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理学
11074500000040

第40章 肾上腺

肾上腺可分为周围部的皮质和中央部的髓质两部分,两者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完全不同。

一、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与生命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如果去除肾上腺皮质生命就会结束。它分泌的激素按生理功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盐皮质激素,由球状带分泌,主要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包括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另一类是糖皮质激素,由束状带分泌,对糖代谢作用较强,包括皮质醇、皮质酮等;第三是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量很少,包括雌二醇、脱氢异雄酮等。皮质激素都是固醇类衍生物,故统称为类固醇激素。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耐受力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主要是调节水盐代谢,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和增加钾离子的排出,即保钠排钾。在钠离子重吸收的同时,氯离子与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增加。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高血钠、低血钾、血容量和细胞间液量增多,严重时可形成水肿。盐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则引起低血钠、高血钾、脱水和循环衰竭等现象。

2.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最早发现糖皮质激素具有生糖效应,所以称糖皮质激素,其实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l)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原异生,增加糖原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入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生长发育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作用于血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增多;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内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循环系统:糖皮质激素通过“允许作用”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3)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饥饿、缺氧、寒冷、休克等的抵抗力,这一作用叫做"应激"作用。

3.性激素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为脱氢异雄酮,具有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出现与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但其作用较弱,只及****酮的1/5.正常人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量很小,几乎不具有男性化作用。皮质分泌的雄激素在青春期迅速增加,可促进****、腋毛生长,并刺激皮脂腺生长。男性在青春期前,如果分泌量过多,可出现副性征早熟。女性青春期前如分泌过多,可出现各种男性化的特征:多毛、乳房小、肌肉发达、声音低沉和出现胡须等。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调节

1.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盐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血浆中钠、钾浓度的调节(详见第四章)。

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一腺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l)下丘脑一腺垂体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区与神经系统其他部有联系。因此,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2)反馈调节 血中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二、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都是由酪氨酸衍生的胺类,分子结构中都有儿茶酚基,因而统称儿茶酚胺。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已在第四章内叙述。这里主要讨论其对代谢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l。对代谢的作用 肾上腺素能使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入血,使肌糖原分解为乳酸,并在肝内转变为糖,故可升高血糖。去甲肾上腺素也有这种作用,但较弱。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脂肪酶,加速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它们还能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增加机体产热。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并增加反射活动的灵敏度,有利于机能应付紧急状态。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机体处于紧急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是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大量分泌的主要因素。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髓质的作用与交感神经基本一致,故称为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凡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刺激,例如运动、情绪激动、疼痛、出血等,都能促进肾上腺髓质激素大量分泌。

机体在紧急状态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被动员起来。机体活动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敏捷;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血管收缩,分配至活动肌肉的血量增多;支气管舒张,气流通畅;肝糖元、脂肪分解增强,提供更多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作为骨骼肌、心肌、脑组织的能量来源;增加组织耗氧量,产热增加,促进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利维持体温等等。这一切变化,对于机体同有害刺激作"斗争",或暂时度过紧急时刻都是有利的。需要指出,当有害刺激作用于机体时,不仅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而且下丘脑一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亦增强,两个系统的活动,相辅相成,从而使机体应付环境的能力更加完善。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激素

二、填空题

1.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___________。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4.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__,降钙素分泌________。

三、A型单选题

1.不属于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催乳素D、催产素E、黄体生成素

2.向心性肥胖是由下列那种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胰岛素

3.能使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E、胰岛素

4.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导致()

A。巨人症B。肢端肥大症C。侏儒症D。呆小症E。地方性甲状腺肿

5.幼年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引起()

A。侏儒症B。酮血症C。高脂血症D。糖尿病E。呆小症

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B。生长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E。胰岛素

7.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A。食物中长期缺少钙B。食物中长期缺少钠

C。食物中长期缺少碘D。食物中长期缺少维生素A

E。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8.呆小症是由于()

A。幼年期缺乏维生素B。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素

C。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D。维生素D3摄入不足E。以上都不是

四、B型单选题

(1~5题备选答案)

A、侏儒症B、呆小症C、糖尿病D、肢端肥大症E、佝偻病

1、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2、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3、幼年时维生素D3缺乏可导致()

4、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

5、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五、简答题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吴恺红

