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63

第63章 爱心:让男子汉更具生命质感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一个能够去爱别人,关心别人的男孩,也一定是一个有尊严、有自信的男孩,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位翩翩君子。然而,男孩的爱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家长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

然而,爱这个字眼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路边跪着一个乞丐,可来往的行人却很少有人对他看上一眼;地铁里卖报纸、卖地图的残疾人也经常遭到人们的白眼;而身患疾病遭到遗弃的流浪猫、流浪狗更是随处可见。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感叹: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冷漠?可能有人会说,那些乞丐都是骗人的,其实他们比我还有钱呢!这完全是受了某些报道的影响,其实他们中有一些人确实是需要帮助的。可是,现在许多人都在用这样一个借口去逃避对他们的帮助。

试想一下,如果让男孩在这样一种缺乏爱和帮助的环境里成长,那么长大以后他还能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吗?

哲学家说:对于一切有生命之物的同情和爱心,是对品行端正的最牢固和最可靠的保证。谁满怀同情,谁就肯定不会伤害人、损害人、使人痛苦;谁有爱心,谁就能宽容地对待他人,宽恕他人,帮助他人,那么他的行为将会带有公正和博爱的印证。

所以,教育男孩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并对他们产生影响,让他们置身于爱的海洋中,学会“爱”。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

毛泽东的母亲毛文氏忠厚贤惠,信奉佛教思想,佛教的慈悲、布施、平等、博爱等思想在她身上都有体现。她对贫苦人满怀同情心和爱心,常常给贫苦乡亲接济粮食。她的这种美德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

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想趁机买下他的水田,但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而且,母亲还常常带着毛泽东去偷偷接济这位穷本家。母亲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弱者怀有同情心,并像母亲一样经常去帮助别人。

毛泽东读书后,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母亲以为他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便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以后连续几天,母亲发现他带的午饭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却仍旧是一副很饥饿的样子,不由得担心他得了什么怪病。在母亲的询问下,毛泽东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他们班上新来了一个同学,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饭吃,总是挨饿,于是,他把自己的饭和这个同学匀着一起吃。母亲听了之后感到十分欣慰。此后,她每天都给儿子准备好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对少年毛泽东的德育和熏陶让他一生都受益无穷。毛泽东幼年时就知道热心助人,懂得爱的奉献;解放后,他仍然多次给生活困难的父老乡亲和师友寄钱,而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毛泽东为所有人做出了一个榜样。

爱心是一个人品德端正最可靠的保证,一个没有爱心、同情心的男孩不会去宽容帮助他人,将来也无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爱心的氛围,把孩子培养成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男子汉。

方法1:在生活中培养男孩的爱心

带孩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带孩子乘坐公共汽车时,给老人和孕妇让座。这些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是培养男孩爱心的沃土。

方法2:培养男孩对万物生命的尊重

引导男孩把关爱的美德扩展到人以外的事物,可以在家中养一只宠物或是种几盆花草,让男孩负责去饲养、换水、清理。在这个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男孩会逐渐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万物都需要受尊重的道理。

总之,爱心需要从小培养,爱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给男孩的心灵插上爱心的翅膀,让他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关心、会生活、会学习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将来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爱心是一个人品行端正最可靠、最牢固的保证;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懂得宽容、帮助他人的,同样,他将无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因此,家长有责任为男孩营造一个有爱心、同情心的氛围,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