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处于变化频繁、竞争激烈的环境,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每个企业都应从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时,企业文化就发挥着重要的重要,不合适的、畸形的企业文化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惟利是图”会腐蚀企业根基
一个能够在市场中长久地保持生命力,并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公司是不能光只注重自身利润的。良好的客户关系、公司形象的塑造等都是公司发展壮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惟利是图”是斯基林的本性,也是安然公司的文化。如果要说斯基林升迁为总经理和首席营运官是安然“惟利是图”文化造成的结果,那么在斯基林接任金德后就反过来强化了安然的这种“惟利是图”的文化,并且使这种文化腐蚀开始全面泛滥起来。
随着公司的发展需要,充实更多的优秀人员,是无可厚非的。但斯基林所需要的是大量引进来自名牌学校的年轻交易人员,从而实现生产公司到贸易公司的转变。正如罗伯特·布赖斯在书中所说的“随着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涌入,到处弥漫着自负傲慢的氛围”,“斯基林的以交易员为中心的文化与他的前任建立起来的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这种文化的建立,不可避免地在安然公司中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不要过问复杂的问题,所要做的就是制定成交所需的价格”。
因此,安然公司的这种“惟利是图”的文化环境损害了他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只是想着一味的发展服务贸易,而忘记他是巨大的生产制造商时,公司赢利的基础就已经开始动摇了,再加之一批年轻自负的交易员的进入,则使公司员工的忠诚度迅速下降。
——“成王败寇”导致企业崩溃
和安然公司“惟利是图”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安然公司对他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奖励也是非常丰厚的。安然公司对于每做成一大笔贸易业务的员工都给予大量的现金和股票期权,而不管这些贸易是否真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利润。因此,在公允价值记账下,管理人员或贸易人员每做成一个项目或交易,安然的利润就会大增,尽管没有现金流的进入。但是,只要短期内你能有项目或贸易的签订,你就是英雄。但这却最终导致了安然公司陷入了现金流的困境。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企业文化,让管理人员和贸易人员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烧钱,他们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把项目给谈成,把交易给做成功。至于钱,在安然公司那里并不是个问题。这就是安然公司的经营哲学。因此,安然公司的雇员心态都是:“鲜花、头等舱机票、头等旅馆、高级轿车以及丰厚的薪水,安然的雇员开始期待在任何时候得到最好的东西。”“赢者就能获得一切。”丽贝卡·马克经营的印度达波项目和水世界就是这种文化的缩影。在这两个项目中,马克耗费了公司大量的现金,而不管项目能否长久地运行下去。
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历史的必然。没有足够的现金,公司日常的运营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因为短期负债的问题而导致公司破产。现金是公司的血液,可是,安然公司“成王败寇”的文化导致了公司的现金状况极速恶化,加速了安然帝国崩溃的历程。
——“压力文化”只会加速企业死亡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培养员工忠诚公司的文化,营造公司内部良性竞争环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安然好像完全知道如何去激励自己的员工,它一直在吹嘘它的“压力锅”文化。
的确,“压力文化”在小范围的运用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斯基林在掌管安然公司后,开始将它发挥到极致,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滋生出了坏痈,最终让安然自己吃掉了自己。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安然公司的上层主管中演变成了战争和相互间的倾轧。斯基林和丽贝卡·马克的勾心斗角就是一例。最后两人的斗争失去控制,并把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一家公司及其员工和股东推入了惨痛的深渊。高层主管之间的斗争以及公司员工对上司及其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加速了安然的死亡。
“压力文化”并没有给安然公司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反而使很多管理人员粉饰自己的业绩、虚报利润等等现象四处泛滥。甚至安然公司的高层,也欺骗地利用表外项目,使这种作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位留在该公司的交易商也说:“安然公司真是一个让人很不愉快的地方,这里的竞争激烈到了荒唐的地步,简直可以说是道德败坏。我每天晚上都要锁好我的办公桌,生怕我的同事会偷窃我的劳动成果。”
其实,每个管理人员除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外,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德治企”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都应该要大力倡导这种忠于职守、相互服务、顾全大局的职业道德,摈弃那些不道德的“压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