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威尔逊:10岁,三年级,性格执拗。
杰克:7岁,威尔逊的弟弟。
威尔逊的妈妈给威尔逊又生了一个小弟弟杰克以后,威尔逊对妈妈越来越不满起来,他觉得从前妈妈只对自己一个人好,可是杰克的到来,却把妈妈对自己的爱夺走了。威尔逊不仅不爱听妈妈的话,反而经常趁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抢走杰克的玩具,或者推搡杰克一下,不让杰克哭出来是不会罢休的;而杰克也早就感受到哥哥对他的敌意,所以非常讨厌哥哥,杰克长大一点以后,家里整天飞舞着小哥俩打架扬起的尘土和嚷出来的噪音。这让他们的妈妈很是生气和担忧。有一天,他们的爸爸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晚上下班回家,对儿子们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贪玩的小兄弟俩立即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询问:“什么游戏?”
只见爸爸从包里拿出一个长条的瓶子,两个黄颜色的小球,这两个小球的各一端分别拴着一根线。说道:“看到没有?这个瓶口只有能够容一个小球通过的空间。”然后爸爸拿着其中一个小球的绳子作了一下示范——只见小球很顺利地被伸进去,取出来;又伸进去,取出来。然后爸爸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球,让他们把小球各自放入瓶内。“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听我的口令,我从1数到3时,你们就要把自己的小球从瓶口取出来,只能牵着绳子取哦!谁能取出来谁就胜利!”爸爸说道。
兄弟俩跃跃欲试地让爸爸快点数数,然后游戏很快开始了,却迟迟没有结束,为什么呢?原来哥俩正你拼我抢地向上拽绳子,两个小球都挤在瓶口,就是不肯出来。两个小家伙的脸都憋红了,充满敌意地望着对方,眼看就要大喊起来了。这个时候爸爸说道:“好了,时间已经到了,你们谁也没有胜利。”威尔逊和杰克都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盯着对方。他们的爸爸却说:“我并没有说谁的小球先被取出来,谁就能赢;而是谁能够把小球取出来,谁就是胜利者。你们好好想一想?”威尔逊和杰克想了一会,问道:“这有什么不同呢?”爸爸答道:“当然不同了!你们只想着尽快让自己的球先出来,最后谁也没有顺利通过;可是如果你们想着怎样才能让两个球都出来的话,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小哥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恳求爸爸道:“爸爸!我们再来一次好吗?”爸爸按捺住高兴的心情说:“好吧,我倒要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行呢?”
只见他们不慌不忙地把球依次放进瓶内,当爸爸数到3后,威尔逊说:“杰克,你先把球拖出去吧!”杰克看到哥哥温暖的眼神,顺从地把球先拖了出去。哥哥这才把自己的球取了出来。爸爸欣慰地说道:“这就是合作的乐趣!我说你们这两个小家伙,兄弟间要相互友爱,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共同做好一件事情,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对吗?”
只见威尔逊羞愧地低下了头,而杰克微笑着走到哥哥身边,拉起哥哥的手走进了房间,从此这个家变得和谐安静多了。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在未来社会里,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将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家长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生活中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中国家长可以借鉴下面几点经验。
树立孩子的合作意识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孩子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养成关心他人、协商合作的行为习惯。在孩子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
家长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大家都是群体中的一员,是平等的,遇到矛盾或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解决它、战胜它。
同时,家长还要培育孩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孩子无论在学校或家庭里,都要养成这样的好品德:在家尊老爱幼,在校尊敬教师、爱护同学。因为只有关心别人,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
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有效合作的过程就是互相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互相弥补不足以共同获得更大效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别人的接纳和欣赏非常重要。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并结合自己的言行让孩子逐渐地明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一本好的书就是由作者、画家和设计师通过合作之后的结晶。让孩子明白,不要妒忌或是轻视别人的长处,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善于互相利用彼此的长处,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实现双赢。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成为孩子的表率。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现代社会需要合作精神,合作是一个团体成功的根本。因此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必要性。
孩子老是一个人“独处”,当然不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究竟有什么力量和神奇之处。让孩子到集体中去,在集体交往中才能增强团体合作意识,掌握处世艺术,形成乐观、大方、宽容、团结等优秀品质。让孩子从集体中来,带着合作意识,去主动帮助别人,也乐意得到别人的帮助。
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等,既有两个团队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更有团队内部的协调一致,所以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与竞争力。
对不合群的孩子更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让他们参加到伙伴群中去。当子女的伙伴来家玩时,要热情接待,并给以一定的尊重和必要的礼节。
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在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所以,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孩子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置诸如此类的合作竞赛,让孩子们尽力通过合作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们一时没有完成任务,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明白,成功的合作不一定要达到最终的目标,虽然有些合作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同时,每个参与者都感到非常愉悦,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合作。
例如,当孩子表现出合作行为时,家长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合作的成果”,尤其是引导孩子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就前后两次孩子合作的不同结果,你可以问孩子,上次为什么失败,这次是怎么成功的,引导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
家长还要对孩子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孩子给予指正鼓励,以免对合作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教孩子一些合作技巧
让孩子了解一些合作的规则与技巧。人的合作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萌发并得到强化的,而合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合作的进展和结果。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导孩子怎样去合作。
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讲统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容忍和随和都是有限度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唯我独尊,只想着自己,要充分顾及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哪怕必要时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如孩子在下棋时,往往都想赢,所以争吵、耍赖的情况时有发生,父母就可让孩子知道如何谦让,如何遵守规则,碰到问题怎样去商量等;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孩子不要事事唯唯诺诺,迁就和让步也有限度,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要在同伴中取得尊重和信任,取得合作的成功,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和为人正直的个性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一次次的交往与合作,孩子逐渐就学会了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