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28

第28章 为什么我的毛衣会发光?——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艾略特:6岁,喜欢探索,立志当科学家。

伊娃:艾略特的母亲,全职妈妈。

艾略特发现了一件宝贝——一件会发光的毛衣。

一天晚上,上床睡觉时,妈妈把灯熄了,艾略特脱毛衣脱到一半,忽然发现毛衣闪闪发光,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怎么回事?艾略特有些奇怪,难道毛衣会发光?

他赶紧跑下床把灯打开,可毛衣还那样,没有发现有一点奇怪的地方。可能是自己看错了,艾略特熄灯后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晚上,艾略特先将毛衣脱掉,妈妈才熄灯离去,艾略特没有发现毛衣有任何异常之处。就这样,他几乎把毛衣发光的事忘了。

几天过去了,一天晚上忽然停电,艾略特摸黑上床睡觉脱毛衣时,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毛衣闪出了亮光!

艾略特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回事?为什么毛衣总在黑灯时发光。

艾略特第二天起床,将毛衣整整齐齐地叠起来,放进柜子里,生怕别人把他的宝贝偷走。到晚上妈妈熄灯离开后,艾略特赶紧把毛衣从柜子里拿出来放到床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可结果令他懊恼,毛衣根本不会发光。

早上,看到闷闷不乐的艾略特,妈妈问:“怎么了?”

艾略特说:“为什么我的毛衣一会儿会发光,一会儿又不会?”

妈妈笑着跟他说了静电的原理,艾略特听得可仔细了,准备晚上放学回来后再试一试。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科学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很神秘,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很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想把各种“为什么”都搞清楚。对于美国父母而言,孩子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大胆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那么,在培养孩子探索精神方面,中国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

创设条件,让孩子独立探索

家长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孩子独立探索(在孩子的探究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这样符合孩子爱玩好动、爱思考的年龄特征,容易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想亲自尝试的心理要求。整个探索过程是在孩子的独立思考下进行操作的,因此孩子的兴趣强烈,对全过程的印象更为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引导孩子重视过程,而不要只注意结果。

让孩子探索的事物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实践,求知欲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孩子探索的内容应当是他们所关心的、熟悉的、能接受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并且要有趣味性。探索对象应从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相适应,使孩子的认识逐渐提高。

和孩子讨论问题切忌急躁

和孩子讨论问题,家长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不要随意说“说得好”或“很好”,因为过快、过早赞扬可能使孩子停止思考进取,应该说“真有趣……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以便使孩子的探索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还有,家长也不要催促孩子去“想”,这种催促,只能使孩子为了急于表现,而去揣测大人希望的答案,并用尽量少的话说出来,以免猜错时受到责备。

探索过程应从外部现象逐步过渡到内在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它不会感性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有大量地探索现象,才能从中探索出有规律的东西。例如孩子只有先分别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个器官的外部形态后,才能进一步探索这些器官的生理,即它们的内部运动变化规律,如根的吸收作用、阳光的作用等,从而进一步研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