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03

第3章 我需要的不只是礼物!——关爱

袁佳的爸爸是某公司的中层领导,平时经常出差,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袁佳平时最盼望的事情便是爸爸能够早日回家,和自己吃个团圆饭。每次爸爸回到家,总是给袁佳买各种各样的礼物。她的小屋中堆满了爸爸送给她的礼物。可是在袁佳看来,再多的礼物也比不上爸爸能够每天接送她上学。

有一次,袁佳的生日快到了,爸爸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给她过生日。可是由于公司临时有事,爸爸不得不在她生日前赶赴外地。

“佳佳,爸爸原本是要给你亲自过生日的。你看,爸爸都把给你的生日礼物买好了,现在还没有告诉你呢。我准备在生日那天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可是现在爸爸单位有事需要我亲自处理,爸爸今天晚上就要坐飞机走了。”爸爸坐在沙发上,和佳佳解释道。

当袁佳得知这个消息后,原本愉悦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她的脸色一下子变白了,生气地说道:“你们这些家长,平时教育我们要诚信,说到就要做到。可是到了你们自己身上,能够做到的却不多!”

“爸爸也想给你过生日呀。可是爸爸是有工作的,公司临时出现问题需要爸爸去处理,我也是身不由己呀。”爸爸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不管,反正你和我约定的事情没有做到。你说话不算数,是个小狗!”袁佳有点激动。

妈妈在旁边听后,喊道:“这孩子总是这样不听劝。爸爸不是耐心给你解释了吗?你怎么听不进去,还敢顶嘴?”妈妈生气了,准备打佳佳。爸爸赶快过来拦住了妈妈。

佳佳一见这阵势,哇哇哭了起来。她边哭边委屈地说道:“你们知道吗?平时每天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来接送,而我总是一人独自回家。你们知道我有多么羡慕吗?上一次,班里组织活动,邀请每位同学的父母参加。妈妈原本答应去的,可是那天妈妈有事没去,我们班里面只有我的家长没去。你们知道我有多么尴尬吗?老师还说我,你的家长怎么那么忙呢,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爸爸每回总是给我带这样那样的礼物,其实我真正需要的‘礼物’是爸爸妈妈多陪我一会,多和我聊天,多和我出去走走。”她说完径直跑了出去。

佳佳的爸妈听后,傻傻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现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考取重点院校,成为栋梁之才。可是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又会遇上诸多难题。家长其实是很辛苦的,他们每天要上班赚钱,回到家后还要去辅导孩子的功课,有时候工作遇上急事需要加班,根本抽不出更多的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他们往往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温饱,根本不去关心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时候,他们会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随便问一句最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考试。他们根本不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去了解孩子最近在情感方面的困惑。尤其是处于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孩子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开始趋于成熟,不再是以前的稚嫩与幼稚,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对家长命令式的语言出现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会遇到很多烦恼,他们想要从父母的监护下走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还要依赖于父母;他们对自己过高估计,在现实中会处处碰壁;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可是父母根本不把他们的想法当回事。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不会恰当处理这段时期的亲子关系,只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项调查表明,当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苦恼后,他们绝大多数是不会和身边的父母和老师讲的,他们往往是找朋友来倾诉。因此,父母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对孩子采取单向的命令式教育。父母要尝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只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让孩子愿意和父母叙述成长中的烦恼。

有的父母还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已经改变了以前的教育方式,尝试和孩子平等交流,可是为什么总是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天长日久养成的语言习惯造成的。平时家长已经习惯了自己单方面的灌输,不会去注重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只会觉得父母仍在命令自己,他们虽然表面上答应父母,可是内心中却产生反抗情绪,不会心悦诚服地去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办事。父母要尝试用和孩子交流的语气讲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尊重自己,他能够从父母的讲话中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这样的讲话才会触及孩子的内心,引起孩子的共鸣。他才会敞开心扉,和父母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在同学的影响下,初二年级学生赵波俊迷上了玩网络游戏。他的学校明令禁止逃课上网,可是他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逃课去网吧。尽管每次他都会提心吊胆,可是每次他都侥幸逃过老师的检查,没有被抓住。然而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当老师点名的时候,发现没有他。于是体育老师直接给班主任打电话,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他的班主任。班主任知道后十分生气,他立马给波俊的父母打电话。赵波俊的爸爸和妈妈赶紧到了学校,去找自己的儿子。最终在同学的帮忙下,爸爸和妈妈在网吧找到了波俊。

“你这小子,上学期间不好好上课,竟然跑到网吧玩游戏。”他的爸爸生气地朝波俊的脸上打了一巴掌。

“爸爸,我错了,我不敢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波俊央求道。

然而自从这次后,波俊只是暂时有几天没有玩。他的父母还以为儿子改掉坏毛病了,也放心了。可是过了两周,波俊还是禁不住游戏的诱惑,重蹈覆辙。倒霉的是他第二次去网吧,竟然被校领导撞见了,学校以他违反校规校纪为由给他做出了留校察看的处分。

当爸爸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我怎么有这么没出息的儿子,屡教不改,越陷越深。这样吧,退学吧,不用上学了。”

妈妈知道丈夫的执拗脾气,着急地说道:“这不行,现在孩子这么小,辍学在家干什么?这件事情交给我吧。”

波俊这次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也深感内疚。他向自己的父母保证今后再也不玩游戏了。而妈妈知道孩子改正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妈妈开始自查,她发现自己的儿子作文还是写得不错的。他曾经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读完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而且他讲起其中的人物来侃侃而谈。为了寻找和儿子的共同语言,妈妈也开始阅读古典名著。有时候,妈妈遇上《水浒传》中不明白的情节,还会向波俊请教。起初波俊还很吃惊,妈妈竟然还会向自己请教,于是他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向妈妈娓娓道来。随着母子交流越来越多,他们之间开始有个约定: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有时候波俊还会把自己看到的新书向妈妈推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波俊渐渐喜欢上了文学,他也深刻意识到网络游戏只不过是图一时爽快,对个人成长益处不大,而文学名著则使人终生受益。

在妈妈的影响下,波俊不再迷恋游戏,而是利用课外时间读书,不久,他的语文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波俊的妈妈是很聪明的,她知道一味地打骂孩子并不能够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只有和孩子交朋友,才能够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只有有了双方的共同兴趣,熟悉并了解孩子喜欢的话题,才可以和孩子相互沟通与交流。孩子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衣食起居上面的嘘寒问暖,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和自己的倾心交流,帮助自己一起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忧。只有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庭关系才会变得和睦,家庭氛围才会变得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