘿”地笑了,或口含一下奶头,表情很怪的样子。有时问他“咪咪在哪儿?”他指指我的胸部,心里很清楚却很少主动用嘴去含奶头,当初那哺乳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

上面的断奶案例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其实,最好的断奶过程应该是温柔的,循序渐进和充满爱的。我们并不赞同有的妈妈采取“突然断奶”的方法。这样做不但妈妈自己会遭遇乳房胀痛,甚至是得乳腺炎,宝宝也要很痛苦地适应从你温暖柔软的乳房到冰冷的塑料瓶子的转变。他会因为失去了“他的”乳房而非常伤心。

因为断奶需有个过程,让宝宝逐渐适应,才能做到科学断奶。正确断奶,做妈妈的不妨借鉴以下有效的方法:

(1)充分准备,逐渐断奶。

断奶对于宝宝来说不仅是生活习惯上的一次重要变化,更是心理上的转折。妈妈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因孩子哭闹就一时“心软”,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但是断奶不能一下子说断就断,要有计划地进行,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2)用其他替代品。

逐渐增加代乳品和辅食代乳品(奶粉)。辅食的逐渐增加,将为顺利断奶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宝宝能够慢慢适应和接受各种不同的食物,而且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

(3)逐渐减少哺乳次数。

在慢慢断奶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乳量的分泌与婴儿吸吮的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天哺乳少于3次的话,乳量的分泌自然会慢慢减少。对于妈妈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孩子边玩边吃,不仅是个不好的习惯,而且影响消化吸收。平时应积极地引导孩子,爸爸妈妈做榜样让孩子看,也可以等孩子较饿时喂他。让孩子慢慢地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4)分阶段断奶。

不同年龄段的断奶要注意孩子不同的需求。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1岁,可先考虑取消孩子最不重要的那一顿母乳。如果你拿着奶瓶喂他,他不肯接受(一定是因为能闻到你的气息,知道“他的”乳房就在附近),可以尝试由爸爸或者奶奶来喂他。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取消一顿母乳,代之以奶瓶。这“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天,也可能需要几个星期。如果你觉得乳房胀得难受,可以适当挤掉一些。注意:只是挤出来一部分,而不是完全挤空。这样可以给你的身体传递一个信号,逐渐减少母乳的“产出”。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一岁或者更大了,可能就不再需要用奶瓶来过渡了。你所要做的就是停止母乳喂养。“不主动给,也不拒绝”应该是个比较适合的原则。你也可以用一杯水、果汁,或者是辅食来代替孩子最不重要的那一顿母乳。也许爸爸(或者是其他的亲戚)可以抱宝宝到厨房,喂他吃一顿特别的、爸爸风格的早餐。这样做的好处是爸爸和孩子有了一段属于他们的特殊时光,而你还可以多睡一小时。至于正餐,你可以试着先让他吃别的食物,最后再给他吃一小会儿母乳。避免坐在你从前给他吃母乳时常坐的地方。如果孩子不吃母乳就不肯午睡,带他出去散散步可能会有帮助。

晚上的那一顿母乳通常会是你最后才给孩子停掉的。你应该开始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与吃奶没有关系的“入睡仪式”。孩子慢慢会觉得,听着他熟悉的故事入睡也同样很舒服。或者觉得躺在你的怀里也可以不一定要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