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17

第17章 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奖励

北京欢乐谷是伟伟十分向往的地方,他的好几个同学都去过那里,听同学们说那里很好玩,很刺激。所以伟伟也想去,于是他向爸爸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爸爸也向他提出了条件,就是在期末考试中他能够考上全班前三甲。只要他达到这个条件,爸爸一定要带他前去。于是伟伟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十分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考上了全班第二名。

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伟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

“爸爸,我的成绩出来了。我得了第二名。”

“那好啊。”爸爸正在电脑前准备第二天工作的PPT。

“爸爸,你不是答应我要带我去欢乐谷吗?”伟伟向爸爸提出了要求。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爸爸的回答很让伟伟失望。

“爸爸,你明明答应我的呀?怎么说话不算数呀!”

其实,伟伟的爸爸平时工作很忙,有时候他也很健忘。他早就把答应儿子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这让伟伟很伤心,他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奖励。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作为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或者日常生活中有好的表现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奖励孩子来对孩子的表现表示认可。奖励孩子满足他心理上受肯定的需求,鼓舞他在今后会有更加上佳的进步和良好的表现,激励他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心血来潮,孩子要什么便给他们买什么,这种盲目奖励孩子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家长不仅没有少花钱,很多时候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适得其反,让孩子伤心。因此父母奖励孩子要慎之又慎。要弄明白奖励孩子的目的,很多时候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再接再厉,希望他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通过奖赏,孩子的积极性会增强,他会把取得的好成绩作为今后进步的新起点,争取获得更多的进步。当然这并不是让孩子停滞不前,满足现状,故步自封。

家长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总是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完事大吉了。其实奖励孩子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如果奖励能够应用得当,将会起到让人意外的效果。可是过分依赖于奖励并不是一件好事,它有时候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心理学上的“德西效应”便验证了这一点。

一位老人正在休息,他听见外面有一群孩子在门前嬉闹,影响了他的休息。于是老人出来,给了外面玩耍的孩子一人10美分,准备打发他们走。临走前,他对孩子们讲道:“你们闹得好,我觉得自己变年轻了,这些钱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他们照旧来到了老人家的门口,依旧在嬉戏打闹,而且程度比前一天还起劲。老人没办法,再出来给孩子们钱。只不过这次变成了6美分,比前一天少了一半。不过还算可以,孩子们都走了。到了第三天,孩子照样来,老人照样给他们钱,可是只有2美分,孩子们很生气,他们觉得这老人家太小气了,发誓今后再也不来这里玩了。

以上是心理学家德西讲述的一个故事。当老人家把孩子们玩耍的动机由单纯的玩耍变为为金钱而玩,他便操纵了孩子的行为。德西通过实验发现当一个人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当有人因他参与活动给他提供奖励时,外在的物质奖励会大大削弱他对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便是心理学上的著名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中,一个人之所以发动或抑制自身行为,动机是其内部原因,它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要想活动效率达到最大值,动机必须达到最佳水平时,否则活动效率便会大大降低。“德西效应”给家长和教师有极大的启迪。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必须注重自己的奖励方法,不能把金钱当做奖励孩子的唯一标准。有的家长经常会说“只要考双百,我便给你一百元”、“只要你考进前三名,就奖励一个新玩具”。时间一长,这种不当的奖励方法只会让孩子减退对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奖励孩子要分清两种情况。如果孩子学习纯粹需要教师从外界给予激励与刺激、孩子尚未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为了刺激孩子,奖励是必要的,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当孩子自己已经内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奖励就会显得多此一举。一再奖励只会转移孩子学习的动机,从纯粹的爱好转变成为以奖励为目的。这只会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获得奖赏的工具,减少了他自身对学习的关注度。所以奖励孩子要注重技巧与方法,千万不能滥用奖励。

奖励孩子要适度。奖励孩子首先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以及孩子的进步程度相结合。千万不可对孩子进行“超标准”和不切实际的奖励。有的家庭父母收入并不高,却奖励孩子一些贵重的物品,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这只能助长孩子的娇气,完全与奖励的初衷相背离。

奖励孩子要多样化。很多父母总是以为金钱和礼物是奖励孩子的唯一方法。其实精神鼓励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它可以让孩子的视野得到开阔,能力得到提高。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中做一张日历表。每当他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在上面画一个小红花。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奖励孩子也不应单纯地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可以作为奖励的对象。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女儿的老师告诉张女士,说女儿在班里不爱读书,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天晚饭后,张女士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女儿说,她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问题或者大声朗读,她怕答错或读错了被别人笑话。

为了帮助女儿克服心理障碍,张女士给女儿特制了一张日历表,如果她当天能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以得到1颗星。如果一个星期她能得到3颗星,就可以在周末时得到奖励,到商店去买她最喜欢的文具。如果一个星期得到6颗星,她就可以得到最高的奖励,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到餐馆吃饭、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此外,她还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床睡觉,多看一会儿图画书。

事实证明,这样的奖励很有效,几个星期后,女儿变得自信多了。在上述案例中,这位母亲的奖励方法就很科学,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奖励:精神奖励——颁发进步小星星;物质奖励——到商店买女儿喜欢的文具;活动奖励——去游乐园、多看一会儿图画书……随着奖励的不断升级,孩子也在不断地进步。

奖励孩子要信守承诺。很多家长明明口头答应要奖励孩子,可是到了实际中却以种种借口作为推脱的借口,这样只能是降低家长在孩子中的威信。因此家长奖励孩子要做到一诺千金,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