实验一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凝的因素

实验目的 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以血液凝固的时间为指标,是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促凝和抗凝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血液凝固不可缺少哪些凝血因子的参与并解释促凝和抗凝因素的作用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由于激发凝血反应的原因和反应产生的途径不同,因子Ⅹ的激活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前者是指参与血凝过程的全部物质均存在于血液中,后者则是指在血凝过程中有其它组织的凝血物质(如:组织因子)参加,外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较少、速度较快,因此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短。

本试验直接从血管中抽血观察血液凝固,血液几乎没有组织因子参与,其发生的凝血过程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由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所启动的内源性凝血;脑或肺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在血液中加入兔脑粉或肺组织悬液后,将启动外源性凝血。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0ml注射器1副、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3支、水浴装置一套、滴管、0.025mol/LCaCl2溶液、生理盐水、肝素8单位(置小试管内)、草酸钾1~2mg(置小试管内)、稀释凝血酶溶液、石蜡油、碎冰块。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成肺组织浸液,存冰箱中备用)。带橡皮刷的玻璃棒或竹签、棉花。

实验步骤

一,家兔手术

(一)常规麻醉:20%氨基甲酸乙酯静脉注射麻醉,剂量1g/kg体重(即5ml/kg)。

(二)固定动物:仰卧位固定。

(三)颈部手术:施颈总动脉插管术。

二,实验观察

(一)观察纤维蛋白在血凝中的作用:

1.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动脉插管放血入两只小烧杯内(各采血约10ml,注意及时计时。

2.一杯静置,观察其内血液是否凝固。(对照)

3.另一杯及时用竹签轻轻顺一个方向搅拌,待竹签上缠绕有一团红色血块,将此血块放在自来水流中冲洗,以去除其中的血细胞,观察留在竹签上的纤维蛋白。

观察比较两烧杯内血液最终的状况(是否凝固)。

(二)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 取干洁的小试管6支,按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由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各管加血1m1,每30秒钟倾斜试斜一次,直至血液凝固而不再流动为止。记录血液凝固的时间。

实验二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 学习用标准血清测定ABO血型的方法;掌握鉴定的原理;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根据测定结果确定血型。加深理解血型分型的依据及检查血型在输血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混合,红细胞会凝集成团,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在ABO血型系统中,A抗原与抗A抗体或B抗原与抗B抗体相遇时要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分别加入A型标准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B型标准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根据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来确定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显微镜、载玻片、腊笔、采血针、消毒牙签、A型和B型标准血清、75%酒精,碘酒。

实验步骤

1.取干净双凹玻片一块,在玻片两端用蜡笔标明A及B。

2.在A端、B端凹面中央分别滴入A型和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

3.用75%酒精棉球(或碘酒)消毒无名指指端的皮肤或耳垂,待酒精干后,用无菌采血针刺破表皮,待血流出,用牙签的两端各采血一滴分别放入A和B标准血清中,搅匀(竹签一端去混匀一侧就不能去接触另一侧)。

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肉眼可见到朱红色颗粒状或细砂状沉淀,且液体变得清亮。肉眼不易分辨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5.判断血型 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注意事项

1.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2.采血和混匀用的牙签两端只能专用,两种标准血清绝对不能相混。

(虎勤)

实验三 人体心音听诊

实验目标 说出听诊器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指出心音听诊部位;初步学会分辨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

实验原理 心音是心动周其中主要由心肌收缩和心瓣膜关闭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将听诊器置于心前区的胸壁上,可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听见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听诊器

实验步骤

1.确定听诊部位

(1)受检者坐在检查者对面,解开上衣。仔细观察(或用手触诊)受检者心尖搏动的位置与范围。

(2)找准心音听诊部位

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稍内侧(心尖部)。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或剑突下。

2.听取心音

(1)检查者将听诊器的两耳器塞入外耳道,耳器弯曲方向应与外耳道弯曲方向一致,向前弯曲;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听诊器的胸器,紧贴受检者胸壁皮肤,依次(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听取心音,并根据第一、二心音特征,仔细加以辨认。

(2)如果难以分辨第一、二心音,可用左手触诊心尖搏动或桡动脉脉搏,当触及手指时所听见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

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安静;注意听诊器的管道不要相互接触、打结或与其它物体接触,以免产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2.如果呼吸音影响听诊,可嘱受检者暂停呼吸。

