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13

第13章 我玩得一点都不开心!——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伯特:10岁,小学生。

阿曼达:伯特的母亲,家庭妇女。

伯特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老师向他们讲述了这次野营的具体安排,并为他们提了一些建议,让他们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阿曼达问伯特是否需要帮忙,伯特谢绝了妈妈的好意。在他临行前,阿曼达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衣服带得不够多,因为山上特别冷,显然伯特忽视了这一点。同时,阿曼达还发现他忘了带另一个重要的东西——手电筒,这在野营时是要经常用到的,但是阿曼达并没有提醒他。

伯特高兴地走了。两天以后,他低着头回到了家,阿曼达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伯特说:“山上太冷了,我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而且我又忘了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很狼狈。我玩得一点都不开心。”

“为什么不多带些衣服呢?”阿曼达问。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就没有带多少衣服,没想到情况和我想的不一样,那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如果下次去佛罗里达,你会带很多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那里特别热。”

“是的,在去每个地方以前,你应该弄清当地的天气情况,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差错。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没带手电筒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但是在忙别的事的时候,我竟然把它给忘了。下次野营时我会将我的计划写在一张纸上,我想,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和国内的孩子比起来,美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要强一些。原因除了国内大都是独生子女之外,也和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差异有关。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孩子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这是孩子要学会的重要生存技能,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但是,在中国目前重智育的情况下,孩子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常常被忽略,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95%以上,他们多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以“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

放学时,学校门前水泄不通,围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文文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跑出学校,奔向自己的守候者。这时,妈妈迎上去,心疼地取下孩子肩头的小书包,小水瓶,拎在自己手里。文文轻松了,而妈妈则“全副武装”了起来。

这天,文文放学后要参加一个小提琴等级考试,所以妈妈加快了脚步,连走带跑地带他赶到公车站台,准备坐公车去考场。

公共汽车上,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文文:“考试的时候别紧张,像平时练习一样就行了。”快到站了,妈妈给文文围上围巾,戴上帽子。

“妈妈,鞋带松了。”文文边说边伸出脚。

妈妈弯下腰,为文文系好鞋带。车停了,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和琴盒,拉着孩子,匆匆地下车而去……

到了考场,妈妈到处为文文寻找休息的地方,可是来参加考试的同学特别多,有椅子、台阶的地方都坐满了。妈妈想了一会儿,拿出自己考虑了好多天才舍得买下来的丝巾铺在了地上,对文文说:“你休息一会儿!”而妈妈自己却站在了凛凛的寒风中,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

终于轮到文文考了,妈妈把文文送到考场门口,期待着儿子顺利完成考试。

没多久文文便考完了。妈妈问文文考得怎么样,文文说还不错。妈妈高兴地亲了亲文文,对文文说:“今天我请你吃肯德基!”

点餐时,妈妈特地给文文点了两对“奥尔良烤翅”,而自己什么都没要。

“剥皮。”文文拿着一只鸡翅膀递给妈妈。文文吃烤翅是不吃鸡皮的,而剥皮的任务一向是交给妈妈的。

妈妈把剥下来的鸡皮留给自己吃,把香香嫩嫩的鸡翅递还给文文。

案例中的妈妈完全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凡事都包办代替,其实,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家长在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孩子只有更多地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个人事务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如叠衣服、收拾房间等。在做事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把关。

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

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那么请早点叫孩子起床,给他充足的时间。当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擦窗户的技巧和安全,叠衣服的小窍门,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让孩子当一天家

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吧!家长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当家”内容。家长可以确定几个“当家”的内容,如让孩子主动整理自己的书桌、床铺,洗自己的衣物;让孩子帮助父母打扫卫生;让孩子为全家准备一日三餐;让孩子做好家庭生活一日安排,如看望老人、和父母一起读书等。

第二,给予适当评价。孩子这一天的家当得怎么样,家长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该夸奖的地方不要吝啬,该批评的地方也不要客气,这样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理能力。

第三,让孩子写下自己的感想。孩子忙碌了一天,心中一定感慨良多,或感叹父母平日的辛苦;或发现了一些家务事的小窍门;或喜欢上了当“管家”的感觉……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对“当一天家”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