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环境与养生
11084400000119

第119章 古人认为四时气候的好坏影响人的寿命

自然界的气象变化和四时气候的好坏,必然对人的生活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健康和寿命,受着气象和气候的影响更为突出。古人认为,随着四时的转移,六气的变化,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向前发展和相互转变的。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都有一定的限度,既不达过,亦无不及,一切生物也都随着四时转移和六气的变化而相适应,这是一种正常的规律。但是,一切事物有常必有变,有顺必有逆。当气象出现太过与不及的反常变化时,人体不能适应而生病。《素问》说:“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变至则病”。《内经》并具体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壮,肾气独沉。”这种有关四时的发病规律与特点,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气象构成有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种种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或者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而使症状恶化或能诱发其发生的疾病称之为气象病。日晒,高温所致的日射病和热痉挛,寒冷所致的荨麻疹和冻伤,低气压所致的高山病,都是由一二个气象因素所致的气象病。气象因素诱发的主要代表病是风湿性疾病、神经痛等。有的病人成了天气预报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气候条件的变化就非常敏感,患者由于关节痛加重,最早觉察到气象变化。也有的健康人,在气候骤变之前,会出现倦怠、乏力、头昏、思睡等症状。此外,骨折、开过刀或受过其他损伤的人,在阴天下雨前,往往伤处有疼痛感。

气象病是天气比较短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疾病,而还有另一类疾病,其发病期与病情轻重,都与季节有关。如春季人们易患感冒、流感,小儿肺炎的发病率会突然升高;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季;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发生在春冬季节;慢性气管炎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某些精神病在春秋季节容易发作。支气管哮喘、花粉症和各种感染病都有明显季节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的发病率高峰是在11月至翌年的3月,脑梗死多在夏季6~7月份。消化性溃疡病多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这种每年一定季节发病或加重的疾病,称之为季节病。一般说来,这两种疾病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某些气象现象集中在某个季节中,严格进行区别是很难的,如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既可叫季节病,也可叫气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