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约会要去必胜客
11072400000063

第63章 过年去谁家过也是个问题——一资源的分配

独生子女结婚后过年如何是好?计划生育到现在已经快实行30年了,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长大的一代,也就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许多人也都已经进入了结婚的时代。在计划生育政策之下,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中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是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对这一代人颇有微词,认为“80后”一代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也是自私的一代。有没有吃过苦因人而异,没有苦吃却自找苦吃,那只能是智商低下的表现,而自私则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人类的自私、为利己而奋斗,也许到现在都没有进化成人类。“80后”一代之所以让人看起来自私,不是因为前代人不自私,而是因为“80后”一代更坦然率真,而不是藏着掖着,装做大方的样子。

但是无论自私与否,独生子女必然要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过年去谁家过?这一问题困惑了很多新建立的家庭。

孙奇杰和吴永华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工作。但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恋爱5年,却从没在一起过过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除夕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也是千百年延续的传统。去年他们结婚了,去谁家过年就成了一个问题。经过和双方父母的协商,他们达成了一致。今年他们去女方父母家过除夕,大年初二两人再一起去男方父母家,初六返回;明年则相反。虽然这样会很累,但他们还是觉得幸运:“父母都很体谅,他们不会介意先去谁家、后去谁家。”

2010年2月25日《郑州晚报》报道,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一,郑州市中原区婚姻登记处办理了45对离婚手续,其中有一些人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而闹离婚的。居然有好几对年轻的夫妻因为过年去谁家过的问题而争吵个不休,直至离婚。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的将近1亿独生子女,现在已进入婚育期。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在中国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到2035年,双方都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比例,北京为70%,上海为72%。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独生子女夫妇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独生子女组建家庭之后要学会相互宽容和理解。”夏学銮还说,其实去谁家过年并不重要,到了对方的家里如何做才是关键,是“实实在在的孝心”。

话虽然是这样说,道理也是这样的道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相互宽容和理解”的。出现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原因很简单——资源稀缺性。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子女过年去谁家过属于一种稀缺性的资源。首先,过年便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因为一年只能过一次年,而且过年也只有短短的几天,尤其是除夕只有大年三十一个晚上。所以说,这种资源相对于一年的360多天来说,便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同时,成为夫妻的子女对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也是稀缺性的资源。在过年期间,去了父母家就不可能去岳父母家,根本没法两者兼顾,这也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

关于资源的分配,经济学家提出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要有效率,要分配得及时,不能等到蛋糕融化了再去分配,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好分的了。所以说,分蛋糕要有效率。而只有效率而分配不公也不行,所以资源的分配还得公平。然而人是自私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无论是谁分,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那一块,因此就会产生分配不均,出现矛盾。过年去谁家过也存在这种问题。首先效率是必须的,毕竟过年一年只有一次,而且是在固定的那几天内过。而公平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去了一方的父母家,不可能在同时再去另一方的父母家。当然,如果父母开明,像孙奇杰和吴永华一样“去女方父母家过除夕,大年初二两人再一起去男方父母家,初六返回”,第二年则反过来也行。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答应的,毕竟除夕夜与年初二是不同的,更何况有些人的父母观念比较守旧,认为儿子、儿媳结了婚就只能在男方家中过年,而独生女儿的父母则也不愿意唯一的女儿过年不在身边。于是就会因为争夺资源而出现纠纷,甚至导致年轻夫妻的婚姻矛盾,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离婚。

“过年去谁家过”的问题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稀缺资源的问题,也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当然,也可以让双方的父母都到子女家中来过节,但是过年又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的问题,而独生子女的父母又几乎没有独生子女,他们还需要在过年的时候招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等等。这一问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因为这个小小的问题而导致婚姻破裂则是不值得的。而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只能是“风水轮流转”,也只能靠双方的理解来相对妥善地解决。婚姻中的“鱼与熊掌”过年去谁家过;给谁的父母多少钱;谁的父母可以来家里长住;谁的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孩子;丈夫必须事业有成,但是不能成为工作狂;妻子一定得受欢迎,但是不能交际活动过多;男人必须有型有款,但是不能太时尚……