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走向素生活
11076700000031

第31章  静气贵在“养”——舒惠国探讨“素生活”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一读诸葛亮一生的体会,可以少点浮躁,养点静气。

静气贵在“养”,即靠平时修炼。首先,静靠正气支撑。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宠辱泰然不惊。其次,读点书,书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杂乱,过滤去人性中的粗俗。宁静的心境是健康的基础。宁静是一种放松机体、恢复精神的自我保健法。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10分钟到半小时,来让自己心神安定。

《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概述》一书,为我国勾画了生态经济的战略及其当前在实践中应该采取的几个方面的措施。该书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国生态经济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能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把握。

书中谈到:态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影响与制约为前提,强调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须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共同责任,并为此而协调行动。上游毁林开荒,下游大涝大旱和把河道当成排污沟、把湖泊和海洋当成纳污池的行为,不仅极易引起相邻国家和地区的矛盾纠纷,而且还会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例如,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砍伐就引起了世界性的忧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影响性,已要求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必须实行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变革。

书中指出:从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向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场革命,其意义同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200年前的工业革命一样,将开辟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在这一时代里,随之将会出现全新的现代生态思潮:一是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人的素质提高是生态建设的关键;二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一致性,人与环境的普遍适应性等。生态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紧密相连,发展科学技术要防止危害环境的种种负效应;三是重视生态环保教育,建立生态理论,制定生态法规,加强生态保护的国际性合作;四是发展生态工业和绿色生态技术,建立绿色生态技术发展规划;五是提倡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联盟和合作等等。

作者着重研究和阐述了如何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其中,历史篇考察了人类自起源以来的世界环境认识及对策;理论篇从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发展的大趋势,简要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实践篇则着重阐述了生态经济战略、产业和区域运作。还介绍了我国生态经济的布局和区分,介绍了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和温度、湿度、海拔、日照、差异较大的地区和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

素语录 宠辱不惊、漫随天外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