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27

第27章 “喔噢,我的试验成功了!”——放手让孩子去“冒险”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杰森:14岁,爱好科学,动手能力强,立志成为科学家。

安迪:杰森的父亲,40岁,软件工程师。

杰森正准备做一个科学实验,想验证一下,使用喷雾杀虫剂时,在喷口处点燃打火机,到底是会燃烧还是会爆炸!他和几个小伙伴曾经做过讨论,有人认为会爆炸,有人认为只会燃烧,为此他们还请教过老师,老师也认为绝对不可能爆炸,如果爆炸,那么绝对是意外。所以,在杰森认为爆炸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他准备试一试!

在他的试验即将开始时,正巧被杰森的父亲安迪看到了。安迪饶有兴趣地询问杰森:“你对试验有几分把握?”

“九分!”杰森自信地说。然后把自己做过的讨论和老师的看法都跟父亲谈了谈,父亲微笑着点头问:“我觉得应该也不会爆炸。不知,我能否在一旁观看?”杰森爽快地答应了。

按下喷雾杀虫剂,点燃打火机,杰森的动作有条不紊,显得非常沉着冷静。

“喔噢!我的试验成功了!”杰森一声欢呼!试验证明,使用喷雾杀虫剂时,在喷口处点燃打火机,不会爆炸,只会燃烧!杰森高兴地拥抱了爸爸,爸爸笑着说:“我看你已经是小科学家了!”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带有危险性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冒险行为,面对孩子的冒险行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

美国的家长大多都是鼓励自己的孩子要敢于冒险,要做打破常规的事情,因为美国的家长们认为孩子只有在冒险里才能不断探索出新的知识,寻找出新的领域,就算失败了也会获得丰富的经验。案例中杰森的父亲安迪就是如此,在孩子进行冒险行为的时候,他认真听了孩子的分析,并且认为爆炸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同意孩子进行试验。另外,他要求和孩子一起进行试验,就算有意外情况发生,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安全。可以说,安迪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而大多数中国家长往往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不允许孩子进行冒险行为,因此中国的小孩们长大后在生活上、事业上大多缺乏敢于冒险的精神。在生活中,中国家长可以尝试着这么做。

正视孩子的冒险行为

孩子天生爱冒险,还记得他们小时候吗?总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动,无所畏惧。滚烫的开水,孩子总是伸出小手想去摸一摸;电源插头的黑洞,总想用小手指去捅一捅;还总想着要搬个小椅子,爬上更高的地方……这些其实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想要弄明白,他的意识中表达的是——我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这种具有冒险性质的探索实际上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为孩子天性中的冒险因子而欢呼,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他们的冒险,因为冒险精神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可贵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的高低或意见的好坏,而在于是否相信判断、是否具有适当冒险与采取行动的勇气。

科学引导孩子的冒险行为

当孩子有一些冒险欲望时,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杰森,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有爆炸的可能,但是他仍然想做实验,这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呢?其实,当孩子知道了危险而准备迎难而上的时候,家长应该为孩子的勇气而自豪,同时应该相信孩子,不妨科学引导孩子的冒险行为,听一听孩子的实验步骤,以及他准备如何规避危险,不足之处帮助他补充完整,然后和孩子一起做实验,确保安全。

不要强硬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当孩子有一些确实非常危险的冒险念头,不能让孩子冒险行事时,家长若是强硬地制止,往往会加倍触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好奇心理,孩子极有可能会加倍地尝试,更有可能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不做,背地里却偷偷做,这样危险系数更大。明智的家长要懂得使用“怀柔政策”,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知其所以然”,才能从根本上制止一些危险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