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11086700000012

第12章 为什么爸爸妈妈看不到我的优点?——赏识

关明对他的父母意见很大,因为他的父母总是认为他做什么都不行。而关明却觉得他的表现之所以让父母失望,那是因为父母让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不喜欢的。起初妈妈给他报了美术班,因为当时候妈妈的一位同事的孩子考上了中央美院,妈妈便觉得学美术将来是很有前途的,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考入中央美院。可是关明对美术根本不感兴趣,学美术也是为了应付妈妈。在妈妈的命令下,他只好去上辅导课。可是他的美术基础很差,别人很快学会的知识,他总要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

关明的愿望是当一名歌手,将来有机会能够登台表演,一展歌喉。可是在爸爸妈妈看来,学音乐是没有前途的。尽管父母反对他,但是关明还是偷偷在学音乐。在一次全国比赛的海选中,关明自己私自报了名。没想到他凭着形象好、嗓音亮晋级半决赛。当他的爸爸妈妈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感到很惊讶。而爸爸还认为他在不务正业,什么比赛都是与学习无关,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妈妈对儿子的看法有了转变。尤其是当妈妈看着儿子登台唱歌的表现,妈妈感到很自豪,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竟然能够上台表演,而且效果不错。这让妈妈产生了一个想法,不管儿子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否晋级,都要一如既往地去支持儿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关明顺利挺进决赛。尽管在决赛中他以微弱的差距屈居第二,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受到了他们的赏识。他的妈妈表示今后一定要陪儿子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

著名心理专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他的著作《多元智能》中提到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一共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的智能、自我认知的智能和自然的智能八种。这八种智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平等,对于个人而言,八种智能分布不均。有的孩子天生对舞蹈感兴趣,尽管他从未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的整体动作很协调,这就说明这个孩子天生身体运动智能不错;如果有的孩子喜欢阅读与朗读,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那便说明他的语言智能比较发达。由此可见,每位孩子在八种智能中都有他的长处所在,只不过父母一直没有发现孩子比较发达的智能。所以家长平时不要骂孩子没出息,只不过家长暂时还没有发现他的优势而已。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有他与众不同的优势,只要父母早日发现并加以培养,过些时日孩子一定会取得惊人的进步。

由于人的智能具有差异化,所以每位孩子很可能某方面的能力比较强,而另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弱。这就意味着家长没有必要拿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长项比较,这样只能打击孩子的兴趣。因为每一位孩子天生拥有的条件不一样,即使后天再努力也很难超越别人。与其这样不如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下工夫,有所进步,让孩子感到学习可以带来快乐,让他热爱学习。

在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赫洛克把测试者分成表扬、受训、忽视和控制四个组,让他们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下完成测试工作。当每天完成任务后,表扬组总能得到鼓励;受训组总是受到批评;忽视组只是让他们当场静听对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而对它们的工作不予任何好评和差评;控制组则与前三组采取隔离措施,对它们的工作同样不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表扬组、受训组和忽视组的进步明显优于控制组,而表扬组和受训组又要优于忽视组,表扬组的积极性要比受训组强。由此看来,进步最快的是表扬组,其次是受训组,然后是忽视组,控制组最落后。

“对于工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要好。”这便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赫洛克效应”对人们的提醒。

由此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赏识孩子,少训斥他们。因为适当表扬的效果要比批评强,而批评又要比不予评价强。总之,不论是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都要有所尺寸,掌握好“度”。如果过分表扬孩子只能让孩子变得孤傲,过分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只有适当表扬予以激励,才会让孩子取得进步。心理学表明,奖励与惩罚孩子的最佳比例是6:1,当达到这样的比例时,教育孩子往往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

家长们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孩子越是鼓励他,他越喜欢表现;越是批评他,他就错上加错,特意犯错。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孩子,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家长的信任,这就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不过家长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不能对孩子进行夸大其词的表扬,也不可以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讥笑与嘲讽。当孩子犯错后,也要和孩子一起找到错误的根源,告诉他今后需要纠正的地方,让孩子有了明确改正的方向。

严刚的班里最近开了家长会,他的班主任告诉严刚的妈妈最近严刚上课有一个毛病,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各科考试都向班主任反映了这个问题。每次上课时间过半后,他便不能安静坐在座位上,总是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听到老师的反映后,妈妈很生气,准备回到家中好好批评孩子一番。可是妈妈又一想,这样回到家直接批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老师在告他的状,让他对老师产生误解。她听一位同事讲他的孩子就是因为开完家长会后老师向家长反映了孩子最近的问题,孩子对老师有了看法。严刚的妈妈觉得自己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她决定换个角度去和儿子讲,让他意识到他的错误。

回到家后,严明便急不可待地坐在妈妈的旁边问道:

“妈妈,我们老师没有说我的坏话吧。”

“没有呀。老师对你进行了表扬。老师说你以前上课的时候只能坚持坐16分钟,现在你比前段时间进步了,你能坐20分钟了。”严明听完后知道自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中十分高兴。他自己暗暗发誓今后上课不再做小动作了,不久他纠正了自己的坏毛病,能够坚持46分钟认真听讲。

聪明的家长往往可以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进行友善的批评与指点,对孩子多褒少贬,多扬少抑。更重要的是家长发现孩子的错误后,能够巧妙地化贬为褒,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早日纠正孩子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