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理学
11074500000005

第5章 人体功能的调节

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因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能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各种功能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机体内最为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调节形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例如,瞳孔遇强光缩小、进食时唾液腺分泌唾液等。反射要进行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即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传入神经负责将这种变化传向中枢。中枢是整合部分,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发出传出信号,由传出神经将信号传到效应器,改变效应器的活动。反射弧中任何一部分被破坏,都会使反射活动丧失。

由于神经调节是以神经冲动这种电的活动形式来传递信息,所以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精确、短暂的特点。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对这些组织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的一种调节方式。这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由内分泌腺的细胞或者一些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它们携带了某些生物信号,可以调节组织细胞的功能,被称为激素。这些激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主要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例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组织,对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有调节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相比神经调节来说,体液调节具有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的特点。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当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可以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心肌、骨骼肌的收缩力会因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发生变化。这种调节方式也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但是相对来说其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二、人体功能调节与反馈

人体功能的各种调节机构都属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如反射中枢、内分泌腺)与受控部分(如效应器、靶器官)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控制部分可以发出调节受控部分活动的信息。反过来,受控部分的活动也可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象这样由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称为反馈。根据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生理中,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它可以使某些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是不可逆的。例如排尿开始尿液进入后尿道时,刺激后尿道的感受器,使其发放冲动,经传入神经进一步兴奋脊髓的排尿中枢,使膀胱逼尿肌继续加强收缩,尿道外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其它如排便、分娩、凝血、射精等过程均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它是人体功能维持稳态的重要而又常见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了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将压力升高的信息传到心血管中枢,引起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时,通过负反馈可使血压回升,不至于降到很低。其它如体温调节、呼吸、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等都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反馈机制反映了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化,但尚不完善。例如,负反馈调节只在受控变量出现偏差之后,才发挥作用,从而发生偏差纠正滞后或矫正过度的现象。然而人体的功能却保持着较好的稳态,这说明除了反馈调节以外,还有着其它的控制方式在参与稳态的维持。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兴奋性

二、填空题:

3、体液由和两部分组成;内环境是指,即体液中的部分。

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的状态,维持稳态的调节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5、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它与阈强度呈关系。

6、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形式是和。

7、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它的大小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两者呈关系,越大,说明组织的兴奋性。

8、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和三种,其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是指在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包括和五部分。

三、A型单选题:

1、机体内环境是指()

A。血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E。体液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

A。化学组成恒定不变B。化学组成相对稳定C。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理化性质恒定不变E。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

A。发生兴奋的特性B。发生反应的特性C。引起内环境稳定的特性

D。引起反射的特性E。产生适应的特性

4、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为()

A、兴奋B。抑制C。分泌D。兴奋或抑制E、收缩

5、阈强度是指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

A。最低刺激频率B。最小刺激强度C。最高刺激频率

D。最大刺激强度E。最小刺激强度和频率

6、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

A。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E。全身性体液调节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应B。反射C。正反馈D。负反馈E。适应

8、破坏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结构,都会使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A。兴奋性B。兴奋C。反射D。反应E。抑制

9、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

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靶器官E。传入神经

四、B型单选题:

(1~5题备选答案)

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靶器官E。内分泌腺体

1、能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器官是()

2、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

3、体液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

4、激素作用的目标是()

5、接受刺激后作出反应的器官是()

(6~7题备选答案)

A。反应B。反射C。反馈D。适应E。自身调节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7、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

五、简答题:

人体功能活动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