(吴恺红)

实验四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目标 说明血压计的主要结构;初步学会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能准确测量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实验原理 测量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量上臂肱动脉的血压。即用血压计的袖带在肱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连续流动时没有声音。当将空气打入缠绕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便可完全阻断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见声音,如缓慢放气以逐渐降低袖带内压力,当外加压力稍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可断续流过被压血管,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所听见的第一声作为收缩压值。继续放气,当袖带内压力刚低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由断续变为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此时的外加压力作为舒张压值。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血压计、听诊器

实验步骤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球三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根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与水银槽相通。袖带是长方形橡皮袋,外包一布袋,借助两根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的水银槽及气球相连。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和放气用。

2.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

(1)受检者脱去一臂衣袖,静坐5分钟。

(2)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净袖带内的气体后再旋紧螺丝帽。

(3)受检者前臂平放在桌上,掌心向上,使前臂与心处于同一水平。用袖带缠绕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2cm处为宜。

(4)在肘窝内侧扪到肱动脉脉搏后,用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器放置在上面。将检压计与水银槽之间的旋钮旋至开的位置。

3.观察项目

(1)测量收缩压:用打气球将空气打人袖带内,使减压计上的水银柱一般上升到21.3kPa(160mmHg)左右,或使水银柱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血管音后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2.7 kPa(20mmHg)为止,随即松开螺丝帽(不可松开过多),徐徐放气,逐渐降低袖带内压力,使水银柱缓慢下降,同时仔细听诊,当听见崩崩样第一声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即为收缩压。

(2)测量舒张压:继续缓慢放气,声音逐渐增强,而后突然变弱,最后消失。声音由强突然变弱这一瞬间,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代表舒张压。

(3)如果认为所测数值准确,则以一次测量为准。如认为数值不准确,可重测。测量前,水银柱必须放至零刻度。

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kPa(mmHg)

注意事项

1.室内保持安静,以利听取声音。

2.受检者右心房、上臂与检压计应保持同一水平面;袖带要松紧适度,听诊器胸器压在肱动脉上亦要松紧适宜。

3.避免听诊器胶管与袖带胶管接触,减少摩擦音的产生。

4.测量完毕,应将检压计与水银槽之间的旋钮旋至关的位置,妥当收放血压计内物件,注意勿压断玻璃刻度管。

(吴恺红)

实验五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

实验目标 学会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 眼受光线刺激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属于瞳孔反射。前者为瞳孔对光发射,是双侧性的。检查瞳孔反射能了解包括中脑在内的反射弧是否正常。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手电筒

实验步骤

1.瞳孔对光反射

(1)受检者坐在较暗处,检查者先观察受检者两眼瞳孔的大小,后用手电筒照射受检者一眼,立即可见受照眼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停止照射,瞳孔恢复原状。

(2)用手沿鼻梁将两眼视野分开,再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眼睛,观察另一眼瞳孔的变化(也缩小,此称间接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

2.瞳孔近反射 受检者注视正前方5m外某一物体(但不要注视灯光),检查者观察其瞳孔大小,告诉受检者,当物体移近时必须目不转睛地注视物体。然后将物体迅速地移向受检者眼前,观察其瞳孔是否变小,并注意两眼球会聚现象。

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5~4.0mm(可变动于1.5~8.0mm)。

实验六 色盲检查

实验目的 检查眼的辨色能力,学会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 色觉是视锥细胞的功能,可用色盲检查图检查色觉是否正常。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色盲检查图。

实验步骤 在明亮、均匀的自然光线下,检查者向受试者逐页展示色盲图,嘱受试者尽快回答所见的数字或图形,注意受试者回答是否正确、时间是否超过30s。若有错误,可查阅色盲图中说明,确定受试者属于哪类色盲。

注意事项

1.检查应在明亮、均匀的自然光线下进行,不宜在直射日光或灯光下检查,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色盲检查图与受试者眼睛的距离以30cm左右为宜。

3.读图速度越快越好,速度太慢影响检查结果,以致对色弱者不易检出。一般3s左右可得答案,最长不超过10s。

实验七 视敏度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视敏度(视力)测定方法,了解测定原理。

实验原理 视敏度是指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通常以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视角来表示视敏度,即视敏度=1/视角。视角是物体上两点光线射入眼球,通过节点时交叉形成的夹角。正常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a′)为1分角(1/60度)。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视力,可用小数记录(V)或5分记录(L)。

