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周强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和他一起玩的小磊撞伤了。小磊的腿流了很多血,周强赶忙把小磊带到医药室,给小磊包扎。经过医生耐心的包扎,小磊终于没事了。可是这次包扎一共花了一百多元,周强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向爸爸求助。爸爸赶忙赶到学校,帮他付了医药费。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因自己失误造成的过错,爸爸对他讲:“这一百多元医药费只是我帮你垫付的,三个月后你必须还我。”
“什么?还要我还你?爸爸,你也太小气了。不就一百多块钱吗?还让我还你?”周强很不高兴,他觉得爸爸平时不是这样对他的。
“我不管你怎样,反正这钱不同于我给你的零花钱,你必须还我。”爸爸态度很强硬。
虽然周强心中还有不满情绪,但是他还是顺从爸爸,答应按照约定的时间给爸爸钱。于是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周强不再像平时一样买零食,不再去游戏厅玩游戏。三个月后,他终于攒够了一百多元钱,终于有钱还爸爸了。
等到周强还爸爸钱的时候,爸爸会心地笑道:“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还钱吗?”
“不知道。”周强摇了摇头。
“现在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的情节和你发生的事情还有点相似。只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多年以前的美国,主人公是一位刚刚11岁的美国男孩。一次,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破了,最终他需要赔偿12美元。当他的爸爸替他垫付的时候,要求一年之后他也要还给爸爸。这之后这位男孩开始在外面艰苦的打工生涯。一年后他终于挣足了12美元还给了爸爸。”
“哈哈,他的故事和我的经历还有点相似。”周强笑道。
“你知道爸爸给你讲故事的用意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总统里根。这件事情看似很小,但是让他懂得了责任。我也想通过这个故事让你来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时候,周强才恍然大悟,懂得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责任感意识太单薄,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整天上学不认真,得过且过而不思进取。对待父母总是一味索取而不懂得珍惜,对朋友总是敷衍了事、讲客套话,对社会只有埋怨之声而从不奉献。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只是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训。
当孩子因自己失误而犯错的时候,家长不应包庇他,而应让他亲自尝到不负责任的苦果。只有让孩子意识到不负责任将会受到严厉惩罚,他才会在今后提高警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很多时候,犯错误可能是由于前期办事马马虎虎、不认真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一时疏忽、没有注意造成的。等孩子吸取教训后,他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不论对他今后的学习还是人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一个人不管他能力再强,知识再多,他连最起码的责任心都没有,他必将要自食恶果,他将会为不负责任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父母必须注重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难处总会想办法推卸自己的责任,总会抱怨社会、埋怨他人,这将会让他感到迷茫、没有前进的动力。
在孩子的眼中,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父母的,和自己毫无瓜葛。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在平时应利用家务活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他们,比如让他们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等。通过让孩子亲自劳动,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平时父母的不易,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有一种劳动后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这样他们在今后就会很主动去参与劳动。
暑假一开始,王怡的妈妈给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她每天至少要洗一次碗,每天要负责打扫家里的卫生。王怡以前从未做过家务活,刚开始几天她还饶有兴趣,可是过了几天,她就感到了厌烦,向妈妈提出了抗议。可是妈妈并没有理会她,告诉她必须坚持下来。之后王怡还嚷着要妈妈通过“奖励”她来兑现,否则不出半周她就再也不愿做了。然而这次妈妈为了考验她的耐心,坚持履行诺言。在妈妈的眼中,她注重的不是孩子是否做家务以及做家务的多与少,她更在乎的是孩子是否有责任意识和行为。不管中间出现任何风波,王怡总算坚持了两个月。当这个特殊的“作业”完成的时候,妈妈用大大的“优”字奖励她。妈妈还给她颁了一个证书“有责任好少年”。通过这段经历,王怡开始变得懂事了,她感到平时母亲除了工作还有家务实在太忙了,所以她要力所能及去减轻妈妈的负担。
现在大多数孩子对“责任”两字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哪怕对自己的生活琐事缺乏责任的概念。很多学生上了寄宿制学校,过上了寄宿生活。可是他们还不会洗衣服。每逢周末他们会把自己上周的脏衣服统统带回家让妈妈去洗,由家长代劳。这样的事情实在不算什么新鲜事,很多家长也觉得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有一次,一个部门对优秀学生进行评比,主考官为了检验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水平,故意在他们必经的道路旁边乱放了一把扫帚,可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视而不见,绕道走开。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在书面考试中对德育方面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对答如流,可是在实际中他们的责任心却值得商榷,有时甚至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