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在初中时成绩十分优异,中考他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可是等他正式开学后,当他从以前的普通学校到了全市最优秀的重点高中,他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他们班里都是全市成绩排名前一百的学生,而且他在班里排名靠后。另外,到了高中,学习任务量猛增,学习难度提高,这让郭健实在是力不从心。最让郭健发愁的是他的英语。由于初中时他的学校教学水平很一般,从来不注重学生听力水平的培养。所以当郭健升到高中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和同班同学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听英语听力的时候,郭健根本是在听天书,根本听不懂英文所讲的意思。当看着别的同学在认真答题而自己毫无头绪的时候,郭健十分着急,可是又没有办法。这让他对英语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每回上英语课,尤其是上听力课的时候,总是郭健最发愁的时候。最后他索性放弃了听力,别人听听力,他不是做别的作业,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于是,每回英语考试后,他的英语成绩总是拉他的后腿。英语满分为120分,别人可以考90分以上,而他却考60分左右。每回班级排名下来,原本他可以考上全班前十名,可是就是英语这门成绩太差,一下子让他的排名落后到二十名以后。
像郭健这样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学校中比比皆是。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很多的。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孩子能力有限时,孩子极易变得自暴自弃,对学习丧失兴趣;当孩子对所学的课程觉得实在太难而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们会对学习变得十分消极;当孩子原本希望达到家长的奖励而家长却冷嘲热讽孩子的时候,他们对受到的打击,会变得自卑;当孩子的学习任务太重让他们觉得无力以对的时候,他们开始逃课来表示反抗;当老师注重优等生而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便会丧失学习动机,最终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自己赚钱,在他们的眼中,赚钱是最重要的,金钱是万能的。对于教育子女,他们觉得只要孩子吃喝不愁就可以了。这些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身心的教育。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与困惑的时候,他们无法与父母进行沟通。他们害怕把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告诉父母后遭到父母的谩骂与批评。有的家长一听说孩子考试成绩没有考好后,不是分析孩子失利的原因,让孩子今后汲取教训,而是对孩子大发雷霆。他们总是说自己辛辛苦苦上班赚钱很不容易,总是责怪孩子一点也不争气,却从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地反思与改正。有的父母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是很笨的,不适合读书,他们觉得孩子花钱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父母的这种认识只能是打击孩子上进的积极性,让孩子失去自信,自甘堕落,自然而然他们便会对学习丧失兴趣。
陆敏的爸爸是一位饭店的老板,他整天忙于经营饭店,根本没有时间来照顾陆敏。而他的妈妈也和爸爸一起在饭店帮忙。由于他们用心经营,饭店生意兴隆。可是陆敏从小却缺乏父母的关怀,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妈妈总是那么忙碌,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当别的同学的家长带着他们外出游玩的时候,陆敏总是十分羡慕。
“爸爸,我们同学扬扬去公园了。我也想去,你能带我去吗?”陆敏向爸爸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去公园?你也不想想,我整天那么忙,哪有时间?最近考试了吗?考得怎么样?”爸爸并没有同意他的要求,转而问起了他的成绩。
“我们今天考数学了。”陆敏回答道。
“考了多少分?”
“70分。”
“什么?才考这么一点。我看你天生不是读书的料。等初中毕业干脆不要上学了,直接来到饭店帮忙就行了。”爸爸很生气。
陆敏听后很难过。其实这次考试试题难度较大,全班考上80分以上的才一两个,他的成绩在全班还算是靠前的。可是在爸爸的眼中,只要成绩考不高那就是学习不好。在爸爸的眼中,赚钱是最重要的,学习根本不重要。有时候,爸爸还趁星期天让陆敏到饭店帮忙,有时候一做就是一天,而陆敏只有晚上的时间才可以做作业。有时候时间太晚,他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不知如何解答的时候,他便干脆第二天到学校抄作业。时间一长,他开始变得偷懒了,他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他每天早去学校半个小时抄别人的作业,这样可以应付老师。时间一长,他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成绩也逐渐下降。有时候考试的时候,他也开始学会偷懒,开始考试作弊。因为在爸爸的眼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成绩提高就可以了。当陆敏考得好成绩的时候,爸爸十分高兴,他想要什么就奖励什么。
俗话讲“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很大程度上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自己生活态度很消极,每天吃喝玩乐,整天泡在麻将馆里,竟然对孩子提出很多严格的要求。这只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满的情绪,对他们心生怨恨。因此,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自己本身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只有父母说到做到,才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成才,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了大量的学习负担。他们根本不去顾及孩子的实际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连周假日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很多课程,让他们学这学那,使得孩子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繁重的学业只能让孩子心中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欲,开始产生厌学的念头。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很多家长只是单一地看中孩子的成绩,注重孩子的名次,给孩子增加大量的课业负担。繁重的课业负担会让孩子感到难以承受,进而产生厌学的念头。另外很多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把学生的升学成绩直接和老师的工资挂钩,老师自然也把提高学生的成绩放在教学的首位。因此他们不会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上课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每天总是给孩子布置堆积如山的作业,让孩子根本没有业余时间去玩。时间一长,孩子便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还要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频繁的考试。考试完毕后,老师总要对考试的分数和名次进行对比,如果进步了自然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相反,如果稍有退步迎面而来的便会是家长的指责和教师的批评。时间一长,老师和家长这种高压的任务让孩子超出了学生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不愿意踏入学校的大门。
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即使是在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照样也是疲于奔波。由于很多家长平时都在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工作,回家后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们谈心交流,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很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孩子的吃,有孩子的穿,自己当父母的责任也就尽到了。而现在社会发展了,随之出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来越严重。网吧的视频交友、影院的凶杀色情等渐渐地充斥了孩子们的眼球,这样一方面是充满好奇的未知世界,一方面是枯燥乏味的自主学习,加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始终不肯放下高高的架子,认为“威众”才有利于教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自己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