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走向素生活
11076700000009

第9章  品茶静心——远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1.品啜——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

“俗人喝酒,高人品茗”,茶和高雅情趣有不解之缘。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品茶,以稀释胸中的不快。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满足生理需要,这种快感还不能称之为美感,只有品茶才能上升为精神上的享受,给人们的心理带来调适。品茶要有悠闲的时间,清雅的环境,平和的心境。古人比现代人悠闲自在,故比现代人更会品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妙玉借用当时流行的话说“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妙玉的话道出了喝茶与品茶的区别,也就是快感与美感的区别。品茶重在“品”字,细细品啜,在徐徐体味和欣赏之中,使自己的感情升华,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喝茶与品茶两者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喝茶时间较短,达到解渴的目的后即刻离去;品茶所需时间较长,是一种精神享受,常使人流连忘返。在品茶中,我们会愉悦、激动、舒畅、感情跌宕起伏、思潮翻滚;这里有静观、有联想、有评价,思绪缠绵、情理交融。这种感受是人的阅历素养、道德情操以及性格、性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①静观在审美体验中,人们静观默尝,浑然忘我。宋代诗人黄山谷有一首《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诗人在词中,将茶比做“故人”,万里归来同自己谈心,诗人虽“口不能言”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的感受,但心中愉悦。黄山谷以茶解酒,静观、默尝,整个身心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

②联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在心爱的人面前,洋溢心中愉悦。”这种愉悦的感觉是一种审美感受。“若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副对联联想奇妙,比喻精当,用拟人的手法将佳茗人格化,用美女 西施来比喻西湖的自然美,用心目中的佳丽来比喻优质的茶叶美,可谓是对茶的赞赏,是对品茗美感的抒发。

③倾羡茶圣陆羽的《六羡歌》是一首品茶的赞美诗:“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笔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为中国茶叶贡献出毕生精力,他视功名富贵如敝履,而将一杯西江净水珍若拱璧。全诗情真意切,回环复沓,思绪缠绵,表现了茶圣高洁的情操,以及热爱茶叶的倾羡之心。

④评价根据品茗的亲身感受,以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有的人将茶比做美酒“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的人将茶比做故旧友好“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有的人将茶比做芬芳四溢的香花“入山无处不风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的人甚至与世无求,只求终身与茶相伴“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

审美感受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快感,它是对客观审美对象一种特殊的、能动的反应。品茶是人们运用审美力对茶之美进行欣赏和联想,进入美德境界中去,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格的体现,是生活的升华,是艺术的结晶!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中这样描述饮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从养生角度看,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就会扰乱心神,气血紊乱,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茶能平衡心态,茶味道平淡中带幽香,品茶使人心境向茶一样清雅平静,吉祥身心。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其实人生亦茶,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我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出生于1910年,毕生从事茶叶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虽年过百岁,仍担任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他撰写的《人生与茶》对人很有启发:“我平生烟酒不沾,但每天必饮茶。看着一朵朵祥云般的茶雾升腾,脑子里不免闪过一些品茶与过好老年生活的感悟,我概括为——‘俭、清、和、静’。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这些都渐渐离我们而去,唯有淡泊,才可以尽享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之乐。饮茶可以让人的心灵更加清明虚静;居所更加清幽高雅;结交朋友更加冲淡绝尘,不污时俗。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至静,宁静致远。俭、清、和、静,这是我提倡的中国茶礼,也是我奉行的晚年生活哲学。”

怎样辨别陈茶

一观色泽:茶叶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空气中氧和光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如绿茶中叶绿素分解的结果,使色泽由新茶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黄绿。绿茶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C氧化产生茶褐素,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而对红茶品质影响较大的黄褐素的氧化、分解和聚合,还有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的结果,使红茶由新茶时的乌润变成灰褐。很多人认为花茶汤色越浓艳,甚至发红最佳,认为这样的花茶口感浓、颜色重、品质好;其实好的茉莉花茶汤色应该是金黄色的,而颜色重、甚至发红的茉莉花茶往往就是陈茶,或者是新茶与陈茶进行拼配过的茶。

二品滋味:选购茶叶时坐下来品一品。在品尝、对比的过程中体现出茶的好坏。陈茶由于茶叶中脂类物质经氧化后产生了一种易挥发的醛类物质,或不溶于水的缩合物,结果使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减少,从而使滋味变得淡薄;同时,又由于茶叶中的氨基酸的氧化,使茶叶的鲜爽味减弱。

三闻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物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闷混浊。科学分析表明,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300多种,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即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浓变淡,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2.四季饮茶有区别,饮茶也有不宜时

“粗茶淡饭”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日常的饮食习惯。在漫长的岁月中,茶因其健康属性而受到国人的喜爱,但饮茶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饮茶四季有别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春季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宜,青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阳气,使人体强壮。

饮茶也有不宜时饮茶对于解腻除油、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对于患有失眠、神经衰弱、心脏病、胃溃疡等病患者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不饮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临睡前不饮茶。睡前饮茶,入睡将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

喝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在喝牛奶或其它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鞣酸,使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茶中的鞣酸与海味中的蛋白质合成鞣酸蛋白质,会使肠蠕动减慢,易造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质。

女性经期不宜多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利用,女性经期经血会带走部分铁质,此时宜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品,如苹果、葡萄、毛豆等。

女性孕期、临产期不宜饮茶茶中咖啡碱会加剧孕妇的心跳。临产前喝太多浓茶会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引起失眠,如果在产前睡眠不足,会导致分娩时阵痛无力,甚至造成难产。

贫血时不宜饮茶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残茶的妙用

1.残茶叶晒干后,装入枕套当枕芯,枕之清凉醒目。2.残茶叶擦洗油腻的锅碗,木、竹桌椅,物品更为光洁。3.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4.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促进植物生长。5.湿茶叶可以消除容器里的鱼腥味。6.把茶叶撒在地毯上,再用扫帚拂去,能带走尘土。7.残茶叶还可以喂养刚出生的小蚕。8.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除恶臭、驱蚊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