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份溺爱,却忽视了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忽视了教孩子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的品质。比如说,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这种现象其实是由于孩子的家长造成的,所以,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关心他人的意识。
父母必须让孩子懂得,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自己有困难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并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自己的涵养。
◎关心他人,从关心自己开始
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关心,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取得更多的成功。有的父母会问:既然学会关心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关心意识呢?
专家认为,学会关心,应该让孩子从关心自己开始。
家长普遍觉得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他们不会关心自己,什么事情都希望父母给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有时候,孩子们自己想到一些问题,父母则会埋怨孩子瞎操心。久而久之,孩子关心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就被父母强行压下去了。试想,这样的孩子连自己的事情都不懂得去关心,他还会关心别人吗?
所以说,学会关心必须从关心自己开始。当孩子懂得了关心自己以后,父母可以再教育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关心自己其他的亲人以及同学,并关心周围的环境,关心全社会。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较小,因此,判断能力也较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体贴入微。另外,家长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2.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3. 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
4.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因此常常做出对人无礼的举动,如对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
5. 尽量让周围的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在交往中,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问好,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时常为他人着想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体贴人,然而从家长们的实际行为来看,这只是表面的说法,其实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能输给其他孩子,要做人生的强者。”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只要我的孩子好!”,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家长们在批评或表扬孩子时,脑子里想到的并非是孩子自身的幸福,而是希望他们在眼前的竞争中如何胜出,即使不能取胜,也决不能落后于他人。在一味强调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很可能成为人际关系紧张、极其孤独寂寞的人。
其实,“只要我的孩子好就行”这种想法是最有害的。家长必须从这样一种角度考虑问题、教育孩子,就是他们生活的社会应充满人间情义,因此,我们都应该成为建设这个美好社会的一份子。
在生活中,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人事与情感的敏锐,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亲人生病了,让他去照顾,从经验的累积中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幼儿园,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来,并加以安慰;和家长一起坐在公共汽车,要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帮助他们形成“利社会”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让他们分享帮助人的感觉与快乐。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从“邻里关系”开始,让孩子学着接触社会,学着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摆脱“孤独”、“自我”的情绪。比如,让孩子到邻居家“串门”,邻居要借东西让孩子热情地送去,邻居家有困难尽力去关心和帮助。邻居家有病人尽可能去探访慰问,遇到喜事可以相互祝贺。
2. 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体谅别人的处境,把别人的不幸作为自己的不幸。随时准备从道义上支持别人,行动上帮助别人,如关心残疾人,不要有意无意地用恶语和动作伤害他们,拣拾物品要及时设法归还失主。
3. 为了强化“关心他人”的心理趋势,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以表扬和支持。如孩子为灾区捐了零花钱,父母知道后要给予以肯定,另外,父母也可捐一点,因为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给孩子形成深刻的影响。
4.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育子必读:关心的故事
列宁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他的父亲是省国民教育视察员,非常重视孩子们品德的培养。父亲以身作则地教导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而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人原谅……正是在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
列宁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赶忙上前,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还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并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纤夫、洗衣妇,小列宁始终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谦逊真诚的本色他保持了终身,即使在他已成为一名领袖,工人、农民、士兵都更乐意接近他,他始终没有脱离过群众。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鼓励孩子们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才的同时,也时刻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缺点,改正过失,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不是揭穿、处罚孩子,而是启发他的觉悟,唤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斗争中反省自己并取得进步。
正是父母的精心教诲,使列宁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拥戴,更造就了一位历史伟人。关心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业。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2.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