视力表每行字旁边的L、V数值,表示d=5m处能辨认该字的视力。如受试者在5m处能辨认第11行字时,a′=1分角,则V=5/5×1=1.0,L=5-1gl=5;同理能辨认第1行字时,a′=10分角,则V=5/5×10=0.1,L=5-1g10=4,以此类推。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标准对数视力表、遮光板、指示棒、米尺等。

实验步骤

1.悬挂视力表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而均匀的地方,视力表挂的高度要求表上第10行字与受试者眼睛在同一水平。

2.让受试者站(坐)在距视力表前5m处测试。

3.检查双眼视力

(1)受试者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另一眼看视力表,一般先检右眼,后检左眼。

(2)检查者用指示棒从上而下逐行指点,嘱受试者说出或以手势表示字母缺口方向,直到能辨认最小的字行为止,该字行表旁的数值即该眼的视力。

(3)若受试者对最上一行字母也不能确认,则需让受试者向前移动,直至能辨认为止,测量受试者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按上述公式推算视力。

注意事项

1.视力表必须挂在光线充足而均匀的地方。

2.用遮眼板遮挡眼睛时切勿按压过力,以免产生视力模糊,影响该眼视力的测定结果。

实验八 视野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视野测定方法,了解其测定意义。

实验原理 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所看到的空间范围。正常人由于面部结构(鼻和额)阻挡视线,视野范围鼻侧和上侧较窄,颞侧和下侧较宽。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目标物测得的视野大小不一样,依次为:白色>蓝色>红色>绿色。测定视野可了解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诊断某些视网膜及视觉传导通路的病变。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视野计,白色、蓝色、红色及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遮眼板。

实验步骤

1.熟悉视野计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视野计为弧形视野计。

2.视野测定

(1)实验准备:受试者背光而坐,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放在眼眶托上。调整托颌架的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另一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

(2)检查者手持白色视标,沿弧架面从外周向中央缓缓移动,直至受试者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架上所标度数;再将白色视标从中央向外周移动,直到看不到视标,再记下度数,取两次度数的平均值,并在视野图纸上相应的方位和度数上用铅笔标出。同法,测对侧白色视野界限。然后将弧架转动45°,重复上述操作,共4次,得出8个度数,依次连接视野图上8个点,即得出白色视野图。

(3)按同法,测出蓝色、红色、绿色视野,并用相应色笔绘出轮廓。

(4)依同法,测另一眼视野。

注意事项 受试者眼必须始终注视弧架的中心点,不能跟随视标移动。

实验九 声波的传导途径

实验目的 比较声波气导和骨导两条途径的听觉效果;学习临床上常用的鉴别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的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 声波经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前庭窗传入耳蜗,这是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称为气导。声波也可以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颞骨内的淋巴振动,这种传导称为骨导。骨传导的效果远较气导为差,但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则相对增强。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和药品 人、音叉(频率为256次/秒或512次/秒)、棉球。

实验步骤

1.比较同侧耳的气导和骨导(任内试验)

(1)受试者背对检查者而坐,检查者敲响音叉后,立即将音叉置于受试者一侧颞骨乳突处(骨导)。当受试者表示听不见声音时,立即将音叉移至同侧的外耳道处(气导),询问受试者能否听到声音。然后,先将敲响的音叉置于外耳道口处,当受试者听不见声音时,立即将音叉移至同侧乳突部,询问受试者能否听到声音。如气导时间>骨导时间,称为任内试验阳性。

(2)用棉球塞住受试者一侧耳孔(模拟气导障碍),重复上述实验,如气导时间≤骨导时间,称为任内试验阴性。

2.比较两耳骨导(魏伯试验)

(1)将敲响的音叉柄置于受试者前额正中发际处,正常时两耳感受的声音强度应相同。

(2)用棉球塞住受试者一侧耳孔,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塞棉球一侧感受的声音强度高于对侧。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听觉效果。

2.敲击音叉不可用力过猛,更不可在坚硬物体上敲击。

3.音叉置于外耳道时,不要触及耳廓和头发,且应将音叉振动方向对准外耳。

(刘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