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
11087300000004

第4章 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教育”

现实生活中,祖辈带孩子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往往祖辈与孙辈特别亲,感情特别深。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隔代抚养”的现象,充分的扬长避短呢?

首先,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

(1)自我价值再现的心理。

老人在含辛茹苦地带大自己的孩子时,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他们不再依赖父母,老人们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第三代的出现,使年轻的父母手忙脚乱,而老人们却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而且第三代又是那么依赖老人,使老人的价值又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老人们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去。

(2)老人对孩子的依恋情结。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就像有一条解不开的纽带,连接着老人和孩子的心。有人说,“老人就像孩子一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那么开心、亲密、和谐。这种依恋之情使老人一旦离开孩子,便会怅然若失,不知所措。一位奶奶曾经说:“小孙孙不在家时,我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该干什么,真是想死我了。”孩子成了老人生活的中心。

(3)老人有宽容、平和的心态。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老人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生活的磨练也使老人们拥有了一颗慈爱、宽容的心,他们希望孙辈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孩子在老人身边感受不到压力,这使隔代情显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

(1)珍惜老人的劳动价值。

老人们精心呵护着孩子的生活,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老人们对子女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要珍惜老人的劳动,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

(2)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

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老人与孩子间有一份默契,他们在一起,老人会觉得开心、充实,孩子则会更放松、自由。应让老人和孩子在欢乐、祥和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愉快地生活。

(3)尊重祖辈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经验。

祖辈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教育经验。我们在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观的同时,也要耐心听取老人的一些经验和意见,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最后,应主动与祖辈沟通,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

(1)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因此,父母再忙,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当祖辈照看孩子时,父母万万不可“扔下”孩子不闻不问,而应主动与祖辈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生长、发展情况,与老人探讨育儿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

(2)掌握方法,侧面提醒。

要经常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言行,尊敬、体谅他们,并且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加强与长辈的沟通,以取得教育的协调一致。当发现祖辈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应从侧面提醒老人,可以通过与老人讨论别人的育儿经验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促使老人改变教育方法。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老人的心。

(3)给老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开拓老人的视野。

我们应鼓励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携老人一同参加现代教育知识讲座,经常向老人介绍一些教育实例及书刊杂志,以丰富老人的家庭知识,转变家教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有分有合,注重情感交流。

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