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24

第24章 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帮助孩子克服自负心理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威廉:10岁,活泼好动,缺乏耐心,好大喜功。

艾瑞:威廉的舅舅,在乡下经营农场。

初秋时节的一天,威廉头一回从叔叔艾瑞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去钓鱼。多年的垂钓经历使艾瑞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威廉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威廉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威廉不免有些失望。

“再试试看。”艾瑞鼓励他道。

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回好啦,”威廉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了。”他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

威廉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他望着艾瑞,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他的钓线,旋即将钓线拖入了深水之中。他往上一拉鱼竿,就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

“艾瑞!”威廉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一条!”

“还没有哩。”艾瑞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

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他功亏一篑,眼看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威廉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艾瑞重新替他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威廉手里,叫他再碰一碰运气。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无论什么时候,谦虚的孩子总是更受欢迎一些,自负的孩子总会给自己招惹很多麻烦和苦头。然而,孩子总是非常容易就产生自负的情绪的,那么,一般来说,面对自负的孩子,美国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找到孩子形成自负心理的原因

自负是以超越真实自我为基础的一种自傲态度和情绪体验,是一种不良个性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父母、老师的评价不恰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态度和评价无疑是他们人生中第一面、也是重要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总是表扬、夸赞其优点,对其缺点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那么这面镜子就会失真。这些片面的评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像父母所说的那样了不起,似乎没有任何缺点,而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被老师贴上“好学生”的标签,会进一步强化其自负的心理。

第二,自我认识的偏差。自负主要是孩子对自己作了过高估计,这是自我认识发生偏差的表现及结果。孩子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自己的内部世界。内部世界的丰富令他们惊讶,内部世界的复杂又令他们困惑。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观察受到自身认识水平的极大影响,由于其反省思维水平不高,加之成人感、独立意向的发展,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可能会反感甚至拒绝老师、家长的“帮助”,从而导致对自我的认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偏差。其中两种极端化的情况是:有的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夸大自己的长处,缩小自己的短处,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相对于同伴有较强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负心理。另一种极端化的情况则是过低估计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第三,生活中缺少挫折和磨难。人的发展会受到生活经历的极大影响。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如果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如果孩子家庭条件优越,在学校也表现得很好,总能获得肯定,目标总能实现,这样的顺境会使他们产生无我不能、无所畏惧的错觉,因而盲目自信和自高自大。

第四,情感上的偏颇。有些孩子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对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强烈的表现。

帮助孩子克服自负心理

孩子抱有自负心理对其成长是极其有害的,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负。

第一,正确评价孩子。孩子的自我认识受到成人评价的极大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在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到其优点,更要指出其缺点,万万不可忽视、缩小甚至帮助其掩盖缺点。对优点要表扬,但要适度。要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理应有合格的表现。家长要提醒自负的孩子在归纳原因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要认识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促进作用,切不可把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而沾沾自喜。

第二,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狂妄自大,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父母应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家长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才不会自视过高,对于孩子来说,学会欣赏他人并非易事,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从点滴做起,慢慢就会做到,从而克服自负心理,比如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尊重与理解他人、关心爱护他人等均有助于孩子克服自负心理。家长可以让孩子为同班的每一位同学写出3条优点,并对同学当面给予赞扬。当孩子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自负心理也就会悄然隐遁。

第四,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挫折教育”。家长可对自负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难度更大的任务,让其遭受挫折、品味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体验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的感觉。

第五,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有时会让孩子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产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家长要防止孩子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不要让孩子因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了进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