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美国教育借鉴力
11074900000001

第1章 借鉴美国教育从细节开始(序)

作为一名在国内逐渐崭露头角的写作译作型教师,我发表了200余万字的教育著作和文章,而且视野比较开阔,不为某一学科所限制,打通了教学与写作的通道,这是国内所不多见的。我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尤其是美国教育译介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还得感谢深圳市教育局。作为深圳市首批考上公派海外培训的教师,我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三个月的教育考察和学习,回国后,发表论文、译文近200篇,原始著作讲义达300万字。

中国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教师大多需要提高英语水平,即使是英语特级教师和专家,也可能局限于自己专业的那“一亩三分地”。对我而言,我曾从事过高中和电大数学教学工作,现在又从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因此我总想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即打破学科界限、多角度地看教育。

在研究美国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却非常有借鉴的价值。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于是我精心编写了如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十多个方面的细节,以小见大。这些都是国外最新的文章,我在编译后作了点评分析,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这些细节都颇让人深思。

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们,正是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才使这些文章得以结集出版。特别还要感谢李特军老师,我们在深圳的几次面谈,使这本书的结构更加的清晰。

让我们携手把中国的教育带入哲学思维和社会学的视野中。

让我们携手把美国教育的优点带入我们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的中国教育事业。

也许不是精品,但绝对是不一样的思考。也许存在缺点,但绝对是原创。

期待你的批评和指正。

本书参考了许多中外名家的优秀作品,大部分已列在参考文献中,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有未列出的作者,请联系寒松:tjs101@163com。

唐劲松

201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