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62

第62章 唉,早知道昨天就抛了!——告诉孩子,可以爱财,但不能贪心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洛奇:喜欢金融投资,从小就热衷于股票。

约翰逊:洛奇的父亲,资深股票经纪人,从事股票行业30余年。

约翰逊是靠炒股发家的,他非常重视对儿子洛奇的理财教育,在洛奇14岁的时候,就让他开始接触股票,参与股票的买卖。

一天,约翰逊看着洛奇在研究股市。之前,洛奇在1.9美元的时候购入了某公司的股票,下载盘面上是2.1,约翰逊看看洛奇,洛奇没有抛售。过了一会儿,股票跌到了2.0,约翰逊看着洛奇咬了咬牙,但是他依然没有抛售,说:“等等看,也许明天还会涨一点。”

第二天,洛奇又坐到了电脑前,这时候的股票跌到了1.9,与买入时的价钱一样,儿子懊恼地说:“唉,早知道昨天就抛了!”

“你现在也可以抛啊!”约翰逊说。

“现在抛,之前的工夫不就白费了吗?”洛奇摇摇头,始终没有抛。

第三天,刚开盘,股票就跌到了1.8,一开始洛奇还不甘心,不肯抛售,坚持到下午,看着它一点点跌到了1.4,终于,洛奇绷不住了,他伤心地抛掉了自己的股票,算了一算,自己损失了好几百美元!

约翰逊摸着洛奇的头,深有感触地说:“欲望是很诱人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如果不懂得在最佳时刻收网,一心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很可能连最初的利益都得不到。不管做什么事,不能太贪呀!”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美国家长在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过程中,一定不会忘了告诫孩子不要一味贪财。财富对人的诱惑是无形的,它让人们趋之若鹜。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人们在面对股票疯涨的时候,尚且按捺不住投资的心情,更何况初涉股票的孩子?然而,如果一味贪财,便只会看到有利方面,而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有可能最后失去很多。所以,爱财可以,但不要太贪。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很多因贪财而失去财富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讲的是贪财的弟弟因贪心而落得两手空空的事情。

从前,有一对兄弟,父母早亡。成年后,兄弟俩依靠替人干苦力活儿才各自成了家。

有一天,哥哥很早起床,到外村去帮人干活儿。走到村口的土地庙前,听到里面有“哗啦”、“哗啦”的声音。哥哥感觉很好奇,便走了进去。原来是土地公公在数银子。

哥哥磕头说:“您在数银子,能不能给我两锭呢?”

“给你两锭?没关系,拿去吧!”土地公公给了他两锭银元宝。哥哥喜不自禁,千恩万谢地拿着银子回家了。

哥哥用这两锭银子做本钱,经营起一个小店铺。他做生意老实厚道,童叟无欺,生意渐渐地好起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哥哥看到弟弟还在替人卖苦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不忍心,便把自己得银子的经过告诉了弟弟。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就来到土地庙前,等听到土地公公数银子的时候,便跑进去,请土地公公也给自己两锭银子。

“送两锭给你?可以,拿去吧!”土地公公也给了弟弟两个银元宝。但是,弟弟感到不满足。他想,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向土地公公多讨些银子呢?那样不就可以比哥哥生活得更逍遥自在了吗?想到这,弟弟磕头说:“土地公公,我脱下衣服。你可以送一包给我吗?”

“送一包给你,可以呀!”土地公公给了弟弟一堆银子。

“土地公公……要不我回家去担个箩筐来,你送一担给我吧!”弟弟的贪心更大了。

“送一担给你?你去担箩筐来吧。”

弟弟听了,赶忙回家取箩筐。他用箩筐装了满满一担银子,用帽子盖得严严实实,欢天喜地地担回了家。一到家,弟弟迫不及待地掀开草帽。刹那间,夫妻二人都愣住了,箩筐里装的不是白花花的银子,而是一堆石头。

在这则故事中,哥哥的要求不多,在得到了银子之后努力劳动,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而弟弟却贪心不足,要求太多,最后连一锭银子也没有得到。

对财富的求取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贪多,贪心不足,往往失去的会更多。孩子在理财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容易抱着美好的幻想,很难抵制来自金钱的诱惑,家长这时候一定要起到“刹车”的作用,教会孩子及时收手,在面对欲望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理财,理财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