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爷爷奶奶育孙经
11087300000002

第2章 隔代教育,为什么爷爷奶奶费力却不讨好

现今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决定了四位祖辈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必然会有很多的介入,他们的“加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家教的内涵,巩固了家教的效果。但由于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在教育孙辈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强强的父母从国外回来了,三年不见,夫妻俩见到5岁的儿子那个亲热劲就甭提了。

这天,夫妻俩带着儿子去看朋友,回家后强强的爸爸便跟自己的母亲吵了起来:“妈!强强现在怎么成这样了,看见人一句话都不会说,总是躲在我们身后,一点也不活泼。”儿子刚说完,儿媳也跟着嘟囔:“当初还不如带强强去美国呢!”

强强奶奶听到儿子儿媳声声的埋怨,心里很委屈:“我都60多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我非常爱孙子,强强3岁时送他去幼儿园,他那个哭哟,我只能把他接回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你们走的时候,强强病怏怏的,瘦得跟猴一样,现在长得白白胖胖的,多结实呀!却落得个费力不讨好!”

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而且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而且从整体上来说,其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

溺爱、护短是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抱在怀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惟恐孩子受一点委屈。不少人有一种“爱的补偿”心理,认为过去没能为子女创造好的条件,现在生活好了,要在孙辈身上把这“欠缺”补上。很多孩子面对祖辈的“红脸”和父辈的“白脸”,往往无所适从,导致他们养成了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等不良品格。还有部分老人,观念非常陈旧、保守,会有意无意给孩子灌输迷信等不良思想,还一味要孙辈“听话”,做“乖孩子”,这大大挫伤了孩子好奇、创新的天性。对孩子的问题的答复是:“小小年纪,要懂这些干什么,读你的书去!”这使得不少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

从某些方面来讲,隔代教孙,对老人自身、对孩子父母、对整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对于孩子而言。

(1)溺爱当道,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一些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是否对孩子有益。不少隔代家长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他们会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护在羽翼下。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许多老人会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越生活和照顾,全部转移投射在孙子孙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这样也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2)袒护不当,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有的祖父母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最终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导致童化心理的延长;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这类孩子容易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过分的溺爱和保护,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3)喂养方法陈旧,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多少。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多数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影响学习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4)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祖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已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却仍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再加上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有限,常会不知不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些陈旧的观念,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例如:有的祖辈常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要绝对服从老师,不与老师争辩,老师错了也不要指出来。这实际上是向孩子灌输盲从观念,时间长了,影响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本来不是什么缺点,比如用左手写字、拿筷子,可在祖辈眼里却当成是缺点,非要纠正过来不可。而有些真正的缺点,比如孩子撒谎、偷家里的钱买零食,他们却不以为然。所以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会形成教育的“脱代”。

(5)重静轻动,使孩子活动空间封闭、视野狭小。

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容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同时老年人自己的精力有限,对体育活动、户外锻炼兴趣较少;再加上中国的老年人通常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是最安全的,所以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只允许他们在家玩一些玩具和简单的游戏。

孩子长期处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社交退缩、心理老年化等。

(6)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错失教育孩子的良机。

在培养第三代时,老人们往往“重养轻教”,只顾孩子吃好、穿暖而忽略教育。尤其是在农村,祖辈们“临危受命”,惟恐在生活上照料不周亏待了孙辈不好交待,从而忽略了教育问题,再加上他们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文化,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

另外,老人常从补偿心理出发,尽心尽力的给予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使孙辈们的吃、穿、玩、用,无一不超过自己的子女,以弥补自己对子女培育中的缺失。他们不曾想到对孙辈这样的物质欲望的放纵,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攀比心理的影响,使孙辈们产生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而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引导孙辈求知、阅读、关心他人、热爱自然等却很少关注。这样的生活,使有些祖辈在物质条件和生活照顾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影响了与孙辈们沟通及与孙辈们同观察同游戏的机会,又错失了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机会,最终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第二,对于老人自身而言。

(1)容易使老人身心俱疲。

祖辈抚养孙辈,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一些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同时,这也给祖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将孙辈照顾得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监管的过程中,孙辈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会觉得难以向子女交代。

(2)增加祖辈的经济负担。

有些孩子父母经济实力较弱,在孩子的养育上经常需要祖辈资助,对于没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很少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

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号:“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从孩子出生开始的吃穿用,无一不大大超过成人的标准,再加上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要上最好的大学。而要想上最好的大学就要上最好的中学,要想上最好的中学就要从小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幼儿园。于是,课外辅导班、业余兴趣班,班班必上;节日、假日、双休日,日日不能少。父母没时间陪孩子,老人陪;风里来雨里去,不怕;父母每月要还房贷没那么多钱,老人给,养老金退休金,通通用上。

(3)完全占用老人的时间。

没有哪位老人不喜欢膝下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为了带孙子,一些老人已经不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完全丧失了自我,充当着孙辈的“全职保姆”。

乔乔奶奶自从乔乔出生后就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职奶奶”,乔乔妈妈休完产假就“丢下”她去上班了。上幼儿园以前,奶奶白天带她玩,晚上带她睡觉;上幼儿园后,早上吃完饭奶奶送乔乔去幼儿园,回家后又是洗衣、做饭,中午接乔乔回来吃完饭再送过去,下午又是买菜、做饭、接孩子。一年365天,奶奶没有一点自己的个人时间和空间,早先,奶奶爱好书法,现在笔墨纸砚都已经收藏到地下室去了。

乔乔奶奶就是为了带孙而完全牺牲自己的典型案例。

第三,对于孩子父母而言。

(1)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亲子隔阂。

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

另外,对于父母长期在外的家庭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孩子心中仅存的就是两个空洞的代名词——“爸爸”和“妈妈”,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而孩子的父母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会逐渐淡化。

(2)丧失父母权威。

平时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孩子已经习惯了祖父母的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或惩罚孩子时,祖父母往往会出面干预,孩子有了庇护便会肆无忌惮,这使得年轻父母的权威丧失而无法及时矫正子女的缺点,对孩子的教育也难以实施。

第四,对于整个家庭而言。

隔代教育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分歧:父母与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父母与外祖父母的教育分歧、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分歧,然而任何一项处理不好既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又会破坏整个家庭的和睦。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可否定祖辈的教育作用,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发挥祖辈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祖辈、父辈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多多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