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影响力:如何展示非权力的领导力
11081800000032

第32章 团队精神是什么

团队精神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正是缺少这种默契——协作。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实现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是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的保证,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方法,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团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1.指示前进目标

培养团队精神,使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个人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力量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物质与精神的激励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约束个人行为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的。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转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意识;由控制职工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还容易深入人心。

团结协作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做事,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呢?

(1)建立和谐关系,建设良好的人际氛围。

心理学认为,如果能与同事、领导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和同事、领导相处的气氛就会更融洽,更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积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是最大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方式”。我们想一下,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内心感到忧虑和无助、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它可以使我们战胜自我,可以使我们跨出决定人生的重要一步,这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巨大力量。

(3)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工作上更用心,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协作,力争取得一流的成绩。同时,也要避免恶性竞争,防止同贵相害、同美相妒、同行成冤家的事情发生。

(4)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

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要搞好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所以,团结一致,紧密协作,才能走向成功。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要想成功,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不正是合作的能力吗?在现实的生活里,要坚信“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断”的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协作一路走下去,才能改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