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对学生早自习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表明,早自习刚开始的二十分钟内,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他们有的背诵古文,有的预习功课。可是二十分钟之后,能够继续坚持学习的学生减少了一半,很多学生开始变得烦躁,于是他们便把课本丢在一旁,做起小动作来。有的开始看漫画书,有的则左顾右盼,等待下课。等到离下课的几分钟,真正能够保持学习状态的学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把自己的学习状态坚持到最后。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有句名言:“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上。他们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时,便终止不做了。”这句话旨在提醒大多数人在现实中屡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能够坚持到最后,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现在的孩子身上往往缺乏的就是做事的韧劲和耐力。
当代社会强调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这不仅包括孩子要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还要有超强的意志来接受挑战。对于孩子而言,只有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才可以迎刃而解。如果做事总是婆婆妈妈、畏首畏尾,遇到困难逃之夭夭,再容易的事也会成为困难、阻力。实际上,很多时候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怀着一颗坦然的心去面对,任何困难都会化大为小,迎刃而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需要长久的坚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十日所辍,这会让孩子错失成功的机会,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失败。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持之以恒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孩子每天积攒一角钱,把它放在存钱罐里面,多年下来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他一生的发明多达上千余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这与他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无相关。他曾经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没有一项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实验,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爱迪生的事实便是最好的证明。他在发明电灯时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他的这一说法。
在发明电灯的时候,为了选择耐性强的灯丝材料,爱迪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做过无数次的实验。他失败过无数次,可是每次失败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激励自己,告诉自己坚持下去,相信下一次便会成功。就这样,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最终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于一念之间,只要坚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对于孩子而言,培养坚韧的意志力不仅是他们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而且是他们今后事业成功的台阶。为了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孩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目标。目标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灯塔,设立目标有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一个人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他就会时刻激励自己,昂扬斗志,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成功学中有一条规律,那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对于孩子而言,如果他能够为自己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他就有了奋斗拼搏的原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畏惧,而是坦然对待。
为自己设立了人生目标以后,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会为自己的欲望而努力,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确定人生目标的好处不只以上所述,一旦目标确立以后,人们会对一些机会变得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到目标,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二,制订计划。有了计划,办事才有效率;没有计划,只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事倍功半。一旦制订了计划,就可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办起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不但如此,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这对获得成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另外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要制定那些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的计划,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困难重重,这样会打击自身积极性,产生放弃的念头。更何况,一旦制订出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后,自己会受到一些硬性东西的束缚,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然会缺少原动力。淡化困难。
第三,人生旅途中,经历种种磨难在所难免。在这些磨难中,有的可能会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有些挫折会给自己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有时甚至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一生解不开的疙瘩。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永远消沉下去,当然要想让人们忘记这样的挫折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将其淡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为了目标的实现,继续努力奋斗。如果不能继续为目标而奋斗,不仅会失去信心,还会逐渐忘记自己的使命,甚至怀疑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这对继续奋斗百害而无一利,就更不用说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